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3—2019-0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诊断为心源性晕厥患者89例,同时收集其个人信息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嘱患者记录佩戴期间的不适症状,采用电脑和人工回放分析记录结果。结果 89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共34例(38.20%):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13例(14.61%),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11例(12.36%),缓慢型心房颤动伴二度以上阻滞10例(11.24%);快速性心律失常共37例(41.57%):频发室性早搏13例(14.6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16.85%),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5例(5.62%),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4.49%);其他心律失常18例(20.22%):短Q-T间期3例(3.37%),交替出现左束支及右束支阻滞4例(4.49%),ST段抬高伴缺血型J波2例(2.25%),1型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改变2例(2.25%),起搏器起搏功能不良2例(2.25%),感知功能障碍2例(2.25%),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3例(3.3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和明确心源性晕厥,尤其是心律失常性晕厥,早期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心源性晕厥的类型或心律失常类型,对于心源性晕厥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晕厥患者12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源性晕厥发作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表现。方法对12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6例患者中,晕厥47例(37.30%),其中晕厥发作时检查出心律失常39例(30.95%),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8例;心室停搏<3.0s者无晕厥,心室停搏>3.0s者有晕厥表现。结论心源性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病窦综合征(SSS)植入心脏起搏器前的栓塞性卒中的危险性已明确,而植入起搏器后的卒中尚无详细研究。作者曾遇到10例SSS 病人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了缺血性卒中。该10例年龄69~90岁;女6男4。发生卒中的时间为植入起搏器后4天至112月,大多在植入44个月后。植入心室起搏器者8例,心房起搏器者1例,双腔房室连续起搏器者1例。6例卒中时有心房纤颤(AF),1例有阵发性AF。此6例均系植入心室起搏器者。卒中发生时,6例在口服阿斯匹林(325~975mg/日),1例在华法令长期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1]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为此,本文作者试图再度验证这一结果,并作如下报道。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系我科2004年6月~2006年4月心脏起搏器门诊的随访患者115例为起搏器组,其中男性75例、女性40例,年龄43~83岁、平均为(56.23±8.34)岁。心室单腔起搏方式(VVI/VVIR)23例,房室顺序起搏方式(DDD/DDDR)92例,病窦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Ⅲ°、Ⅱ°)36例,双结病变30例,其它4例。所有的患者心功能均在Ⅰ-Ⅱ级(NYHA),肝肾功能正常。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并排除植入起搏器前有抑郁表现及严重躯体疾病者。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晕厥发作时心电图表现。结果心源性晕厥前3位常见发病原因为冠心病(44.3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85%)、药物中毒(13.92%)。心电图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28例(35.44%),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3例(3.80%),室性期前收缩13例(16.4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27.85%),心室扑动5例(6.33%),阵发性心房颤动8例(10.13%)。结论心源性晕厥心电图表现多样,以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早期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源性晕厥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头晕、晕厥患者是否为心源性。方法对59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生活及病情日志进行综合判断。结果59例头晕、晕厥患者DCG检查发现复杂性心律失常18例,检出率31%,明显高于静息心电图,其中5例出现头晕、黑蒙症状。心率变异性(HRV)降低21例,检出率35.6%。结论DCG有较长时间的心脏停搏或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HRV降低,可明确诊断为心源性头晕、晕厥。  相似文献   

