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善仁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2,(2)
约5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出现心电图(ECG)异常,这些改变可酷似心脏损害,但实际上大多数病例尸检时心脏无肉眼可见之病变。若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则可能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从而延误外科处理甚至导致不适当的治疗。本文复习SAH可能发生的ECG改变和其发生机制以及ECG改 相似文献
2.
刘起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1,(2)
吸烟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与主动脉瘤之间的关系已众所周知.本文主要研究吸烟和脑动脉瘤之间的关系.因动脉瘤破裂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与结果:作者查阅了1965~78年期间入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病历记录,以确定其吸烟史.患者包括106例男性和162例女性.在男性中,74例证实为动脉瘤,6例为动脉畸形,26例因脑血管造影阴性未能确定其出血原因.女性患者中,134 相似文献
3.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0,(4)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论述了荷兰作者Hasan 等人对4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于发病72小时内并发脑积水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根据Hasan 等人的报告,约20%SAH 病人可发生急性脑积水,其中兰分之一的病人却无脑积水症状,约半数病人的早期脑积水和意识障碍症状在24小时内可自动缓解:46例并发脑积水的SAH 病人的脑血管造影无异常发现,亦无明确病因可查;32例脑积水病人经脑室引流后25例意识状态迅速改善。Hasan 等人还报道:约50%的脑外穿刺引流病人发生脑室炎,43%的脑外穿刺引流或脑内分流病人可发生再出血,没有行脑 相似文献
4.
张威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2)
为了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在人院和早期手术期间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作者复习了最近一次SAH友作后24h内194例病人的资料。31例病人(17%)尽管在入院24h内行早期手术,仍发生超早期再出血(ultra-ea巾r,卜卜,ding)。若最近一次SAH到人院时的间期延长,则再出血的发主率明显降低。人院前发生过再出血、高血压、脑内或脑室内有血肿、人院时神经系统情况不良及SAH66h内行血管造影者比之无上述回素者更易发生超早期出血。血小板敏感性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hrombln-antlthron。bln。ornplex)增加者。再出血发主率也明…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并发各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管痉挛、再出血,也并发急性脑积水,它是指SAH后1周内继发的脑积水(AHC)。随着CT、MRI等广泛用于临床,SAH后继发的AHC更易获诊断。由于其病死率高、预后差,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现就我们自1990年以来收治SAH后继发AHC的25例,对其发病机理,临床与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分析。资 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8~62岁。发病时间均为SAH后1周内出现AHC,其中同时或24小时内6例,2~3天13例,4~7天6例。临床表现 25例均表现明显的头痛、呕吐、脑膜… 相似文献
6.
检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其中2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伴脑血管痉挛患者,其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为83.04±31.78mg/L,19例不伴脑血管痉挛病人,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最为:30.79±22.13mg/L;脑血管痉挛组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免疫反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与CT表现。参阅国外有关文献,论述了本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脑积水的关系,并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孙振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4,(6)
作者报导两名女性,年龄分别为54与64岁。因剧烈头痛、畏光、颈强直、呕吐等症状入院,经腰穿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数小时后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痛觉存在、闭眼、不语、无言语反应。急诊CT扫描发现;分别在第三脑室和四个脑室内因血液阻塞引起急性脑积水。经前额脑室引流后, 相似文献
9.
战其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6,(5)
本文为13个医疗单位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14日内用抗纤维蛋白溶酶制剂(6—氨基已酸或止血环酸)治疗的协作研究结果: 471例病人中,在出血后14天内的死亡率为11.6%,再出血率为12.7%。死亡多发生于出血后的第二周,大多数的再出血(61.7%)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第6与第11天之间。此即文献中提出6到14天死亡数字最高的主要原因。抗纤维蛋白溶酶制剂治疗通常需要3~5日方 相似文献
10.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卒中,其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各地不尽相同,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常规S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2-05~2005-05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0例,经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容易,少数不典型的SAH临床诊断仍很困难,我科诊治二例,报道如下。 例1男性,35岁,3天前饮酒时突然剧烈头痛,呈持续性,呕吐一次。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做头颅CT检查,提示可疑SAH,转来我院。血压不稳定。查体:血压170/110mmHg,心肺正常。神志清醒,颅神经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颈部抵抗不明显,克氏征可疑。腰穿;未测压力(压力高),淡粉红色CSF。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江基尧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8,(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颅脑损伤合并tSAH病人,在临床诊治和预后方面与无tSAH病人有显著不同。tSAH病人的预后明显较无tSAH差。本文就tSAH发生率、临床特征、CT成像分析、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客观疗效及副作用、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吴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20-20,61
1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由于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38例孙旭文,乔学壮,孙旭霞急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它与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一样不可忽视。本文观察了100例SAH病人,全部在发病后两周内进行CT扫描,发现38例有早期脑室扩张积水,并对其中36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注氧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临床资料本实验组共治疗冲撞击伤性脑、脊髓损伤378例。重型284例,中型94例,年龄19~63岁。男308例,女70例。昏迷204例,朦胧146例,意识清楚47例,双下肢瘫25例。高颅压284例,复合伤241例。蛛网膜下腔注氧与尼莫地平治疗方法从略。二、结果本组研究第一期:注氧组22例,对照组22例,红细胞消失时间注氧组1695天,对照组2523天(P<005),临床治愈时间,注氧组3284天,对照组5757天(P<0005)。有效率100%。本组实验第二期:本组161例注氧情况…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进展北京军区院神经内科(100700)张微微北京五一一一六部队医院刘峰一、概述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一部分是由于脑外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所致,少数发生于血液病、颅内非肿物、胶元血管疾病或医源性损害之故。好发年龄在... 相似文献
19.
林世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4,(3)
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并常常反复发生,因而在治疗方面,已成为神经内外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尽管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部分病例需采用手术办法来进行根治。但是,就我国多数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基层医院,其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低场MRI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对80例临床疑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MRI检查,扫描机为ASM-015P,采用SE序列,参数T2,WI≤T的2000/TE100ms,所有病例分别经腰穿、手术或治疗后复查证,并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膜炎等脑脊液蛋白量增高的疾病进行了鉴别,与脑出血破入脑室或溢入蛛网膜下腔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在低场MRI条件下于病变区脑沟(裂池)等蛛网膜下腔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