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电针治疗、联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针刺时捻转、提插的幅度、频率、作用时间及电针的波形、频率、作用时间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故加大此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5.
中风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高、复发率之高都是其他两大健康杀手心脏病和癌症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即便是病愈存活下来的患者也有近八成左右丧失劳动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能够真正的恢复健康,但是也存在着极高的复发可能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倍他乐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倍他乐克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搏、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拮抗肌侧穴位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的肢体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这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是中枢性肢体瘫痪的特征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引起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影响中风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功能状况FMA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都均有效,但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络舒经擦剂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作用。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应用通络舒经擦剂涂擦,配合手法推拿;对照组62例单纯手法推拿。观察内容包括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和疼痛。结果:肌张力和腱反射、肌阵挛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疼痛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络舒经擦剂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996~1997年,我们以脑反射治疗仪治疗中风病后肌张力增高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7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下称标准),均在中风发病后48h内经CT证实,按入院次序随机(按2∶1)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1.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治疗为中风恢复的关键。历代针刺治疗本病多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从痉挛性偏瘫的病机和特点分析,采用阴阳经合刺的方法治疗,证明此法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帮助其功能恢复,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指出针灸、推拿、中药及物理疗法在本病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建议采取量化指标和设定标准化对照,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殷克敬教授经络诊查选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选穴为主,再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辨证选穴治疗;2组均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评分2组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分级情况2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络诊查选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较好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脑功能显像剂^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在相同条件下电针刺激30名健康人阴经、阳经穴,观察其对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经络穴位对不同脑功能区影响和其效应差异。方法:30名健康人按随机选取阳经穴或阴经穴分为2组,阳经穴组12名,选取合谷与曲池,足三里和上巨虚;阴经穴组18名,选取内关和尺泽,三阴交和阴陵泉,均为单侧取穴。结果:针刺阳经穴位后,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和颞叶、顶叶、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以对侧为主)。针刺阴经穴位后,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对侧颞叶、小脑、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变化和同侧海马、尾状核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结论:在生理状态下,针刺不同经络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口服药物组,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HAMA量表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的减分率,将其疗效分成痊愈、显效、有效及未愈4等,并将两组治疗前后所得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焦虑性神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其效果优于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脑中风偏瘫下肢功能变化。方法:将100 例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上,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 天后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变化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8 天后,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脑中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