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尘肺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 24例呼吸系疾病患者被分为3组:8例经X线胸片确诊的尘肺,5例有接尘史,11例无接尘史。全部患者最初均经胸部常规性CT扫描。尘肺组还经薄层扫描及重建肺部HKCT图像。结果 CT显示3组病人或多或少均存在磨玻璃样改变,叶间裂间质增厚,全小叶型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变细等病变,且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小叶间隔增厚与支气管血管束变粗仅见于尘肺组与接尘组。胸膜下肺气肿亦见尘肺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CT扫描不仅能显示X线胸片上所看到的尘肺特有的病变,还能提供尘肺并发症存在的可靠信息,因而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肺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肺外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与X线胸片比较来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胸部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主要分析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将肺损伤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5例,2例X线胸片漏诊;中度6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较CT显示的范围小,程度轻;重度8例,其中3例X线胸片漏诊部分病变。支气管损伤2例,X线胸片均不能清晰显示,经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可清晰显示病变。结论:胸部创伤的急诊检查,不能满足于X线胸片的粗略显示,还应重视多层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X线胸片(CR)、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3种方法在矽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73例经山西省尘肺诊断组确诊为矽肺的患者均经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检查,对获自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可评价的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胸膜肥厚钙化、肺门与纵隔淋巴结钙化、主肺动脉(MPA)增粗或伴结核灶。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T、X线胸片,而X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在矽肺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与X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CT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扫描利用三维空间关系及良好的密度分辩力特点,比常规X线检查更易显示肺癌的肿块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揭示在常规X线检查中显示困难的病变和纵隔的淋巴结转移(1,2),本文通过研究54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合常规X线检查及支气管窥镜,探讨肺癌的CT征象,阐明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尘肺的CT检查与X线胸片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CT及X线胸片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尘肺的胸部CT及X线胸片资料,男47例,女5例,平均年龄59岁。结果52例中有28例胸部CT表现有两肺弥漫性小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胸部X线发现19例有小阴影。大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CT显示13例,X线胸片显示9例。合并症CT显示20例,其中肺炎5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气胸6例,肺气肿4例。X线胸片显示10例,其中肺炎1例,肺结核1例,气胸6例,肺气肿2例。结论在单纯的尘肺诊断中,CT并不优于X线胸片,但对大阴影、胸膜改变及合并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并可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X线与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其中临床证实16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均经胸部X线与CT检查,对全部患的胸部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中,胸部X线显示肺段叶及全肺不张12例,两肺结核性病灶18例,其中有陈旧性结核灶,粟粒播散灶,浸润灶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病变支气管表现有完全性支气管阻塞10例,支气管肺内结节状突起5例;胸部CT扫描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伴管壁增厚25例,管腔表面凹凸不平5例。管腔内有结节状突起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15例。结论 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X线与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大大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严格执行我国尘肺诊断标准,健全尘肺职报制度。材料与方法:一例退休煤矿工术前X线胸片与CT被诊断为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PMF型煤工尘肺。结果:X线胸片与CT片上均可见右上肺叶内约4cm~3大小之块影,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该团块大小为6×6×5cm,其成份为胶原纤维,煤矽结节,尘斑以及大量尘细胞与游离尘混杂而成,结合职业史,定为PMF型3期煤工尘肺。结论:PMF型尘肺在X线胸片和/或CT上的表现特征是在肿物阴影的背景上可看到来自胶原纤维增生的高密度线条状和/或点状影,只要仔细判别,就不难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Swyer-James综合征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Swyer-James综合征(SJS) 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和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有深吸气状态下胸片,其中5例有深呼气X线片,1例行支气管造影,2例经手术证实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在常规深吸气后屏气螺旋CT扫描疑为SJS时,即进行深呼气后屏气状态下定位扫描和病变区螺旋扫描,观察病变肺叶容积变化和肺内气体潴留情况。结果 28例共累及56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野血管纹理细小,其中51叶(91%)容积缩小,5叶(9%)容积正常;而胸片显示肺叶透亮度增高29叶(52%)、其中容积缩小19叶(66%);深呼气CT扫描均发现受累肺叶不同程度的气体潴留,而5例深呼气X线片仅发现3例共5叶有气体潴留;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24例、肺结核9例、细支气管炎10例和节段性肺不张2例,而胸片发现肺结核6例,细支气管炎4例。结论 深吸气和深呼气CT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JS的最佳方法,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央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附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中央型肺癌的X线与CT表现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方法 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胸部X线与CT检查。对全部病例的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胸部X线与CT像上,中央型肺癌均表现为肺门肿块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此外,CT还显示了X线胸片未看到的支气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论 X线与CT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方法,而CT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淀粉样变病的胸部表现(附九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原发淀粉样变病累及胸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5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X线胸片、气管分叉体层及支气管镜检查 ,其中 3例做了CT检查 ;4例全身性病变患者行X线胸片、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2例经尸检 ,7例经全身多部位组织活检证实。