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杏仁核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它与机体行为的变化、内脏、躯体和内分泌功能等有着密切关系。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35例精神病患者施行了杏仁核定向毁损手术,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了观察。本组双侧杏仁核毁损31例,单侧4例。手术采用DNX—A型脑立体定向仪和DSZ—I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将电极针缓慢导入目标点,经阻抗测定后,缓慢升温进行毁损时,发现6例出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ASA-601T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30只家兔脑毁损动物实验,认为不论使用单极或双极电极针制作毁损灶,在温度为75℃以下,时间60S以内,毁损灶形成大小与温度、时间成正相关,当时间大干60S、温度在75℃以上,毁损灶形成一定范围后不再扩大,温度在45℃以下,只能对脑组织产生极小损害或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通过ASA-601T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30只家兔脑毁损动物实验,认为不论使用单极或双极电极针制作毁损灶,在温度为75℃以下,时间60S以内,毁损灶形成大小与温度、时间成正相比,当时间大于60S、温度在75℃以上,毁损灶形成一定范围后不再扩大,温度在45℃以下,只能对脑组织产生极小损害或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使用直径1.1mm和1.8mm的射频毁损电极进行立体定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或丘脑Vim核毁损术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探讨射频毁损电极直径是否影响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比较28例接受1.8mm直径毁损电极与32例接受1.1mm直径毁损电极,进行立体定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及丘脑vim核毁损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近期情况的综合评估,进行方差分析,判断不同直径毁损电极的疗效与并发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接受1.8mm直径毁损电极进行立体定向射频治疗的治疗组与1.1mm微电极治疗组比较,术后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症状的缓解无显著差异;而1.8mm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语言障碍,膈肌痉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轻度偏竣,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且发生的程度较重,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电极(1.8mm)作为毁电极,由于其本身直径较粗,输出功率较大,热传导效应范围较广,毁损时热效应容易影响到靶点周围的脑深部重要结构。如下丘脑、内囊,视束等,造成短暂或永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吴某,男,32岁,患有精神异常15年,多次住院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后来行气管插管全麻下立体定向双侧前扣带回及杏仁核毁损术。当电极针末端在杏仁核靶点进行电刺激观察反应时,刺激参数为电压5V,频率10Hz,脉宽1ms,突然并发呼吸停止,即给正压辅助呼吸,给氧,呼吸兴奋剂应用,至1小时40分钟后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立体定向热凝毁损手术方法治疗引起痴笑性癫癎的下丘脑微小错构瘤的经验。方法报告1例病人,男性,22岁,表现为痴笑性癫癎21年,继发复杂部分性发作7年,发作3~4次/d,药物治疗无效。MRI诊断为第三脑室内错构瘤,大小6mm×6mm×7mm。局麻下采用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在病变内插入深部电极,记录并刺激后行射频毁损,制作4个靶点。结果深部电极在病灶内记录到棘波和慢波,刺激未诱发出痴笑性癫癎。术中行可逆毁损(45℃)和毁损(70℃)时,病人出现一过性中枢性高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术后随访6个月,痴笑性癫癎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完全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下丘脑受到直接热刺激时可产生中枢性高热。对于较小的下丘脑错构瘤,立体定向热凝毁损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自 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 ,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并基本取代了毁损手术。本中心自1999年 11月以来共为 31例患者植入 4 1侧深部电极 ,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 (STN)刺激 10例 ,单侧STN刺激 2 0例 (其中 4例为已作过对侧或同侧Vim毁损术 ) ,单侧苍白球内侧核 (GPi )刺激 1例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观察对象 :31例PD患者中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年龄 37~ 82岁 ,平均年龄 (6 4 2± 7 5 )岁 ,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387例需手术治疗的PD患者按年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毁损电极粗细 4项进行分组 ,探讨上述因素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二次手术近期疗效显著 ,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 (PVP)毁损术是应用最多的术式 ;双侧丘脑腹中间 (Vim)核毁损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10 0 % ) ;5 5岁以上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 9 70 % )明显高于 5 5岁以下的患者 (12 6 6 % ) (P <0 0 5 ) ;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在半年以内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1 6 7% )高于间隔半年以上者 (P <0 0 5 ) ;1 8mm电极的治疗效果 (98 0 1% )好于 1 1mm电极 (96 6 1% ) ,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却高于 1 1mm的电极 ,达 2 8 4 8% (P <0 0 5 )。