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义将综述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知力量表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知力在精神病学中不仅作为一种精神症状,而且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顺从性、疗效的评定及预后判断有关。我们采用英国剑桥大学Markova和Berrios于1992年编制的自知力评定量表[1],检查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自知力,旨在了解这类病人在治疗...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知力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定义及评定方法Lewis(1 93 4 )将自知力定义为 :“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变”。David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学说 :即对疾病的认识 ,对精神病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 ,对治疗的顺从”,并且提出只有三维同时具备时 ,才能认为病人具有完整的自知力 [1] 。目前常用于评定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中自知力项目评分 ,用 1~ 7个等级评定 ,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障碍越重。这种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  相似文献   

4.
自知力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知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自知力的评定量表尤其是对精神分裂上症病人的自知力评定量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因内精神病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的报导,自知力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服从性、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也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有必要发展此种量表,然后对自知力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进行评定它,目前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评价:(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完整的病人占11.1%。自知力存在与否主要与患者所处的发病时期有关;自知力障碍程度愈重,GAS评分愈低,BPRS总分则愈高,与BPRS之缺乏活力、激活性和敌对猜疑项因子分有关。并就自知力对发裂症的诊断、疗效判断、治疗顺从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知力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知力(insight)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自知力的评定量表尤其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评定量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精神病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的报导,自知力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服从性、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也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有必要发展此种量表。然而对自知力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进行评定它,目前,国内外尚存在许多争议,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评价方法。本文复习了国外近5年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方面的文献,以期望引起国内同道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有关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彭俊 《上海精神医学》1998,10(3):158-160
目的 初步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 方法 以1997年9月到10月全院所有新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例为研究对象,评定治疗前后的病情和自知力。 结果 自知力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与文化、病程有一定相关;与性别、年龄、诊断类型以及各别精神症状没有明显关系。 结论 自知力是一个独立的症状概念,影响自知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自知力与诊断的关系。方法在广州市惠爱医院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9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知力水平,通过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症状严重程度及自知力水平比较,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入院时各因素对自知力的影响。结果入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的ITAQ总评分分别为(5.66±0.39)分、(5.95±0.50)分、(9.73±0.95)分、(9.36±0.94)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1)。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ITAQ总评分分别为(12.27±0.38)分、(14.46±0.49)分、(13.64±0.94)分、(12.98±0.92)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均为自知力变化的影响因素(β=-0.405、2.103、-1.482,P均0.05)。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自知力水平变化与疾病谱系变化存在相关性。随着疾病谱系的发展,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缺损程度逐渐加重。此外,自知力的变化受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编辑先生: 你好,强迫症状不仅见于强迫症,也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恐怖症,鉴别起来比较困难.请问它们与强迫症如何鉴别? 安徽余翔 答读者来信 余翔医师: 强迫症状在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恐怖症的鉴别诊断如下.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①无自知力:强迫症状应有自知力,如自知力差,不感痛苦,无求治欲,甚至拒绝治疗,倾向考虑精神分裂症,但还要有其他分裂症状方能诊断.强迫症状如无自知力,又涉及被害内容,那就不是强迫,而是妄想.例如,患者抄法文作业,仅最后一个字写错了,用透明胶粘了,感到不满意,怕人家说他对法文不尊重,会判死刑,所以撕去一页重写,撕后本子的另一页掉下来,怕中央知道,说他对法文不忠,要枪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对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 (n =4 0 )及单用氟哌啶醇 (n =4 2 )治疗组 ,并进行比较分析。疗程 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 (I TAQ)进行测定。结果 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第 3周末ITSQ评分就较治疗前及氟哌啶醇组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比较 ,自知力教育组的SAPS于第 9周末 ,BPRS及SANS于第 12周末总评分均出现差异性 (P<0 .0 1,P <0 .0 5 )。结论 自知力教育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 ,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诊断标准的43例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43例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自知力障碍者达26例(605%);抑郁发作不同类型之间自知力障碍的分布及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主要有本次发作的病期、文化程度、是否伴有妄想等。结论自知力障碍在抑郁患者中出现的比率相对较低,程度也较轻;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较多而且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时间长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影响。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连续入组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6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测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采用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61(35~97)天,出院时ITAQ评分(11.1±5.8)分。PANSS各分量表、总评分及住院天数与ITAQ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住院1年以上是自知力的危险因素(B=-0.403,-0.232,-2.979,P0.05),住院天数对ITAQ的解释度仅为1.9%。结论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主要受精神症状影响,住院时间长短对自知力的影响不大,适度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对自知力恢复可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改善情况。  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使用上述两种药物 ,应用Markova自知力量表 ,比较治疗前后自知力总评分和因子评分的改变。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自知力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因子 1 ,3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利培酮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之一,对诊断、鉴别诊断、疗效预测、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此症患者的自知力与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对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时慢性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影响,寻找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好方法.方法 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给予集体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自制的依从性评估表,于入组前、结束时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成员在自知力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探讨了258例精神分裂患者的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方法对258例符合CCDM-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用精神障碍自知力评估量表来评定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自知程度,并分析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结果有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阴性症状和妄想的自知力明显好于没有自杀的患者。相反,对精神障碍的总体自知力程度并不能预测自杀。结论本文对自知力与自杀相关联的观念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自知力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知力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47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知力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 I T A 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 A M D) 的评定及其相关分析。结果 按 H A M D 自知力评定为无自知力16 例, I T A Q 评定无自知力6 例。自知力与 H A M D 总分及认识障碍、迟缓二因子显著相关,与抑郁情绪、偏执症状、自罪感、迟滞症状呈显著相关。结论 提示影响抑郁症自知力的最主要因素为严重抑郁情绪和偏执症状,临床上要准确判断抑郁症的自知力,既要重视病人对症状的认识,也要重视其对待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病人的自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病人自知力表现的异同,应用自知力评估量表比较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住院病人6周治疗前后自知力的变化。结果:(1)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评分显著高于躁狂抑郁症组,主要表现在对症状缺乏认识,抑郁发作病人的自知力缺失主要表现在对症状的归因解释方面;(2)经过6周治疗,两组病人的自知力均有恢复,尤其是躁狂发作病人;(3)临床医师对自知力的判断与自知力评估量表结果的相符率为75%~89%。提示不同精神疾病的病人其自知力缺损的内容不完全一样,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9.
自知力的量化与评估胡赤怡自知力(insight)在精神科临床诊断、疗效预测、预后判断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知力概念的出现由来已久,AubreyLewis早在1933年便将自知力定义为:“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度”,迄今为止,当代精神病学...  相似文献   

20.
自知力是精神科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1973年WHO在一项精神分裂症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自知力缺乏,急性期为97%,慢性期为89.3%,并且发现自知力缺乏是各国诊断一致性最高的症状。自知力在精神科临床中是疗效评定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因此,正确评估自知力状态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