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全组共26 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 例、周围型肺癌5 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置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 例,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 (22/26) 、39% (7/18) 、36% (4/11) 。结论 人工血管置换受侵及的上腔静脉使部分晚期肺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扩大了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例右肺癌侵及上腔静脉造成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患者行肺切除并上腔静脉置换或旁路术,效果良好,认为合并SVCS的肺癌患者在无远处转、内脏器官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解除上腔静脉梗阻,并就手术指征方法、术后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患者,实施了肺叶/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经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排除远处转移,确诊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脑水肿、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7个月死于化疗期并发症;1例于术后13个月后出现脑转移,并于脑转移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生存38个月);1例患者术后至今48个月,全身状况良好,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证据.结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可能不是手术的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肺癌侵及隆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癌侵及隆突的外科治疗,研究分析其手术适应证、技术方法及术后管理。方法:全组病例共36例,右肺中心型肺癌25例,右侧纵隔型肺癌2例,其中侵及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6例;左侧中心型肺癌9例;手术方式:行右隆突全肺或肺叶切除隆突重建术27例,6例同时行受侵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左隆突全肺切除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4例(11.1%),循环衰竭3例,呼吸衰竭1例;1年生存率80.6%(29/36),3年生存率47.4%(9/19),5年生存率33.3%(3/9)。结论:对于肺癌侵犯隆突和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通过切除原发病变和部分受侵器官可达到临床根治之目的,辅于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患者亦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支气管、肺动脉、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26例Ⅲ期支气管肺癌,结果除1例术后13天死于心肌梗死外,余25例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2年内死亡9例,2-3年死亡5例,存活时间最长者5年4个月。简述了手术方法、适应症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肺癌累及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上腔静脉压力及阻断时间的测量结果;上腔静脉置换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治疗;运用4-0Prolene无创伤滑线进行缝合;观察术后患者吻合口出血等情况。结果上腔静脉置换19例患者中,未阻断的患者有5例,上腔静脉阻断患者的阻断时间为10~32 min。阻断患者的上腔静脉压力在术前测定为30 KPa,术中最高压力为40 KPa。整个围术期及手术中未出现死亡现象;1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炎、肺不张、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治疗过程中,减少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选择适宜的人工血管,运用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可有效控制出血、血管栓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本院从1980年5月对1994年11月,对30例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对术式,上腔静脉除范范围及移植血管吻合方式,移植血管种类,术后处理,并发症和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认为外科手术治疗对病人有良好减轻症状及治疗效果,故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这类手术,同时对此类恶性肿瘤应采取综合治疗,争取早期诊断,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腔静脉外部病变的压迫、包绕或本身的疾患可以引起头颈部和上半身静脉回流受阻及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Hunter于1957年首先描述了这种情况,并称之为上腔静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11.
上腔静脉支架术治疗心脏起搏器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Wertheimer等[1] 首次报道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可以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pacemaker inducedsuperiorvenacavasyn drome,PSVCS)。其后 ,随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广泛应用 ,PSVCS的发生率日渐增多 ,文献报道为 1/ 10 0 0~ 1/ 40 0 0 0 [2 ] 。1994年Lindsay等[3] 首次报道采用经皮穿刺上腔静脉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治疗PSVCS ,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迄今文献累计报道只有 4例[3~ 6] ,现就PSVCS的发病机制和上腔静脉支架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1 PSVCS的… 相似文献
12.
我科为主放疗和化疗为辅治疗肺癌脊椎转移19例,年龄31-65岁。脊椎转移部位:颈2例,胸椎12例,腰椎5例,其中9例并发完全或不全瘫痪。18例施行前路椎体切除或/和减坟术,椎间骨水泥固定,术后脊疼痛缓解,截瘫或完全或部分恢复8周,平均存活7个月,提高了病人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 :健康成年犬 18只 ,分为单纯阻断组 :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 (9只 ) ;人工血管置换组 :切除上腔静脉 ,行人工血管置换 (9只 )。对上腔静脉阻断前后上腔静脉压力的变化、人工血管置换后的病理改变、抗凝治疗及长时间阻断上腔静脉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患者 56例 ,其中肺癌 42例 ,纵隔肿瘤 14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受侵上腔静脉和 (或 )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 :实验犬上腔静脉加奇静脉阻断后 ,上腔静脉系统压力为 (49 2 8± 14 72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高于单纯上腔静脉阻断的 (3 7 83± 1 3 5)cmH2 O (P <0 0 5) ;腔静脉阻断 2h未见脑实质充血及水肿 ;人工血管置换组犬术后 1个月血管腔内壁已有纤维素沉积 ,2个月始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覆盖 ;未应用抗凝治疗情况下血管无附壁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近、远期上腔静脉系统梗阻症状。肺癌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41%、3 9%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 1例死亡。结论 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胸部肿瘤外科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自1980年年1994年间收治的69例70岁上以上高龄肺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本组病例男性病人占绝大多数,80%的病人有40年以上的吸烟史,64%病人兼有1-2种伴随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和肺功能障碍分别为61.8%和53%,手术方式以根治性肺叶切除(51例)为主,术中常规清除胸人各组淋巴结,手术死亡率4.3%,并发症发生率28.9%。作者重点讨论了加强高龄肺癌病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对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方法 596例均在双腔支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类型、术后生存率和老年患者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率87.6%,手术死亡率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随访率90.3%,手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8%、40.1%、34.4%。肺叶切除及袖式肺叶切除的生存率优于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