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64例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降糖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全牙列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BG、HbAlc以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并改善糖代谢,有利于其总体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e)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6例糖尿伯伴重度牙周炎患者,于牙周基础治疗前(不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AL),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牙周指标尤其是附着丧失(AL)高度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牙周破坏与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瘦素水平及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30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及探诊出血(BOP),并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用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和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的疗效以及慢性牙周炎全口牙不同位点间病情的特异性。方法选择10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检测患者在治疗前,第一次SPT时和第2次SPT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情况(Bleedingon Probing,BOP)和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检测位点为患者所有天然牙的4个位点。将全口牙分成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和所有牙组四组。比较四组间以及PD〈5mm和PD≥5mm的位点间两次治疗前后PD、BOP和TM的变化。结果四组受试牙两次治疗后PD、BOP和T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PD〈5mm和PD≥5mm的牙周位点间PD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深PD的牙周位点改善更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牙周炎不同位点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不一致。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治疗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观察组)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PD与A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与HbAlc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牙周基础治疗可缓解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牙周炎症状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侵袭性牙周炎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5个月、5个月时观察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I)以及附着水平(AL),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所有患者的PD、BI、A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病人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病人64例(病例组)和64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PLI、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龈沟液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病例组PD、PLI和A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病例组治疗后PD、PLI和A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病例组治疗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1)。PD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 < 0.05),AL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 < 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病人牙周情况以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降糖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疗程3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Hb 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hs-CRP、Hb A1c、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显著下降(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微炎症及牙周炎病变程度,且对有效控制血糖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伟  吕迪  肖言栋 《西部医学》2019,31(5):778-781
【摘要】目的 探讨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及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牙科治疗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设为糖尿病牙周炎组,40例单纯牙周炎患者设为牙周炎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记录3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等牙周指标,采用龈沟液测量仪定量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龈沟液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并进行脂联素与牙周指标以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PLI、SBI、AL、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各指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龈沟液脂联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s CRP、TNF α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各指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脂联素水平与PD、AL、龈沟液hs CRP、TNF α水平呈负相关(r=0.321,r=0.435,r=0.443,r=0.534,P<0.05),与SBI、PLI无相关性(r=2.323,r=2.117,P>0.05)。结论 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AL、PD以及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关系,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与炎症反应参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病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这65例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这65例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的深度(PD)以及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的BOP、PD、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的这四项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牙周探诊的深度,减少探诊出血量,控制牙龈出血和菌斑的形成,因此,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常规牙周基础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血糖、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干预治疗的114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噬菌斑数(PLI)、牙周袋底至龈缘距离(PD)、探诊后出血百分数(BOP)、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至釉牙骨质界距离(CA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如甘油三酯(TG)、血钙(Ca)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c、T-Bil、FBG、Ca、P、Ca/P、TG、Lipoprotein a及ApoAl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Ca/P、血清P、TG、ApoA1、T-Bi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Ca/P、HbAlc、血脂代谢水平及牙周参数,临床可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对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中重度牙周袋多根牙的治疗效果,阐明牙周内窥镜在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127颗多根牙残留中重度牙周袋。对纳入的多根牙行牙周内窥镜辅助下的牙周非手术治疗,采用牙周风险评估(PRA)系统评估牙周风险因素控制状况,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检测治疗后患牙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和牙石清除率,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百分比。结果: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牙治疗后风险因素减少,预后较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牙的PD值和BOP阳性位点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其中近远中位点的PD值较中央位点的PD值下降更为明显(P<0.01);牙石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Ⅰ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占多根牙总数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但Ⅱ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患牙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留中重度牙周袋的多根牙行牙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牙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rnpounds,VSC)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炎症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CP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在治疗前用金刚牙周诊断仪检测硫化物水平,并记录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临床指标,基础治疗后3个月再次检查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前,浅、中、深袋组的VSC阳性位点率分别为17.1%、52.3%、8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个水平级别的VSC在不同袋深组中均有分布,各组中VSC水平〈1.0的位点占绝大多数,随着袋深的增加,高水平的VSC位点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VSC阴性位点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VSC阳性位点的临床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改善均明显差于阴性位点。结论:VSC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的炎症程度,并影响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VSC的检测可以作为评判牙周炎活动性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常规治疗,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血清中生化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及口腔科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住院患者共120例,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56.63±10.96)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牙周基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宣教、牙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血糖控制)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菌斑控制、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术后洗必泰含漱(3次/d)],常规治疗只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组的血清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比值、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水平。 结果 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年龄、性别、BMI、腰围、空腹C肽、牙周炎情况、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牙周基础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值、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牙周基础治疗组TNF-α、IL-1β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糖、血脂及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糖脂代谢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牙周状况
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
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32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组)3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4例。记录受试者血压、全口牙齿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出血指数(BI)。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患者PD、AL和BI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并发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与PLI、PD、AL和B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0、0.521、0.668和0.540(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加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破坏程度,慢性牙周炎可以导致高血压患
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牙周局部应用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200个牙周袋分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后在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或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每周一次,共4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后1周,4周和8周时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较基线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辅助用药后PD,AL在8周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是慢性牙周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