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月。因咳嗽6天入院。时有气喘和口周青紫。无发热,抽搐,纳减,呕吐,大小便正常。患儿足月顺产。体检:体温37.2℃,脉搏128次/分,呼吸32次/分,体重5.5kg。精神可,呼吸平  相似文献   

2.
鞘膜积液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常用的手术方式,现总结近8年来作者手术治疗的500例(女性患儿除外)患儿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作者采用经外环横行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724例小儿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的腹腔镜探查及治疗情况,以为临床决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单侧鞘膜积液患儿724例,其中左侧291例,右侧433例。2岁以内97例,2岁以上627例。均于腹腔镜下缝扎未闭的患侧鞘状突,同时探查对侧鞘状突,若对侧鞘状突未闭,予同时缝扎。统计单侧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未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左右侧及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 724例中,409例(56.5%)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其中左侧187例(64.26%)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右侧222例(51.27%)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经卡方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岁以内患儿61例(62.9%)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2岁以上患儿348例(55.5%)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经卡方检验,P=0.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对侧鞘状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未发现对侧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结论腹腔镜技术可以清楚显示对侧鞘状突是否闭合,且可以同时治疗,创伤小,疗效满意。左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的机率较右侧高,建议对左侧鞘膜积液行腹腔镜手术时,更加注重探查对侧鞘状突情况。小儿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未闭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相关性。多大的鞘状突未闭需要手术,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2004年7月~2007年1月,对320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包括5例术后复发鞘膜积液)在腹腔镜下行鞘突高位结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 473例鞘膜积液病例资料(腹腔镜手术组),并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1 352例鞘膜积液(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2.3±3.1)min和(17.1±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5,P0.001);双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6.1±2.2)min和(35.5±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8,P0.001)。腹腔镜组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453例,占术前单侧鞘膜积液的32.5%(453/1 392),术后复发6例(0.4%),阴囊血肿3例(0.2%),脐上缘切口裂开大网膜膨出2例(0.1%),线结反应2例(0.1%);开放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0.6%),阴囊血肿2例(0.1%),线结反应8例(0.6%)。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婴幼儿鞘膜积液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的疝囊高位缝扎及鞘膜翻转术是公认的行之有效而可靠的手术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荷包缝扎术 积液抽出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5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1年以来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 ,经 5 36例术后观察随访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5 36例 ,手术年龄最小的1岁半 ,最大的 14岁。平均年龄 4 .2岁 ,单侧 5 32例 ,双侧 4例。  二、手术方法在麻醉下取患侧下腹壁自然皮皱处横切口 ,长约 1cm ,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向皮下环方向逐层分离 ,显露精索 ,于精索前内侧分离出鞘状突并横断 ,近端分离至高位结扎 ,远端鞘膜囊内积液行切开或空针穿刺抽吸积液即可 ,逐层缝合切口术毕。讨  论术式依据主…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6年以来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经426例术后1~7年观察随访效果满意,无1例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腹腔镜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3年11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45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结果 术中经过顺利,手术时间5~8min,伤口不需缝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d出院。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瘢痕。治愈率99.3%。结论 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比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统观念认为,儿童非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均处于闭合状态,鞘膜囊内液体主要来源于囊壁自身分泌。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鞘膜积液(尤其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发病机制。方法 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本院收治395例年龄大于2岁先天性鞘膜积液患儿,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34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61例;均予腹腔镜手术探查,了解鞘状突闭合情况,术后长期随访鞘状突结扎后疗效;对其中2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通过在内环口水平向未闭合的鞘状突内滴注美兰液,了解鞘膜积液的液体可能来源。