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一月131碘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90%以上来自分化好的滤泡上细胞,其中80%是乳头状癌。甲状腺癌术后,常残存有分化好的功能性甲状腺组织,其中常有肿瘤组织侵入,无法再通过手术清除,131I具有这方面功能。清除甲状腺残留组织可以消除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的可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1]。甲癌的恶性程度虽然不高,但早期常不易被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模式和规律.方法 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清扫标本(共42例)的淋巴结术中均按照颈部分区放置并送病理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直径大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合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结果 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是6.2个.好发的转移部位依次是Ⅵ区(95.24%)、Ⅲ区(69.05%)、Ⅳ区(57.14%)、Ⅱ区(52.38%)和Ⅴ区(19.05%).副神经以上区域检测到转移占患者总数的7.14%.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回归关系(P=0.02),病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32).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从颈Ⅱ区到Ⅵ区间存在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健君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52-1253
目的探讨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原发灶相对隐匿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囊实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先行淋巴结切除,余19例均在术前通过B超、CT和/或ECT检查得到了初步的诊断,并通过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后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除1例老年患者术后3年反复局部复发后失访外,余20例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其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超声检查,一般采用甲状腺癌的根治手术,如果没有发现别的远处转移,只要处置得当,预后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 病人采用放射性碘( 131 I) 治疗,从而
评价131 I 治疗DTC 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7 ~ 2013a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DTC 病人50 例,
男性19 例,女性31 例,年龄24 ~ 77 岁,平均51. 28±15. 43 岁。其中,PTC 28 例,FTC 22 例。术后单纯发现颈部
转移23 例,肺转移3 例,骨转移2 例。结果: PTC 组痊愈率75. 0%,好转率14. 3%,无效率7. 1%,死亡率3. 6%;
FTC 组痊愈率59. 1%,好转率27. 3%,无效率9. 1%,死亡率4. 5%。经统计学分析,χ2 = 23. 93,P<0. 00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单纯发现颈部转移23 例,肺转移3 例,骨转移2 例,经统计学分析,χ2 = 18. 36,P<0. 001,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31 I 治疗DTC 有较好的疗效,且PTC 组治疗痊愈率高于FTC 组,131 I 治疗疗效与转移灶
部位有关,颈部转移灶治疗效果好于肺转移及骨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近8年来手术治疗的6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多灶性情况、肿瘤是否侵犯包膜、肿瘤直径及病理特征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寻找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66例,滤泡状癌50例.所有患者中,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0%(265/616),颈外侧区(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2%(118/616).肿瘤突破包膜、直径>1cm者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滤泡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乳头状癌(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区,其次为颈外侧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cm、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时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常规清扫颈外侧区淋巴结.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2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芳  杨均 《广西医学》2005,27(5):760-761
目前认为外科手术切除 ^131。碘治疗 甲状腺激素抑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这一方案可降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收治DTE术后患者4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治疗并服用甲状腺素治疗,随访2~4年。结果 30例分化型甲状腺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26例,不完全清除4例,清除率86.7%。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61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和好转58处,有效率达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内照射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王宏  李雪飞 《中外医疗》2013,(32):106-106,108
目的探讨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并均有转移灶,根据患者的甲状腺癌的转移部位不同给予患者口服不同剂量的131 I进行治疗,治疗4-6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多次131 I治疗后,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中治愈43例(58.91%),有效22例(30.13%),无效8例(10.96%),总有效率为89.04%,不良反应少无需治疗即可自动消失。结论口服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短,并且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肿瘤细胞起源甲状腺癌可分为两类。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包括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又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cinorma,DTC),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31碘"清甲"治疗在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清甲"治疗并服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2~10年.结果 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6例,不完全清除17例.4例"清甲"治疗后发现新的转移灶.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87处.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清甲"治疗,对于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降低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早期诊断隐匿性的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317例(349侧)。简化术式采取颈根部低位弧形顺皮纹小切口(约10~12cm),分离上下皮瓣,但不在皮下游离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后三角皮下区域,可保护诸多通过这些区域穿出的感觉神经。无论原发灶大小、有无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均行甲状腺患侧叶+峡部+对侧叶次全切除术,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深面清除主要转移区域(Ⅱa、Ⅲ、Ⅳ、Ⅴb区)的软组织。不常规显露副神经,以减轻对副神经的刺激。分组检测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结果简化术式避免了传统的“L”型或弧形长切口造成的明显疤痕及颈部活动受限的弊端;由于保留了全部肌肉及几乎全部神经支配,明显减轻或消除患侧颈肩部活动障碍及痛、麻、胀等异常感觉;缩短手术时间;全面了解颈部淋巴结状态,可准确评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期,为判断预后、制定综合治疗提供依据。结论简化术式在争取根治性切除和消除病变遗漏、复发隐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轻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呈多中心性,无包膜,有1/3的患者可发生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是淋巴结,其次是肺。滤泡细胞癌占甲状腺癌的5%~10%,有包膜,侵犯包膜是肿瘤扩散的特征,其预后依赖于肿瘤分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了扩散。滤泡细胞癌可转移至骨,引起溶骨性破坏。总的来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即使在5%~20%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10%~15%的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仍达80%~95%。导致预后较差的因素有:男性、高龄、肿瘤较大、分化较差、已有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分化型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原因及术式。方法:对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76例术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再手术切除同侧腺叶68例,同侧颈清扫59例,切除对侧腺叶13例,对侧颈清扫2例,全组甲状腺及(或)颈淋巴结总残癌41例(61.84%)。结论:对肿瘤局部切除,颈淋巴结癌转移,甲状腺癌残留及对侧颈都转移等有必要再次彻底切除病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勇 《中外医疗》2012,31(32):4-5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经手术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后采用131碘治疗,同时服用甲状腺素,随访2~5年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随访3年内28例、3~4年7例、4~5年6例,治愈21例(51.2%)、好转19例(46.3%)、无效1例(2.4%),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剂量131碘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小剂量131Ⅰ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常规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Ⅰ30mCi,两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131Ⅰ全身显像、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血常规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32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治愈21例(65.6%),有效10例(31.3%),无效1例(3.1%);131Ⅰ治疗后无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无PTH降低。结论采用131Ⅰ多次小剂量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肿瘤组织BRAFV600E突变状态与术后放射性131碘(131I)治疗的疗效,评估BRAFV600E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BRAFV600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BARF突变组和BARF野生型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RAFV600E基因型、肿瘤最大径、包膜侵犯、临床分期、复发风险度分层、131I治疗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转移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31I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患者115例,其中男80例,女35例,年龄16~72岁,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PTC,临床分期位于T1~4N1M0范围。BRAF野生型组共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护理与辐射防护措施。方法: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治疗前准备和护理;(2)治疗隔离期的观察和护理,辐射防护;(3)治疗后护理。结果:81.2%(65/80)颈部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破坏,79.3%(46/58)转移灶消失。结论:根据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点,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可减少对公共环境的影响,合理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