结果  5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有气管支气管树的狭窄或闭塞 ,其中 2例分别合并左舌叶与右上叶阻塞性肺不张 ;4例全身性病变患者中肺间质病变 3例 ,胸膜增厚 4例 ,胸腔积液 4例 ,室间隔与左心室肌增厚 3例 ,心包积液 1例。结论 局限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原发淀粉样变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 ,而全身性原发淀粉样变病累及胸部的有关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 ,诊断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及高分辨率CT(HRCT)3种扫描方案对尘肺的诊断能力,以期确定最佳方案。方法 37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经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及HRCT3种方案扫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比较该3种方案对尘肺特征性表现,小阴影、大阴影及进行性团块状纤维化(PMF)及纤维化早期表现及合并症的检出率。结果 3种扫描方案对小阴影、大阴影及团块状纤维化(PMF)的检出例数相符,均为36例、20例及16例,而对于大、小阴影及PMF周围的瘢痕肺气肿、肺纹理扭曲等征象,以HRCT显示较清晰。HRCT对早期肺间质纤维化,诸如胸膜改变、小叶间隔增厚、小叶肺气肿及蜂窝状影的显示例数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5)。除肺气肿外,3种方案对其他合并症肺结核、肺癌及呼吸系统感染等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均可用于尘肺的普查与诊断,为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应尽可能采用低剂量CT扫描。而对于肺间质改变的观察,HRCT应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1例急进型矽肺呈现融合类圆形大阴影的X线特征。方法:对21例经职业性流行病学调查,X线检查或病理证实的Ⅲ期矽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并发支气管炎与轻度肺气肿。其中类圆形大阴影位于右中肺、中上肺15例,左中肺、中上肺6例。3例并有陈旧性肺结核征象,1例并发肺结核。结论:尘肺的诊断必须根据可靠的职业性接尘史、临床表现、X线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参考必要的动态观察资料及单位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再经职业病诊断组专家会诊,并依据国家尘肺诊断标准.方可做出X线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肺癌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为X线胸片、CT、MRI等,其中高电压胸片、高分辨CT是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螺旋CT的影像重建技术和MRI对于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中央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支气管的阻塞性改变,HRCT显示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结节。周围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肺内结节或小斑片阴影,HRCT显示结节有分叶、空泡或细支气管气像、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征。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螺旋CT对于病变的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仿真支气管内镜可从多个角度显示病变的形态,对病变的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对于肺癌转移的诊断方面,CT及MRI可较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三维CT血管重建(CAT)及MR血管成像(MRA)可准确地诊断肿瘤对血管的侵犯。MRI是确定胸壁转移的可靠方法。中心型肺癌需与肺结核及慢性肺炎鉴别,周围型肺癌应与结核球、慢性炎性结节等肺内孤立结节病变鉴别。在充分发挥X线胸片及HRCT检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其他影像方法进行综合影像诊断,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高分辨力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有咯血病史,临床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症病人65例,作胸片后进行螺旋CT常规扫描和高分辨力扫描。结果:螺旋盯高分辨力扫描病变检出率为100%,常规扫描病变检出率为70%,平片病变检出率仅为11%。结论:螺旋CT高分辨力扫描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前者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线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 根据X线征象分析为(1)主质病变,包括腺泡结节,小片及大片阴影,支气管充气征;(2)间质病变,包括间质结节,网状及网状结节阴影,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3)主间质病变,包括毛玻璃影,多发肿块及蜂窝状改变。同时对肺弥漫性病变做进一步探讨。结论 常规胸片目前仍是诊断肺弥漫性病变的首选方法,而CT则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了20例已确诊为肺结节病经连续治疗的两组CT片,男12例,女8例,年龄17~56岁。当出现症状并在临床上有活动性病变时作第一次CT扫描,第二次CT扫描至少在激素治疗3个月后有明显恢复时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组织学诊断,第一次检查都有肺浸润X线表现。结节病2型13例(淋巴结增大伴肺浸润),3型4例(肺浸润无淋巴结增大),4型3例(因肺纤维化所致肺容量减少、蜂窝状表现以及肺门和支气管血管束扭转)。CT异常征象有结节影、线状影、肺泡或假性肺泡实变、病变界面不规则、支气管血管周围增厚、毛玻璃密度区、胸膜或胸膜下增厚、肺扭转、蜂窝状  相似文献   

18.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并与X线所见进行比较。方法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其中,6例在颅面骨,2例在四肢骨,临床出现畸形,疼痛及跛行等后接受了CT扫描。CT表现与X线所见作了比较。3例患又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显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灶呈玻璃样改变见于7例,呈膨胀性改变见于8例,呈囊性改变见于4例,呈虫蚀样破坏性改变见于2例,呈硬化性改变见于4例,骨皮质变薄见于6例,增厚见于2例,颧骨受侵见于l例,上颌窦变形、变小见于2例。与X线比较,CT在显示很小和重叠较多的病灶方面明显优于X线。结论CT显示颅面骨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的形态与结构改变远比X线影像清晰。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影像学特点,以便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4例病例均做了X线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3例做了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1例做了MRI检查,1例做了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或病理解剖证实。结果 (1)胸片表现为心影增大,肺血增多,左侧肺门位置比右侧略低,可见肺气肿、肺不张、肺炎;(2)支气管造影可见气管和(或)支气管狭窄;(3)食管造影可见食管向右、向后移压;(4)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检查:显示主肺动脉明显扩张,主肺动脉根部向右后延伸为右肺动脉,而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紧贴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外延伸;(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见左肺动脉自右肺动脉发出;(6)心导管检查:显示主肺动脉明显扩张,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7)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在DR与HRCT的影像表现特征性比较与诊断分析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尘肺职业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我院进行电焊工尘肺诊断的25例患者采取DR摄影、HRCT扫描检查,由三人组成职业病尘肺鉴定小组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DR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高仟伏胸片,在总体密度、小阴影形态、病变区域的显示判定等更为清晰。而HRCT对肺小叶中心磨玻璃样结节、分枝状线影、小叶间隔增厚和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尤其是对电焊工尘肺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程度更有优势。结论 DR、HRCT可以为尘肺职业病(电焊工尘肺)的诊断鉴定提供优质精确的影像资料,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和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