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黄芪生脉汤治疗汗证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其中自汗16例,盗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临床加减:自汗者可加太子参、白术;盗汗者  相似文献   

2.
黄鑫  高智 《光明中医》2013,28(6):1238-1239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其中,白昼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名医掌指·自汗盗汗心汗证》曰:"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自张景岳以来,历代医家多承其说,认为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名老中医高智临床治疗汗证,往往能越此篱  相似文献   

3.
刘利 《陕西中医》2002,23(5):465-466
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景岳全书·汗证》对汗症作了系统的整理 ,认为盗汗属阴虚。《病症指南医寒·汗》谓 :“阴虚盗汗 ,治当以补阴以营内。”《医学正传·汗证》认为 :“盗汗者 ,寐中而通身如浴 ,觉来方知 ,属阴虚 ,营血所主也。大抵盗汗宜补阴降火。”而在临床中遇之盗汗非独阴虚治者甚多 ,若单从阴虚而补阴治之不能药到病除 ,只能辨证施治才能药到痼愈。余在临床中治疗多例盗汗非从阴虚治者 ,现举例如下。   1 瘀血盗汗 张某 ,女 ,48岁。4年前出现不…  相似文献   

4.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5.
刘凡 《光明中医》2014,29(12):2657-2658
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之一,天气炎热、穿衣过多过厚、被子盖得过厚,或剧烈的活动,进热食、辣食等都可见出汗较多的现象,这种出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小儿突然受到惊吓而出汗,镇定以后汗自然停止也不能算是病态.小儿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大汗淋漓的一种症状,多发于5岁以内的小儿.小儿汗证有盗汗、自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多属阴虚.不分寤寐,无故出汗者称自汗,多属阳虚.故需辨别阴阳属性实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6.
正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相似文献   

7.
<正> 祖国医学将多汗症分为“自汗”和“盗汗”。白天出汗,活动时出汗更多的称为“自汗”,多属阳气虚弱卫外不固;夜间入睡后出汗,觉醒后汗自止的称为“盗汗”,多属阴虚营不内守。并归结为阳虚者自汗,阴虚者盗汗。这种以出汗现象分阴阳的辨证,对成人患者来说是重要的,但在儿科则常有例外。这是因为小儿属稚阳之体,形体未充,腠理虚疏,临床上往往自汗与盗汗同时并见,而以气阴两虚者为多。笔者以益气养阴为主的加味生脉散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一、方药组成和加减法  相似文献   

8.
盗汗即睡中出汗醒时则止 ,是汗证中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也许因为出汗的时间多发生于夜间 ,以及在盗汗的部分病人中兼见阴虚的症状 ,故派生出中医“阴虚盗汗”这一基础理论。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我认为这一理论失之偏颇 ,有碍临床疗效的提高。就盗汗言并非皆阴虚 ,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中说 :“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有内伤杂病与外感时病不同性质之分。《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归纳成四种症型 :心血不足 ,阴虚内热 ,脾虚湿阻 ,邪阻半表半里。临床上以虚证为多。从病人就诊的实际状况来看 ,无论自汗、盗汗 ,当汗出…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关于汗出证治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现探讨如下。1 汗证的病因与证治汗证有自汗和盗汗之分 ,《伤寒论》中所说的汗 ,以自汗出者为多见 ,盗汗者较少。其周身汗出、头汗出、手足氵戢然汗出、汗出而厥等等 ,虽然都以出汗为表现 ,但有其形式、部位、病因、病机的不同 ,绝不能一概而论。有太阳经证 ,风寒袭表 ,营卫不和 ,津液因阳外浮的自汗出 ;有阳明经证 ,胃热炽盛 ,蒸迫津液外泄的大汗出 ;有阳明腑实 ,肠胃燥实不通 ,津液为热所迫而外泄的手足氵戢然汗出 ;有少阳病水液内停、津液外泄和湿热郁蒸、邪不外达的头汗出 ;有少阴病阴…  相似文献   