7.
心脏再同步化并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针对心衰并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治疗手段.CRT-D不但具有常规的起搏功能,而且可协调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脏的排血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的变化并自动报警,如果发生室速、室颤,可通过超速抑制和体内自动放电功能将失常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CRT-D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心衰的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心衰的病死率、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及预防卒死[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脑电联合检测对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脑电图联合检测 3 2例晕厥患者。结果 确诊癫 9例 ,心源性发作 12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例 ,单纯性晕厥 4例。结论 心脑电联合检测对晕厥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08~2008-08倾斜试验28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患者中男113例,女167例,年龄15~58岁.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摄片,部分行平板运动试验等检查,排除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等器质性疾病,晕厥原因仍未明确而予行倾斜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肺栓塞(PE)所致晕厥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PE患者临床表现与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的特点,并复习PE导致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本文2例PE患者均以晕厥为首发表现,例1既往左股骨颈骨折病史,例2右小腿部分肌间静脉内血栓形成,此2例患者CTPA均显示明显的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证据,例1、例2分别给予华法林钠、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后无晕厥发作。结论 PE缺乏典型临床表现,部分PE患者仅以晕厥或反复晕厥为首发表现,因此,及早识别PE并及时给予溶栓、序贯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探讨其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368例(Ⅰ组)和健康体检者418例(Ⅱ组)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Ⅰ组患者按试验诊断标准分为血管抑制型(Ⅰa组)211例,混合型(Ⅰb组)125例,心脏抑制型(Ⅰc组)32例。将4组窦性心率震荡中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和动态心率震荡(turbulence dynamic-ity,TD)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TO、TS、TD异常发生率高于Ⅱ组;Ⅰa、Ⅰb、Ⅰc组患者中TO、TS、TD异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值分别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a、Ⅰb、Ⅰc组患者的TO、TS、TD值相比较,TO值(Ⅰa组>Ⅰb组>Ⅰc组),TS值(Ⅰa组<Ⅰb组<Ⅰ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异常,同时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对窦性心律反应一致,从而窦性心率震荡可辅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脑卒中后脑 -心综合征 (Cerebral- cardiac syn-drom e,CCS)的发生率高 ,影响其预后。为进一步探讨急性脑卒中后 CCS的发生率、临床表现、预后、发病机制、预防及其相关因素 ,我们对 4 2 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4 2 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符合下列标准 :(1)完全性卒中 ;(2 ) MRI显示有明确卒中部位和卒中类型 ;(3)入院时有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数天后复查的心电图 ,或入院后有动态心电监护 ;(4)原始心电图正常 (卒中前 2~ 6个月 ) ;(5 )首次卒中 ;(6 )既往无心脏病病史。共 2 87例 ,其中男 183例 ,女 10 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AVNERP)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基础起搏频率的加快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逐渐延长,当起搏频率大于100次/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随之延长,故在描写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时应注明起搏频率,以达到规范化,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47年Byer等人[1]首次报道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改变,在此后的50年里,人们对此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引起心脏损伤,包括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源性猝死等异常现象很常见,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HP公司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共584例,脑出血者308例,脑梗死者276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252例。结果 脑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300例(96.37%);脑梗死患者异常266例(96.37%)P>0.5。均以心肌损害和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与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注意保护心脑功能,以防止心脏功能障碍加重。  相似文献   

16.
<正>安装起搏器是治疗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1-2]。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起搏器安装效果具有突出的意义。我院近年来对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在起搏器安装中采取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05—2014-04收治的房颤并脑梗死患者共27例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9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12.5)岁;心衰8例,反复黑曚18例,晕厥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23-42岁,平均28岁,病程1天-2年。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头昏6例、头痛2例、胸闷4例、双上肢无力4例、反复晕厥发作1例,两眼发黑1例、白内障失明1例,双上肢血压为0,4例,一侧上肢血压为0,一侧明确降低2例、双下肢血压高于正常4例,两例为正常。CT检查4例,1例为右颞叶血肿,3例可见多发性腔隙性梗塞灶。4例行DSA  相似文献   

18.
动态脑电图对32例晕厥患者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AEEG)对晕厥患者监测的阳性率,并与常规脑电图(EEG),CT进行对照观察,方法:应用AEEG,EEG和CT对晕厥患者进行检查。结果:32例晕厥患者AEEG监测结果。16例异常,阳性率为50%,EEG异常3例,阳性率为11.5%,头CT检查2例异常,阳性率为6.3%,结论:AEEG对晕厥监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EG及CT,对晕厥患者中不典型及睡觉中亚临床癫痫发作提供了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研究组DC值、SDNN、rMSSD及pNN50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会造成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表现为DC、HRV降低。  相似文献   

20.
1病例 男,64岁。因“头晕1年,发作性晕厥10余天”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头晕,于入院前10余天出现发作性晕厥,意识不清时间不详,并在同一天里再次类似发作。既往无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史3年,平时口服拜糖苹、达美康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入院时血压130/85mmHg,心电图正常范围,心率94次/分,窦性心律,凝血功能正常。头颅CT示左侧侧脑室略大,MR示双顶叶新鲜腔隙性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