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比2组产妇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还可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产妇分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某院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66例,随机分为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33例)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产后出血率、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给予高危妊娠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出血量,不良反应少,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110例,采取奇偶数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附加止血措施发生率、输血率、产后出血量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附加止血措施发生率、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广泛采纳。  相似文献   

4.
王爽 《抗感染药学》2016,(4):919-920
目的: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用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9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血红蛋白值下降值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其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试验组43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的差异,评价其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11.6%,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稍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官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孕妇全部采取剖官产手术方法,观察组手术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并缩宫素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同时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剖宫产术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且用药安全、方便,易掌握,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高危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4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2例.两组均接受剖宫产术.对照组分娩后立即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并肌注缩宫素20U;观察组分娩后立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和缩宫素20U.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米索前列醇对于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小芳 《中国药业》2012,21(11):108-10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若宫缩仍不佳,则15 min后继续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及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宫缩仍不佳者,继续给予缩宫素20~50 U。比较两组术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及24 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快速、安全、有效地预防剖宫术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94例剖宫产高危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对照组(缩宫素)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产妇剖宫产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10例,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参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状况、出血量、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产生率、输血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降低高危产妇妊娠出血产生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帮助指导和改进临床实践。方法:将6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34例。对对照组产妇在术中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垂体后叶素,对研究组产妇在术中使用缩宫素的基础上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更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危妊娠孕产妇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8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并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先后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若宫缩乏力致出血量增加且按摩子宫无效时再行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两组孕产妇均可视情况继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7%,显著低于对照组(28.7%),且研究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好转。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从2015~2016年随机在院分娩的高危孕妇(如疤痕子宫、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剖宫产者中筛选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垂体后叶素,观察组在给予缩宫素的基础上,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缩宫素用药的基础上,对剖宫产产妇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金娟  刘荃  宋晓兰 《安徽医药》2012,16(8):1144-114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0例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 Hb和RBC指标下降水平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4 h Hb和RBC下降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分娩后在常规静脉滴注宫缩剂的基础上,肌肉或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60例,所有患者均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胎儿娩出后,治疗组产妇予以肌肉或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产妇予以肌肉或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然后两组产妇均给予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必要时重复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结果治疗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 Hb下降值、产后24hRBC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分娩后在常规静脉滴注宫缩剂的基础上,肌肉或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建议临床学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以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此治疗基础之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67%,对照组产妇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81.40%(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24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米索前列醇联用缩宫素对于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症状并缩短产妇住院时间,该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金菊英 《中国医药》2013,8(7):973-974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102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对照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比较2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组产妇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1.8% (6/51),对照组:29.4%(15/51),P<0.05],术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产妇出现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至最后一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24h内均自行缓解.结论 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并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在明确诊断后可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陈丽蓉 《北方药学》2016,13(6):43-4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对研究组产妇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在预防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病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胎儿娩出后,治疗组产妇予以肌肉或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产妇予以肌肉或宫体注射缩宫素20单位。比较两组术中(或产时)出血量、术后(或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ml)。结果实验组术中(或产时)的出血量、2 h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5):1129-1131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对产妇产后止血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2.35%(P<0.05),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为47.06%(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缩宫素,能减少其出血量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