10.
脐敷治疗妊娠期顽固性汗症10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顽固性汗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五倍子脐敷治疗该证10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年龄均在23~37岁,孕期1~7月,病程2~12周;自汗者45例,盗汗者32例,自盗汗均有者28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虚弱、乏力及盗汗,出汗多者常湿透内衣,甚至浸湿被褥,每晚需更衣被数次,导致患者明显不适,容易外感,影响睡眠及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11.
麦曲散洗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无引起出汗的正常因素下汗出异常 ,是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 ,甚至大汗淋漓之病证 ,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 ,汗为五液之一 ,汗多则耗伤气津 ,导致小儿虚弱 ,体虚则易感受外邪 ,引发其他疾病。临床常用内治法治疗 ,由于疗程长 ,小儿不易接受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麦曲散外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 2一般资料68例中 ,男32例 ,女36例。6个月~1岁12例 ;1岁以上~2岁21例 ;2岁以…  相似文献   

12.
<正>汗证是指以异常出汗为突出症状的一类病症,其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自汗或盗汗。清醒时异常出汗为自汗,睡眠中异常出汗为盗汗。中医药对汗证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有时也会遇见久治不愈的病例。对这些病例,医者需要详细诊察,反复推敲,选方用药周全,才可取效。兹举4例介绍如下。1肾阳不足、营卫失和案李某,男,50岁,2009年3月26日初诊。患者自诉稍事劳动则项背腰部汗出湿衣4年。曾服用玉屏风散、牡蛎散及补中益气丸等,见效甚微。近月来因感冒服用发表剂,汗出更甚,稍活动则汗流浃背,伴项背畏风,腰部寒冷。面白形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昼时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一般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亦有不循常道者。魏军平教授从事临床2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14.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申杰 《光明中医》2012,(9):1884
盗汗,亦称寝汗,属于汗证中的一种,《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曰:"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其主要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1]。西医治疗盗汗无特效药。笔者近2年来运用加味当归六黄汤治疗21例盗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汗证治验4则     
黄淑珍 《新中医》1999,31(4):49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分为自汗、盗汗两类。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笔者治疗此类汗证常用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或用经方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全身出汗王某,女,48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汗为人体之津液,具有润泽皮肤、调和营卫的作用.而当人体感受外邪或内伤脏腑时,则会发生出汗时间、部位、颜色、汗量等的改变,此种"汗出异常"的症状,被称为"汗证"[1],西医多将其归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汗证又分为自汗、盗汗.《医方考》云:"醒而出汗日自汗,睡而出汗日盗汗.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也".在临床上,自汗、盗汗兼有的患者居多,且无明显诱因发病,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盗汗未必尽属阴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中医杂志》2002,43(10):795-795
盗汗者,乃寐中汗出,醒来汗止证.历代医家多责之阴虚,如<医学正传*汗证>云:"盗汗者,寐中遍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宜滋阴降火".然临证所察,盗汗者未必尽属阴虚,故治疗亦不必囿于滋阴降火,择临床中诊治病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外敷神阙穴治疗气阴两虚汗证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桂华  陈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2-662
《素问·阴阳别论》说 :“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 ,汗是由津液所化。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 ,不当汗出而汗多 ,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 ,属病理现象[1] 。气阴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则属于病理性汗出。本文运用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治疗自汗、盗汗 5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自汗、盗汗病例 50例 ,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69岁 ,平均 41岁 ;病程 1个月~ 5年 ;自汗 1 2例 ,盗汗 2 0例 ,自汗盗汗兼有者 1 8例 ;辨证多属气阴两虚证。临床多…  相似文献   

20.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之特点,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而临床又以自汗、盗汗极为多见,且常以主证或兼证出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古人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治自汗常宗实表补阳,治阴虚多循降火滋阴。然以余观之,自汗亦有属阴虚者,盗汗亦可见阳虚者,且致汗原因颇多,不仅阳虚、阴虚,且血虚、血淤、痰、湿、邪在半表半里皆能令人汗出。然自汗属阴虚者,盗汗属阳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