同期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患儿34例,术中切取少许鞘膜囊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了解囊壁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1)34例开放手术患儿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患儿鞘膜囊壁内膜主要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构成,分泌功能非常弱。(2)13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均未闭合,经2~3 cm的鞘状突管直接连通睾丸鞘膜腔,挤压阴囊鞘膜囊可见清亮液体经内环口流入腹腔;261例非交通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仍呈开放状态,经鞘状突管与精索或睾丸鞘膜囊腔相连,挤压鞘膜囊可见少量液体从其顶部小孔渗出。经内环口向未闭合鞘状突管滴注美兰液,30 min后用细针经皮穿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囊,均可抽取美兰淡染囊液。(3)395例腹腔镜下手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仅6例于术后1~3个月患侧复发,一期治愈率98.5%。结论与传统观念不同,本研究发现鞘状突发育过程中未闭合是儿童先天性鞘膜积液发病的主要因素,鞘膜囊壁内膜主要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构成,囊内积液不是囊壁自身分泌,而是来源于腹腔的正常腹水。非交通性鞘膜积液鞘膜囊顶部小孔处可能存在单向瓣膜样结构,阻止囊内液倒流入腹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例。结果 327例中,325例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 mm;64例(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例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 mL),复发率约1.2%,其中3例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例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不缝合的小切口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年龄在18个月~9岁不同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采用不缝合的小切口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的鞘膜积液开窗放液,较大的加作部分鞘膜切除。结果 术后无切口裂开和感染,1例痊愈,1例因术中鞘突管辨识失误术后复发;切口瘢痕小而美观。结论 不缝合的小切口鞘突管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可免除患儿术后拆线,符合微创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肝破裂合并右阴囊鞘膜积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2d。以右侧阴囊肿胀2d入院,系1胎1产,足月滞产史,生后第2d发现患儿右侧阴囊逐渐肿大,呈紫红色,在当地医院应用维生素k1及青霉素钠治疗无效。入院检查:T37℃,R35次/min,P156次/min,体重2.5kg,面色苍白,反应差。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胀,未见肠型,右侧腹股沟区青紫色,旰脏肋下1.5cm,脾脏肋下未及,全腹无肌紧张,叩诊鼓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因左侧阴囊内肿物6个月,逐渐增大3d入院。体查: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区可触及一约5cm×3.5cm×3.5cm大小的囊性肿物,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牵拉睾丸,肿物可上下移动,局部皮肤正常无压痛,透光试验阳性,增加腹压时肿物无明显变化。右侧阴囊及睾丸大小正常。入院诊断为:左侧精索鞘膜积液。于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分离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中切开鞘膜囊,排出清亮液体;将鞘膜囊提出切口外,见囊内突出一约4cm×2cm×1cm大小如蚕豆样的囊性肿物,表面暗红,基底部与精索血管相连;予保护精索血管、输精管,并紧贴其表…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胎龄40周,剖宫产,查体发现双侧阴囊肿大,阴囊皮肤无充血及瘀斑,皮温不高,右侧质地硬实,左侧囊性感,余查体未见异常,新生儿精神状态良好,无异常哭闹。行B超检查示:右侧睾丸增大,约1.6 cm×1.2 cm×1.3 cm,形态尚正常,回声增强,内部回声欠均匀,左侧睾丸约0.8 cm×0.9 cm×1.2 cm,边界清,回声均匀,B超诊断:1.右侧睾丸增大,炎症可能性大;2.左侧睾丸鞘膜积液。行阴囊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阴囊内可见一个椭圆形密度欠均匀的病灶,CT值约为40 Hu,增强后可见其厚壁环形强化,CT值约为71 Hu,其内呈轻度强化,大小为1.2 cm×1.0 cm×1.0 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索近侧入路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及其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54例鞘膜积液采用精索近侧入路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 本组54例一次性治愈,其中3例阴囊水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精索近侧入路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发病主要由胸膜对结核蛋白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特征,结合结核接触史及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分析和微生物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对于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应给予治疗性胸腔穿刺,并可加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即疝囊或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140侧)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脐单孔法内环口疝囊及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76例(94侧),鞘膜积液42例(56侧)。11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20例,交通性鞘膜积液16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无并发症,随访1—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无明显手术瘢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