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运动试验出现S-T段暂时性抬高,一般认为是由于心肌缺血或室壁运动异常所致。本文通过~(201)铊心肌灌注显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有和无心肌梗塞的患者出现运动时S-T段抬高的含义。方法:35例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抬高的患  相似文献   

2.
在以血流动力学监测、~(201)铊闪烁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一系列的研究来证实冠状动脉痉挛的存在和它的起病方式时,可观察到在变异型心绞痛和常见的休息时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有一种过度型的心绞痛。这种病人即使无变异型心绞痛的表现,但多数在缺血性发作之前并无使心肌需氧增加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出现。曾观察到这种缺血性发作伴有心肌局部~(201)铊吸收的实际减少。我们也观察到在同一病人中有些心绞痛发作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而另一些发作则由心肌需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应用~(201)铊心肌显影,观察运动负荷诱发心绞痛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局部心肌灌注的作用,并分析侧支血管的特点与这种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65例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阻塞的心绞痛患者,在踏车极量运动负荷下作~(201)铊心肌闪烁造影。在运动高峰时静脉推注~(201)铊1.5毫居里,并继续运动1.5~2分钟。10分  相似文献   

4.
潘生丁~(201)铊显像对于检测冠心病,尤其不能作运动试验者是一个有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心绞痛病人给潘生丁后用SPECT 检测评价~(201)铊反向再分布的发生率和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90例冠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男性病人(年龄56±10岁)和11例按临床标准和运动试验冠心病(CAD)可能性<5%者(年龄44±7岁)。~(201)铊显像在冠脉造影术之前或之后进行,两试验间隔平均为12±14天。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用计算机连接心血管造影分析系统检测近端血管横断面面积,≤2.0mm~2为明显狭窄;由正常和狭窄节段测定直径绝对值计算直径%和狭窄面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01例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201)铊心肌显影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和静息及运动试验心电图相比较。方法:101例中,男94例,女7例,平均年龄50岁(24~68岁),进行如下检查:(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2)静息和多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第一次运动试验作心电图检查,运动时或运动后ST段水平或斜形压低1毫米者为阳性。(3)~(201)铊心肌显影:禁食5小时后,患者在立位由静脉内注入2毫居里~(201)铊,20分钟后作静息时心肌显影。在第二次运动终止前一分钟注入~(201)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目的是客观地评价间歇使用硝酸甘油贴膏能否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以及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方法最初入选1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及铊-201心肌灌注显像证实有显著冠脉病变,2例用药后严重头痛而中止治疗,所有患者运动试验均阳性。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法,治疗开始前5天停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研究锝标记心肌灌注显像以来,应用最多、最有前途的是~(99m)锝六碳-2-甲氧基-2-异丁基—异己腈(MIBI)(RP-30A)。在负荷和静息状态下进行 RP-30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同冠(状动)脉造影,~(201)铊 SPECT 显像比较如下。方法 39(男性26、女性13)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和运动~(201)铊、RP-30A 显像的检查。运动试验前继续使用抗心绞痛药物,两次运动试验间剂量不变。无一例曾行冠脉旁路移植或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冠脉的主支或其分支内径狭窄≥50%,判为冠脉狭窄。28例存在明显的冠脉病变(CAD),11例冠脉正常  相似文献   

8.
将3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之~(201)铊心肌显象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比。~(201)铊显象之敏感性为81.8%,特异性58.3%。6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前后作~(201)铊显象,5例术后改善,1例造影阴性~(201)铊阳性者在心肌活检后诊断为心肌炎。~(201)铊显象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部位、程度、支数有关。左回旋支病变阳性率低,狭窄严重者阳性率高,受累支数多者阳性率反低,4例造影异常而~(201)铊正常者均系3支病变。1例3支病变者旁路术前~(201)铊阴性,术后反呈阳性,提示缺损还为局部心肌供血比例不平衡之结果。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和部分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01)铊心肌灌注出现缺损。51例患者重度心衰而作冠脉造影。A组31例(男27、女4)至少一支心外膜冠脉内径狭窄≥70%。B组20例(男13、女7)无冠脉狭窄,也未其他心脏病病因。左室喷血分数≥35%者已被排除。按照症状限制性修订的Naughton方案进行~(201)铊心肌灌注显像运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可与冠状动脉疾病并存。超声心动图可以证实IHSS的临床诊断,但评价其心绞痛症状仍存在诊断问题。由于此类病人休息时心电图常异常,运动负荷试验亦常不可靠。要确定是否有冠状动脉疾病,通常需要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最近的资料表明,~(201)铊心肌灌注显影负荷试验可用以估价由狭窄冠状动脉供给的局部心肌血流量。本文报导~(201)铊心肌灌注显象在评价IHSS伴有心绞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中的意义。方法:10例经临床、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IHSS的病人,其中8例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2例有非典型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病人均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除描记休息及运动心电图外,在达运动高峰时,静脉注射~(201)铊氯化  相似文献   

