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灰包科真菌大马勃Calvatiagigantea干燥子实体的脂溶性部分首次分得4种结晶,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酮(Ⅰ)、棕榈酸胆甾烯酯(Ⅱ)、β-谷甾醇(Ⅲ)和棕榈酸(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主要采用一维、二维核磁谱及X-衍射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和X-衍射分析鉴定为:3β-氧-甲酰基-7β,12β-二羟基-4,4,14α-三甲基-5α-胆甾-11,15-二酮-8-烯(E)-24-酸(3β-oxo-formyl-7β,12β-dihy-droxy-4,4,14α-trimethyl-5α-chol-11,15-dioxo-8-ene(E)-24-oic acid,VI);3β-氧-甲酰基-7β,12β-二羟基-5α-羊毛甾-11,15,23-三酮-8-烯(E)-26-酸(3β-oxo-formyl-7β,12β-dihydroxy-5α-lanost-11,15,23-troxo-8-en(E)-26-oci acid,Ⅶ);麦角甾醇(ergosterol,Ⅷ);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01,IX)。结论 化合物Ⅵ和Ⅶ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木棉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村边、路旁,民间用来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研究报道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豆甾醇、a-菠甾醇、齐墩果酸等化合物[2,3]。本实验对木棉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4个单体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羽扇豆-20(29)-烯-3-酮、(24R)-5α-豆甾-3,6-二酮和胆甾-4-烯-3,6-二酮,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李小梅福建中医学院2000级毕业实习生1仪器与材料木棉Gossamp inus m a labar…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色谱,制备TL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I)、胆甾-4α-甲基-7-烯-3β醇(Ⅱ)、胆甾-4α-甲基-7-烯-3-酮(Ⅲ)、正二十六烷(Ⅳ)、胆甾-7-烯-3β醇(V)、胆甾-7-烯-3-酮(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益肾胶囊中胆甾-4-烯-3-酮、胆甾-3,6-二酮的含量,为该制剂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NMR)分离鉴定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 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麦角甾-7, 22-二烯-3β-棕榈酸酯(2)、麦角甾-4, 6, 8(14), 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麦角甾醇(5)、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6)、hericenone J(7)、啤酒甾醇(8)、麦角甾-7, 22-二烯-3-酮(9)、β-谷甾醇(10)、hericene A(11)、hericene C(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黄芪中的甾类和蒽醌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贺兰山黄芪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六个甾类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豆甾烷-3,6-2酮(1),5α,8α-二氧-(22E,24R)-麦角甾-6,22-大黄素甲醚-3β-醇(2),豆甾烷-3β,6α-二醇(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豆甾醇(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和芦荟大黄素(10)。结论:化合物1-3,7-10为黄芪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复方哈蟆油片配方及提取工艺。方法设黄芪-红景天(A)、黄芪-哈蟆油(B)、黄芪-红景天-哈蟆油(C)3个药物配伍组,每组分别设3个亚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不同剂量及配方的提取物30 d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负重游泳时间。优选出复方哈蟆油片的最佳配方: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及红景天苷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黄芪+红景天+哈蟆油中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方哈蟆油片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黄芪+红景天+哈蟆油配方具有显著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优选的提取工艺对各功效成分提取率均较高,可以为制剂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秀丽莓根精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秀丽莓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秀丽莓根精油成分得率为3.42%,分离鉴定出3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γ-衣兰油烯、β-谷甾醇、榄香醇、圆柚醇、β-桉叶醇、喇叭烯氧化物、维生素A醋酸酯、1,5,9-三甲基-1,5,9-环十二碳三烯、荜澄茄油烯醇、羽扇豆醇乙酸酯、豆甾-4-烯-3-酮、香橙烯氧化物等。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精油成分是秀丽莓清肺止咳的药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