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椎病中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表现局部胸背或胸部疼痛,胸廓压迫挤压感,甚至引起相关内脏器官的症状;体查可有单个或多个棘突后突或偏歪,局部压痛。据临床观察,高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多为后突型错位,在选择治疗方式上首选手法复位,以采用坐位扳肩膝顶复位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对39例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单纯手法复位或理疗加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小关节阻滞加手法复位,1次/d。结果1次治愈34例,2次治愈5例;1次治愈率87%(34/39),总治愈率100%(39/39);提示局部阻滞配合手法复位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除痛迅速、小关节复位较易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对39例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单纯手法复位或理疗加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小关节阻滞加手法复位,1次/d。结果1次治愈34例,2次治愈5例;1次治愈率87%(34/39),总治愈率100%(39/39);提示局部阻滞配合手法复位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除痛迅速、小关节复位较易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旋转复位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结果:经1~3次治疗复位后治愈7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9%。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 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 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永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65-2065
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创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住胸椎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及相应胸椎后关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称为胸椎后关节炎紊乱症。对一些症状较轻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经手法及微型松解术结合治疗有效。但对于一些病程长,疼痛范围较广的患经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肋横关节、肋椎关节由于扭挫或长期姿势不良而导致骨关节关系失衡,以背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也是导致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手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治疗及其机理。方法对 40 8例确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40 8例患者治愈 3 64例 (89.2 2 % )、显效 2 8例 (6.86% )、好转 16例 (3 .92 % ) ,总有效率10 0 %。结论双拇指对推手法复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 ,疗效确切、迅速 ,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创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柱胸椎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及相应胸椎后关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称为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对一些症状较轻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者经手法及微型松解术结合治疗有效。但对于一些病程长,疼痛范围较广的患者经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中药消定膏外敷,治疗组运用双手重叠按压法、旋转复位法、扩胸顶背法复位后配合中药消定膏外敷。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高达9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106例,男38例,女68例,年龄5-67岁;病程1 d-18个月;多有明显致伤史,胸椎透视或X线摄片示T3-7均有不同程度的棘突侧偏、椎体缘增生、胸椎侧变或椎间隙变窄;临床表现为后背如负重物,牵掣胸痛,久坐则需变换体位,走路、咳嗽、打喷嚏时可引起疼痛。106例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3.
高相晶 《家庭护士》2009,7(1):11-12
[目的]分析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以31岁~44岁年龄段为主(占44.68%);女性病人发生率较高(占44.78%);在临床各类型颈椎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在长期从事低头或伏案工作的颈椎病病人中发病率较高(占51.16%);发病几率随病程逐渐增高,其中病程>1年合并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达58.62%.[结论]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年龄、性别、病程、职业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针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谢维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45-3545
收集126例寰枢关节紊乱病例(包括寰枢关节半脱位病例)通过触诊及X线对照检查确诊后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探讨寰枢关节紊乱采用水平旋转复位法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经复位治疗1~4次后原偏歪的枢椎棘突可得到纠正,局部压痛及软组织肿胀逐步消退,活动改善,所有病例眩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水平旋转复位法应用于寰枢关节紊乱易于操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往复式牵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争鸣 《中国康复》2004,19(5):279-279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110例,男85例,女25例;年龄32-74岁,平均53岁;病程7d~2年;因扭伤63例,受寒28例,不明原因19例;体检腰椎棘突偏斜或后突62例,棘上韧带僵硬索状16例。骶棘肌明显紧张32例,X线片示腰椎后侧锥体边缘骨质增生及生理曲度改变59例,腰椎间隙变窄25例,无特殊改变26例。治疗采用多功能牵引床进行往复式牵引:患者取仰卧位,牵引皮带固定胸部及双下肢踝部或固定胸部及骨盆。嘱患者全身放松,牵引力开始约体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4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16—51岁,平均31岁,病程1周至5年不等。对其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心电图表现结合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支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椎1,2,3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胸椎4,5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房性,室性早搏,其中尤以第4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致心血管系统症状最多见。结论:胸椎1—5节因其解剖生理与心丛神经关系密切,当发生小关节紊乱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2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他检查阴性,X线胸椎小关节紊乱26例,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6例患者胸椎平片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后全部患者二周内痊愈,最快者1~3分钟止呃。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固性呃逆临床症状多样.表现复杂,很容易与其他内、外科常见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这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相邻组织、器官、神经组织关系密切以及临床医生“先人为主”等因素所造成。胸椎小关节紊乱,尤以胸6以下胸小关节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膈肌周围部支配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其他神经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膈肌的功能异常而产生呃逆。  相似文献   

18.
腰后关节紊乱症手法治疗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和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被挤压的因素,作者从神经解剖生理的角度探讨腰后关节紊乱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19.
收集126例寰枢关节紊乱病例(包括寰枢关节半脱位病例)通过触诊及X线对照检查确诊后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探讨寰枢关节紊乱采用水平旋转复位法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经复位治疗1~4次后原偏歪的枢椎棘突可得到纠正,局部压痛及软组织肿胀逐步消退,活动改善,所有病例眩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水平旋转复位法应用于寰枢关节紊乱易于操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指胸椎黄韧带骨化、突入椎管导致脊髓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在胸椎特别是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及随之而来的瘫痪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因此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我们运用汽钻法整块半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