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癌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手术及综合治疗86例舌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7%、69.2%、57.9%;Ⅰ、Ⅱ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高分化癌的预后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明显差于未转移者;舌体癌预后明显高于舌根癌;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综合治疗组,而其复发率明显高于综合治疗组。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癌瘤部位、原发灶大小、癌瘤累及区域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伟  莫立根等 《医学文选》2001,20(2):146-147
目的:探讨舌癌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手术及综合治疗86例舌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7%,69.2%,57.9%,I,Ⅱ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高分化癌的预后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明显差于未转移者;舌体癌预后明显高于舌根癌,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综合治疗组,而其复发率明显高于综合治疗组,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癌瘤部位,原发灶大小,癌瘤累及区域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癌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于我院就诊且术后定期按时随访的68例舌癌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体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舌根癌;临床分期高者其术后生存率较低;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较未转移者差;舌癌患者的下颌骨切除与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舌癌原发灶切除术增加手术安全缘可减少术后复发。结论无论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舌癌手术都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早期发现和治疗舌癌对提高舌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意义;舌癌患者应尽可能的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及时行皮瓣移植修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赵睿  马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08-1409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及综合治疗对腮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1986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并随访102例腮腺癌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作系统性回顾分析,以探讨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7.9%、55.6%。结论:早期治疗、首次手术治疗的成功、原发灶的彻底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及综合治疗对腮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981年1月至1996年12月手术及综合治疗52例腮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4.96%、38.96%.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65%,术后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为68.75%.结论:早期治疗、首次治疗的成功,原发灶的彻底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琦  赵侃  裘世杰  邬振华 《浙江医学》2017,39(19):1649-165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CCUP)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4例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CCUP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病情主要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加术后放化疗的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包括生存时间、生存率)。结果截至本文收稿日期,本组患者总生存率为62.5%(15/24),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1/24)、70.6%(12/17)及57.1%(4/7)。治疗前明确原发灶的患者生存率(77.8%)与治疗前未明确原发灶的患者生存率(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上颈部CUPP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下颈部及锁骨上CUPP患者生存率(81.3%vs25.0%,P<0.05);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33.3%vs100.0%,P<0.05)。结论18F-FDGPET/CT显像阴性的CCUP患者一般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加后续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及早明确原发灶有利于患者预后,下颈部及锁骨上及存在远处转移的CCUP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腮腺癌的治疗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组腮腺癌患者158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其中行单纯手术58例,术后放疗100例.治疗后予以再次手术或放疗的分别为前者43例,后者38例.结果单纯手术和术后配合放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56.9%和68%(P>0.05),腺癌、腺泡细胞癌和恶性混合瘤等恶性度较高者,术后放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P<0.05).外侵与面神经受累者,术后放疗可减少3年及5年复发率(P<0.01),而病灶局限无面神经受累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价值不大.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辅以放疗能提高3年继续生存率并减少3年再复发率(P<0.05);而术后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价值不大,反而导致严重的放疗副反应.结论病理恶性度较高以及肿瘤外侵或面神经受累者,应予以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价值不大,反而导致严重的放疗副反应;肿瘤外侵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术后放射治疗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327例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放疗,Ⅰ期97例,Ⅱ期214例,Ⅲa期16例;鳞癌308例,腺癌16例,混合癌3例。总照射剂量40~50Gy。结果:总3、5、7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4%、71.7%和63.6%;Ⅱ期83.2%、60.6%和45.8%;Ⅲa期3年生存率60.0%,5年生存率0。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是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影响预后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7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分析。结果 546例ⅠB~ⅡB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18例,转移率约为3.3%。治疗前肿瘤直径≥4cm、髂总淋巴结阳性、脉管有癌栓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2ng/L、宫颈浸润深度≥1/2和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AI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NSCLC原发灶及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基因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26%,癌旁正常肺组织为8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基因在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灶的KAI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KAI1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KAI1/CD12: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因素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3年生存率。结论KAI1低表达可能与NSCLC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NSCLC早期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早期胃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EG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找出影响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EGC手术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大体分型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对随访患者资料的预后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1)Dl淋巴结清扫术139例(41.1%),D2淋巴结清扫术183例(54.1%),D3淋巴结清扫术16例(4.7%).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 63例随访患者总5年生存率92.1%;黏膜内癌5年生存率97.1%,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5.7%;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EGC术后生存率相关(P值分别为0.043、0.004).[结论]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广西医学院附院外科1957~1979年22年内经外科治疗甲状腺癌123例。乳头状癌56.09%,滤泡癌21.95%,乳头滤泡混合型癌7.32%,髓样癌4.07%,Hürfhle氏细胞癌2.44%,未分化癌6.51%,鳞癌1.62%。男女之比为1:2.41。Ⅰ期42例(34.15%),Ⅱ期62例(50.40%),Ⅲ期19例(15.45%)。19例晚期病例用姑息治疗,术后平均生存3.31个月。104例ⅠⅡ期病例接受治疗性手术,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87%和73.07%。癌瘤限局于腺叶内无淋巴结转移者以腺叶切除或加对侧腺叶部分切除;如癌瘤超出腺叶并同侧淋巴结转移者则追加患侧颈根治性淋巴结清除术,该两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前者分别为83.33%,75%,后者为92.3%和89.71%。术后常规服甲状腺素片,对防止复发和远距离转移癌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联合脏器切除、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术后有无化疗和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量、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数≤15枚者和>15枚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和27.8%,P=0.005.脉管内无癌栓者和有癌栓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31.0%,P=0.023.肿瘤浸润深度<1/2者和≥1/2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和32.4%,P=0.044.结论 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度、脉管内癌栓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远处孤立转移灶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期间42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在3月内出现孤立转移病灶的临床资料.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T分期、术后淋巴结病理N分期、转移灶直径长轴及不同转移部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时间及生存率: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1 a生存率、2 a生存率、5 a生存率分别为57.1%,38.0%,16.6%;原发肿瘤分期:T1+T2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T3+T4期患者(P<0.05);术后原发灶淋巴结分期:N0+N1期患者预后明显优于N2+N3期患者(P<0.05);转移灶直径:转移灶直径<25 mm预后好于转移灶直径>25 mm(P<0.05);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预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转移部位:不同转移部位之间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结合同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延长NSCLC伴孤立转移灶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1999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原发病灶来源于胃者33例,来源于结直肠者12例。68.9%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4%。治疗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全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58月,中位生存15.0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5.6%、6.7%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是影响卵巢转移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胜  李士亭  胡忠吾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11-1712,1715
目的:探讨N0期患者癌症复发、转移后的相关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新诊断复发、转移符合条件的67例N0期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分析与生存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复发后1年生存率为31.34%,2年生存率为10.45%,3年生存率为7.50%。局部复发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较好,而淋巴结转移患者居次,脏器转移预后最差。淋巴结转移患者运用同步化放疗效果较好,脏器转移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复发类型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0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生存较差,特别是在独立预后因子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同步化放疗可能有利于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复发生存时间,而对于脏器转移的患者支持治疗是可选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隐匿性乳腺癌(OB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OB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BC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其中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患者3、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未发现原发灶患者。结论:OBC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咽癌患者65例,临床分期Ⅲ期24例、Ⅳa期31例、Ⅳb 10期。65例均接受过放疗,其中34例行手术治疗,24例接受过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死亡4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24.6%。接受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接受放疗且未行手术患者(χ2=9.0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接受手术与否、近期疗效、转移淋巴结区域对生存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接受手术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伴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预后优于接受放疗但未行手术患者,N分期和肿瘤大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