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华  申桂霞  邹孔强 《医药导报》2010,29(7):918-919
目的 探讨黔北产厚朴中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超声时间、加甲醇量、甲醇浓度为考察因素, 以和厚朴酚含量为指标, 对提取条件进行优选.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处理30 min, 加入纯甲醇量25 mL.结论 优选的工艺可行, 为厚朴药材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煎煮提取,以提取物的得率为指标,考察浸渍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半小时,加水量为10倍量,煎煮2小时为中药材提取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厚朴中厚朴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菲  丁国琴 《海峡药学》2010,22(7):63-65
且的研究厚朴中厚朴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厚朴酚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厚朴中厚朴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所考察的各因素中,厚朴的提取工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NaOH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3。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优选金刚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刚藤皂苷提取的最佳奢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加水量、浸泡时间、煎提时间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试验。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10倍、浸泡1h、煎提3次,第1次3h,第2,3次各2h。结论:该法适合于制荆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实验因素与水平;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液pH值为8,乙醇体积分数为65%,液料比为5∶1,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交法优选白鲜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白鲜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加乙醇量、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为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各因素水平。结果:以高效液相测定白鲜皮含量为指标,白鲜皮提取工艺的最佳组合条件是A_3B_1C_1D_2。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乙醇量6倍,回流时间1h,乙醇浓度80%,提取2次。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法优选石榴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石榴中有效成分熊果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了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因素B对熊果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素A和因素C则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最佳工艺A3B2C1,即用10倍量95%EtoH提取1次,每次2h。  相似文献   

8.
孙煌  刘燕  张少文 《中国药房》2009,(15):1149-1151
目的:优选健脾化食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收率及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为定量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3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70%。结论: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产品的芍药甙,酸枣仁皂甙A含量为指标,选出抗疲劳口服液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即浸泡0.5h,用药材5倍量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10.
正交法优选黄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玉  王晓华 《安徽医药》2006,10(4):250-251
目的研究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提取率和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黄芩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次数对考察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黄芩可能好的提取工艺为依次加12、10、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厚朴不同部位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厚朴资源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测定厚朴不同部位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厚朴根皮、干皮、枝皮和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含量分别约为:8.22%,2.30%,2.07%和0.43%,厚朴各部位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厚朴不同部位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较大,其质量控制有待深入研究,厚朴不同部位在临床用药时应有所区别,另外厚朴叶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叶蔓  赵碧清  曾婷 《中国药房》2008,19(18):1393-1395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情况并比较愈伤组织内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比较、正交设计试验,研究影响凹叶厚朴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各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来源愈伤组织内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以顶芽及茎段最好,雌蕊次之;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B5+NAA0.1mg.L-1+6-BA1.0mg.L-1,而B5+NAA0.5mg.L-1+6-BA4.0mg.L-1对愈伤组织生长促进作用明显。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总和可达0.1679%~0.2344%,但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为33.08%~48.65%;培养条件为MS+NAA0.5mg.L-1+6-BA1.0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2.12%,继代后2酚总量为0.1686%。结论:本试验结果对凹叶厚朴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高产细胞系的筛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厚朴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品厚朴及伪品厚朴进行鉴别比较.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结构、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鉴别.结果正品与伪品厚朴两者内在鉴别特征差异较大.结论为正品及伪品厚朴的鉴别,为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含量测定指标,寻找厚朴最为有效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甲醇冷浸法、乙醇热回流法、超临界CO2萃取法(CO2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对厚朴药材进行提取,利用HPLC法对各提取物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提取物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00%、2.79%,分别是甲醇冷浸法、乙醇热回流法的2.5倍、4倍。结论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能对厚朴进行高效率的提取,HPLC法能简便、准确地测定提取物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厚朴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a Diamonsil C(18)(250×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检测温度:室温.结果:槲皮苷进样量在0.4-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2.89%.结论:本方法简单、稳定、可控、重复性好,可用于厚朴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厚朴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厚朴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层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的叶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酮、花生酸、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槲皮苷、芦丁.结论 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陈萍  彭霞 《中国药业》2013,(19):58-59
目的优选健脾生血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对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法优化蔷薇红景天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红景天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水浴浸提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固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浴浸提温度90℃,超声功率100%,超声时间30 min·固液比1:50.结论 优选的蔷薇红景天多糖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为蔷薇红景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树龄厚朴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目的:为了比较分析同一来源不同树龄厚朴中7种活性物质含量变化,为最佳厚朴采集年龄提供参考。结果: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和厚朴酚在13年树龄时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28、0.033、0.018和5.90%;芦丁和槲皮苷在7年树龄时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0.34和0.52%;和厚朴酚和厚朴酚在10年树龄时其含量最高为2.40%。厚朴中的厚朴酚和和厚朴酚为主要成分在10年树龄和到26年树龄其成分的变化不大,10、13和26年树龄厚朴中7种活性物质总的含量分别为7.99、8.75和8.73%,总含量变化也不显著,因此,选10年的树为最佳厚朴采集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