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的探讨(附2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胆囊息肉样病变如何避免盲目手术,减少病人的损伤,提高手术的阳性率,对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样息肉的鉴别,减少胆固醇息肉的手术。方法 通过一般超声(US)、内镜超声(EUS)、动态增强CTR、CEA、CA19-9、P53等检查。结果 通过230例病例的观察发现,需进行手术的仅仅有51例,占31%左右,其余69%的病人可不必行手术,胆固醇息肉130例,占56.5%,炎性息肉28例,腺瘤样息肉37例,占17%,胆囊癌14例,占5.25%,其他20例,占8.8%。结论 为了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阳性率,强调术前的诊断正确性,避免对不必手术的胆囊病变进行手术,提出了11种情况下应采取的外科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为539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536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未发现癌变,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7%。结论:胆固醇性息肉原则上不强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术后病理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直径多在7 mm以内,胆固醇息肉占46%,炎性息肉占37%。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8~15 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的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具有特征性。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根据息肉的数目、大小、回声形态、生长速度来推断其病变性质,提供临床参考是否手术切除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超声特征、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结果 胆囊良性病变共43例(胆固醇息肉39例,腺肌症3例,炎性息肉1例),肿瘤性病变8例(腺瘤性息肉5例,恶性肿瘤3例).无临床症状的32例患者中93.8%为胆固醇息肉(P<0.05),有症状的21例患者中,8例合并结石,4例合并溃疡性疾病.3例(100%)腺肌症及4例(80%)腺瘤性息肉出现临床症状(P<0.05).多发息肉样病变患者中22例,均为良性病变,且95.5%病理为胆固醇性息肉.7例超声诊断为胆囊单发息肉病例,病理诊断提示有直径小于0.3 cm的息肉.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共6例,腺肌症3例(壁厚0.5~1.8 cm),胆囊恶性病变3例(壁厚0.5~1.2 cm).结论 对于超声提示无症状的或者多发的胆囊息肉样患者,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超声对于直径小于0.3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不敏感但超声提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0.5 cm)者应警惕恶性肿瘤及腺肌症可能.  相似文献   

5.
陈永明  贾虹 《临床外科杂志》2002,10(Z1):140-141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的统称临床上常称胆囊息肉。常分为胆固醇息肉、良性非胆固醇息肉和早期胆囊癌 ,包括以下疾病 :胆固醇息肉、纤维瘤、腺瘤、早期胆囊癌等。其中以胆固醇息肉多见 ,约占 80 %。B超检查对胆囊息肉诊断率高 ,并作为胆囊息肉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我院近 3年来共诊治 114例胆囊息肉 ,其中 13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术 ,占 3年胆囊切除总数的 9%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自 1998~ 2 0 0 1年 ,我院经 B超检查、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 114例 ,男 6 1例 ,女 5 3例 ,年龄 2 1~ 6 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中各种疾病所占比例及其相应的声像学特点,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的可靠性。方法对556例超声诊断的PLG的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大小的胆固醇性息肉超声检查的病理符合率。结果556例超声诊断的PLG中,胆固醇性息肉446例(80.2%),腺瘤性息肉86例(15.5%),炎性息肉18例(3.2%),腺肌症6例(1.1%)。97.3%的胆固醇性息肉长径<1.0cm,且64.6%病例的息肉为多发。超声拟诊胆固醇性息肉的病理符合率可达91.3%。腺瘤性息肉中,长径超过1.0cm者占61.6%,且34.0%有不典型增生或恶变;但也有25%的恶变发生在1.0cm以下的腺瘤中。结论PLG中80%以上为胆固醇性息肉;15.5%为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者多≥1.0cm,0.7~0.9cm的腺瘤性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超声根据声像学特征作出的胆固醇息肉拟诊的病理符合率可达91.3%,因此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纳入患者均接受病理活检,并以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其胆囊病变。比较病理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各种病变在超声下所测得的各项参数的差异性和声像图的差异性。结果此方法诊断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之间的符合率没有差异(P0.05);而诊断胆囊其他良性疾病的效能与诊断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相比,符合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显著高于胆固醇息肉患者的胆囊壁厚度(P0.05)。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在回声构成比上表现没有差异(P0.05);但胆固醇息肉宽基底的构成比显著低于炎性息肉和胆囊结石(P0.05)。结论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起到较好的鉴别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胆囊息肉样病变:附29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手术切除和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2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肿瘤性息肉中80.1%的直径小于10mm,71.6%的表现为多发;而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且直径多大于10mm。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1) 肿瘤性息肉;(2) 年龄大于50岁,病灶直径大于10mm,病灶位于胆囊颈部,或伴有胆囊结石者;(3)伴有症状或继发结石者;(4) 经追踪观察,病灶增大。但对非肿瘤性息肉,尤其胆固醇性息肉,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之间的临床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897 例术前诊断为胆囊息肉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特点,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胆固醇息肉791 例(88.18%),炎性息肉40 例(4.46%),腺瘤样增生10例(1.11%),腺肌瘤7例(0.78%),腺瘤41例(4.58%),腺癌8例(0.89%)。肿瘤性息肉组与非肿瘤性息肉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发病时间、血糖、血脂、有无乙肝、有无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性息肉患者男性占比较高;肿瘤性息肉组与非肿瘤性息肉组在息肉数目、大小、宽基底及血供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在性别构成、息肉数目、大小、宽基底、血供改变上存在差异性。对于男性、单发、直径较大、基底宽、血供丰富的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应注意胆囊息肉肿瘤变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的病理特征,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297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术中见297例皆存在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腺瘤型息肉73例(24.6%);其他类型息肉共224例(75.4%),其中胆固醇性息肉163例、炎性息肉22例、胆囊腺肌症39例。腺瘤型息肉为单发(87.7%),其他类型息肉为多发(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P<0.001);腺瘤型息肉超声(61.64%)可见血运,其他类型息肉超声(70.1%)未见血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P<0.001)。297例中,超声诊断胆囊息肉直径≥20 mm者30例,术中检查符合率96.66%(29/30);超声诊断直径10~20 mm者249例,术中检查符合率97.6%(243/249),超声诊直径<10 mm者18例,术中检查符合率77.8%(14/18)。结论 腺瘤型息肉多为单发,且超声多可见血运,考虑其癌变风险对比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选择手术切除胆囊;超声检查从价格及对比CT等含放射线检查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可作为目前临床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