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 提高MRI对侧脑室不同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侧脑室不同肿瘤22例,其中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及肠源性囊肿各1例,转移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中所有脑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均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全部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均发生于室间孔区及侧脑室前部;6例脑膜瘤及4例转移瘤均发生于30岁以上,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7岁,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年龄分别为23岁、24岁.6例脑膜瘤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内可见多发囊变区,其中1例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可见多发钙化灶,1例(1/3)星形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结论 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特点为其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肿瘤部位、发病年龄特征对于鉴别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48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其中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脑膜瘤13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胶样囊肿各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7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按病变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部,体部,前角及室间孔区.按年龄分为<10岁,10~30岁和>30岁三个年龄组.结果:本组中11例(11/13)脑膜瘤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8例(8/10)室管膜瘤可见多发囊变区,2例(2/4)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11例(11/13)脑膜瘤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5例室管膜瘤及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所有室管膜下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和胶样囊肿(2例)均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及室间孔区;10例(10/13)脑膜瘤发生于30岁以上,3例(3/4)星形胶质细胞瘤发于10~30岁,7例转移瘤全部发生于30岁以上.结论: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MRI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罕少见侧脑室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 选取7例罕少见侧脑室肿瘤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结果 7例中室管膜下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淋巴瘤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前角4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3例。室管膜下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强化较轻;D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者5例,呈等信号或等、较低混杂信号者2例。结论 结合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MRI特征有助于缩小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侧脑室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儿童侧脑室肿瘤的CT与MRI表现,其中5例CT检查,7例MRI检查,14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 26例肿瘤包括脉络丛乳头状瘤10例,室管膜肿瘤7例,室管膜囊肿4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表皮样囊肿、脑膜瘤、恶性生殖细胞瘤各1例.儿童侧脑室肿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结论 CT与MRI相结合,能为儿童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及与其它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66.7%(4/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在T1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2)侧脑室扩大不明显,脑积水程度较轻。(3)增强后,均存在中至高度强化。结论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理基础是在胚胎发育形成脉络丛及血管膜的过程中,部分蛛网膜被带入脑室后发展而来;MRI可以对其进行诊断并和脑室内的其它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侧脑室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侧脑室各种肿瘤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CT与MRI表现,其中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1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25例中,脑膜瘤6例,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4例,转移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室管膜囊肿各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瘤1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定位准确性高,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不同种类的侧脑室肿瘤与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合发生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侧脑室肿瘤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CT和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49例侧脑室肿瘤,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7例转移瘤原发灶明确。按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区、前角、体部和室间孔区,按年龄分为<10岁、11~29岁、>30岁3个年龄组。结果:(1)部位对侧脑室肿瘤的鉴别很有帮助。三角区最常见的肿瘤有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转移瘤。室间孔区最常见的肿瘤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2)发病年龄在三角区和室间孔区肿瘤鉴别时很有价值:三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转移瘤常见于老年人。室间孔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主要见于儿童,而中枢神经细胞瘤主要见于中年人。(3)强化程度对侧脑室体部肿瘤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强化最显著,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瘤呈中度强化,畸胎瘤强化轻或不强化。(4)部分侧脑室肿瘤有较特征性CT和MR表现。结论:肿瘤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和部分肿瘤特征性CT和MR表现是侧脑室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丘脑肿瘤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丘脑肿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丘脑肿瘤患者的MRI资料. 结果 41例中,星形细胞瘤17例,生殖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3例,畸胎瘤1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4例,动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 结论 MRI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丘脑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它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星形细胞瘤15例,单发转移性肿瘤10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6例,恶性淋巴瘤2例,室管膜瘤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脑半球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边缘等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在定位性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我院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39例进行分析。结果 髓内肿瘤 7例 ,6例诊断正确。髓外肿瘤 32例 ,诊断均正确。按解剖隔间定位诊断正确率92 1% ,定性诊断正确率 72 %。结论 可借助任何角度扫描 ,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神经放射学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16-47岁,平均32.9岁。着重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肿瘤增强情况。结果 左侧脑室内4例,右侧脑室内3例,双侧脑室内1例,除1例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外,其余病例皆发生于侧脑室室问孔附近,肿瘤漂浮在侧脑室中。肿瘤最大直径4cm,最小1cm。T2WI肿瘤呈均匀高信号;T1WI肿瘤呈等、低信号,肿瘤内部可见小囊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或有轻微强化。结论 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MRI检查可以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CNC的MRI表现,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1例仅行MRI平扫。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18~39岁,平均29.2岁。结果5例CNC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界较清。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3例可见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肿瘤中4例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室间孔,其中1例突入第三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及后角。结论侧脑室CNC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等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除1例因肿瘤坏死致信号和强化不均匀外,余7例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较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1例肿瘤稍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累及胼胝体区各类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36例胼胝体区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各类肿瘤的MRI特征,包括MR常规平扫、增强及DWI的特征;病例按2007年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结果:36例肿瘤中累及胼胝体嘴部6例,膝部16例,体部14例.压部17例.其中Ⅱ级胶质瘤12例,相对多见,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坏死及强化不明显,12例病变胼胝体与正常胼胝体ADC比值的平均值(以"α"表示)为1.73,DWI低信号,4例MRs的Cho/NAA比值的平均值(以"β"表示)为2.48;Ⅲ级胶质瘤5例,混合信号,多呈"蜂窝样"或"地图样强化,5例α为1.49,DWI为低信号为主的高低混合信号,2例β为2.50;Ⅵ级胶质母细胞瘤7例,较多见,多坏死,可伴出血,多呈小规则"花环样"或"结节样"明显强化,7例α为0.79,DWI实质Ⅸ高信号伴坏死区低信号,3例β为4.16;淋巴瘤10例,相对较多见.FLAIR呈等信号的肿瘤与周围高信号的水肿分界清楚似"褐色巧克力饼干沉入白色奶酪中状",显著均质强化,10例α为0.78,DWI明显高信号,1例β为1.45;生殖细胞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多囊变,实质显著均匀强化,α为0.89,DWI明显高信号.结论:胼胝体区肿瘤以胶质瘤(Ⅱ~Ⅳ级)和淋巴瘤多见,MRI表现各有特点,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7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3例中多形性腺瘤9例,腺淋巴瘤8例(12个病灶),囊性淋巴管瘤3例,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和脂肪瘤各1例。肿瘤大部分形态较规则,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9例多形性腺瘤中7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于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8例腺淋巴瘤在T_1WI上呈稍低信号,T_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3例囊性淋巴管瘤均呈多房囊性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匀,呈明显长T_1、长T_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强化明显,并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1例基底细胞腺瘤,来源于腮腺深叶,T_1WI呈欠均匀等低信号,T_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脂肪瘤在T_1WI及T_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本组病例MRI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7%和82.6%。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001;χ2=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结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