11.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分析了 9例无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 0 5 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中 ,有 11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发生率 0 .2 2 %。其中 ,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 5 0 %~ 10 0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 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 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结论 :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痉挛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作用已经肯定,但其在运动诱发心绞痛和S-T段抬高中是否亦起有作用,则尚未明了。本文报道4例自发性及运动诱发的S-T段抬高,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运动诱发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情况 ,对 1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 ,且不断演变。 1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冠脉狭窄 ,冠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 :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痉挛可能是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基础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方法以急性冠脉事件(急性心机梗塞70%,不稳定型心绞痛30%)后1~6个月临床确认病情稳定的8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踏车运动~(201)铊心肌显象。结果分为三种:显象正常、运动后2~4小时显象呈可逆性损缺,仅为固定缺损。平均随访23个月,终点为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结果 ~(201)铊显象呈固定缺损者和显象正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共344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设为实验组,其余257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实验组、对照组中分别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根据评分数值分为低危组(1~22分)、中高危组(≥23分)两个亚组。各组均记录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实验室相关检验(包括血脂、肝功、肌酐、血常规、空腹血糖等),对比各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WBC、Neut、GLU、Cr、ALT、AST、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Neut水平、高AST水平是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亚组间比较,中高危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者均为对照组亚组中病变程度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Neut水平、高AST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象为97例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冠脉内径狭窄≥5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后1天~3周(中位数48小时)记录动态心电图(97例),3个月内作活动平板试验(97例)和心肌灌注显像(75例)(以可逆性灌注缺损为阳性)。根据冠脉造影所见,计算近端冠脉节段记分(1~7)和冠脉损害记分(2~12),记分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水平,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疾病诊断、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7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并以120例无急性心肌缺血者作为对照(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健康者40例),采集肌钙蛋白指标及GRACE评分,并对所有入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18.02±38.14,U/m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21.34±53.73,U/ml),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95.03±32.78,U/m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01.65±30.04,U/ml),健康人群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71.87±10.86,U/ml),五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最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GRACE评分无相关性;③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内和出院前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无差异;④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肌钙蛋白I无相关性;⑤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用于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ROC曲线敏感度为68.7%,特异度为60%,曲线下面积为0.641,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准确性较低。 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无区别;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准确性较低,目前不能还作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运动试验用于检测早期冠心病已有20余年的历史。7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又采用无创伤性的~(201)铊心肌显像技术,使运动试验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大为提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用β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体力耐受差、周围血管病和骨骼肌肉疾患等,极量运动试验并非总是可能。因此,晚期又有人采用~(201)铊或心电图潘生丁试验(Dipyridamole Test,简称DT)作为~(201)铊或心电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急性心血管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以及以上各病症导致的猝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显示是一种治疗ACS的有效方法。接受PCI治疗期间,使用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可以减少ACS患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4例变异心绞痛因右冠状动脉痉挛致下壁导联 ST 段抬高伴右室损害。方法:4例均为男性,年龄55~61岁,选择标准为心绞痛发作时限少于5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显影良好,无心肌梗塞史,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阳性,硝酸酯类能迅速缓解。为观察右室损害,另选择4例,同样符合上述条件但表现为左室损害者作为对比。所有病例均经血流动力学评价、左室造影及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非侵入性检查包括~(201)铊扫描、放射性核素造影、首次通过法放射核素造影及两维超声观察心肌灌注及室壁运动。结果:(1)临床及心电图观察:所有病例 Holter监护均显示有缺血发作,缺血发作时下壁导联 ST抬高,心前导联压低,小剂量(0.025毫克~0.05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