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虚类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其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检查,比较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不同临床特点。结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不同,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结论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在原发疾病和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上有不同特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对气阳虚证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水平、HRV指标。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中医药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气阳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气阳虚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超声之间的量化关系。方法:对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辨证分型,并依据其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分别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初步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CI、LV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证CI最高,血瘀证次之,阴虚证,阳虚证,水停证逐渐减低;水停证LVMI最高,阳虚证次之,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逐渐减低。气虚证与血瘀证,气虚证与阴虚证两组间C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三组间LVM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虚证与水停证两组间CI、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I和LVMI可以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LVEF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结果更明显,且治疗后均未出现显著肝肾功能损害,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且具有高安全性、无显著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阳方治疗缺血性中风(IS)恢复期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IS恢复期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阳方治疗,对照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扶阳方治疗IS恢复期阳虚证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补阳还五汤,为运用中医扶阳理论治疗IS恢复期提供了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黄芪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6例,左室射血指数LVEF≤45%,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美托洛尔、黄芪注射液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2周后,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美托洛尔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达48.4%;美托洛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效果更显著,有效率达68.6%。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这种有益作用在不同心功能间无显著性差异;黄芪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参麦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及症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LVESD及C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LVEF及C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和黄芪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 6 6例 ,左室射血指数LVEF≤ 4 5 % ,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美托洛尔、黄芪注射液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 2周后 ,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 ,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应用美托洛尔后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率达4 8.4 % ;美托洛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效果更显著 ,有效率达 6 8.6 %。结论 :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 ,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这种有益作用在不同心功能间无显著性差异 ;黄芪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  相似文献   

11.
徐家新  钟志戎 《河北中医》2004,26(10):732-733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浓度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证型组T3水平下降程度按气阴两亏证、痰饮阻肺证、心肺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 ,rT3水平上升程度按气阴两亏证、痰饮阻肺证、心肺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P <0 .0 5 )。结论 T3下降、rT3水平上升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医证型间具有差异性 ,可作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之一。临床辨证时可以根据T3下降、rT3水平上升程度结合临床表现确定其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尿酸水平(UA)以及心力衰竭分期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四型,同时检测患者UA水平,并对心力衰竭予以A、B、C三期分期。结果:不同分期慢性心衰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呈C期>B期>A期的升高趋势;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UA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慢性心衰A期以心肺气虚证型较为多见,B期以气阴两虚证型为主,C期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血清UA水平与中医分型以及心衰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晓冬  修英 《光明中医》2021,36(2):235-237
目的探讨对慢性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真武四物汤足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治疗的80例慢性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真武四物汤足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即心悸气短乏力、身寒肢冷、颈部青筋暴露以及下肢浮肿例数。结果试验组接受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身寒肢冷、颈部青筋暴露以及下肢浮肿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真武四物汤足浴对其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慢性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超微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微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其诊断标准的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微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6min步行距离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苓桂术甘汤加味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减方在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与试验组(34例: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脏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心肾阳虚证的CPHD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YHA心功能分级、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超声心动图结果[右心室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血浆内皮素-1(ET-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试验组PaO2、PaCO2、Sa O2、右心室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LVEF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P <0.01),心功能分级好转(P <0.05);试验组...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同分级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四诊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集2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应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和熵聚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级至Ⅳ级的转变中,水停类、痰浊类、血瘀类、阳虚类症状呈递增趋势,且变化显著;心功能Ⅱ级以气虚和气虚阴虚为主,兼夹血瘀或水停,证候要素组成较为单一;心功能Ⅲ级时常见气虚、阴虚的基础上兼夹痰浊、血瘀、水停;心功能Ⅳ级多见阳虚兼夹痰、水和瘀,证候要素构成最为复杂。结论:冠心病心衰不同的心功能阶段的证候要素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临床诊治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消水圣愈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NO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味消水圣愈汤。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及NO水平,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17%,优于对照组的68.42%(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NYHA分级评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LVEF、 SV、 NT-proBNP及NO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ET-1、hs-CRP、IL-6及TNF-α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1例入院第5天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加味消水圣愈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瘀互结证)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可调节ET-1、NO及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的代谢模式,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其中肾阳虚证27例、非肾阳虚证27例)及正常人24例的空腹晨尿尿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及模式识别为主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最小二乘法分析中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组、非肾阳虚证组和正常组的代谢成分积分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分开,且样本均投影到2SD(标准差)的区域内,表示其值可信,说明所建模型能准确区分3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还发现了柠檬酸、丙氨酸、3-甲基戊烯二酸、丙胺、组胺5种差异性代谢物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非肾阳虚证患者和正常人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以G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将3者区分。代谢组学是研究中医学证本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