结论 分期双侧PVP毁损术相对安全 ;分期一侧PVP加对侧Vim核毁损可减少并发症 ;术前选好手术适应证、术中控制毁损灶大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次手术应以单靶点毁损为宜 ,时间间隔宜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否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方法将3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1只。利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刺激电极埋入右侧丘脑底核。实验组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内注射12μg 6-OHDA,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对造模前、造模后和给予电刺激时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和自发跑轮行为测试。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毁损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确定刺激电极尖端位置。结果从24只大鼠中获得了17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与毁损后未给予STN-DBS时比较,电极尖端位于STN内的成功模型大鼠给予STN-DBS后,不对称指数显著下降(P=0.038),而与毁损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7)。跑轮行为测试:与毁损后未给予STN-DBS时比较,电极尖端位于STN内的成功模型大鼠给予STN-DBS后,跑动次数(P=0.032)、跑动距离(P=0.03)和平均峰速度均(P=0.035)显著增加,而从跑动开始到峰速度的平均时间显著减小(P=0.001)。这些指标与毁损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能够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自发跑轮行为,自发跑轮行为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筛选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对 2 0例扭转痉挛 ,采用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 ,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 2 0例 ,共行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2 6次 ,其中 4例为双侧手术 ,2例为第一次手术效果不满意近期内同侧二次手术。男性1 2例 ,女性 8例。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45岁 ,平均2 1 .3岁。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2 0年 ,平均 8.9年。均有头颈部、躯干、四肢不自主痉挛和扭转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加剧发作 ,安静时减轻 ,睡眠后消失。肌张力在发作时增高 ,感觉和反射正常。语言不清者1 4例 ,8例下肢肌肉萎缩 ,6例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杏仁核及隔核毁损后AMP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腹腔注射苯丙胺 (amphetamine ,AM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立体定向技术电极毁损大鼠杏仁核及隔核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前额叶、间脑和脑干多巴胺 (DA)、5 羟色胺 ( 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含量。结果 :杏仁核及隔核毁损组前额叶DA低于模型组 (P <0 0 1) ,5 HT、NE均高于模型组 (P <0 0 1) ;杏仁核及隔核毁损组间脑DA、NE均低于模型组 (P <0 0 1) ,5 HT高于模型组 (P <0 0 1) ;脑干DA、NE均低于模型组 (P <0 0 1) ,5 HT高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AMP模型大鼠前额叶和脑干DA含量增高、5 HT和NE含量下降 ,间脑DA、NE含量增高、5 HT含量下降 ,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及隔核能够改变脑内单胺类递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1~77岁,病程3~15年,其中震颤型40例,肌强直型8例,混合型4例。在局麻下对这些患者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射频毁损术,术后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44例行Vim核毁损术,8例行Gpi毁损术,手术有效率100%,术后出现毁损部位少量出血1例,出现术侧肢体偏瘫1例,经治疗1个月后症状均缓解。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且靶点选择、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所致癫病灶的射频毁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下丘脑错构瘤所致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癫发作类型为痴笑、复杂部分性或者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MRI均诊断为左侧第三脑室内的下丘脑错构瘤(DelalandeⅡ型)。均采用立体定向病灶射频毁损技术治疗。1例病人于定向射频术后3个月,经脑室内镜下再次行病灶射频毁损。结果立体定向瘤内植入的深部电极均记录到样放电。2例局麻下射频毁损时,出现体温快速升高、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出汗等症状,治疗停止后消失。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7年,Engel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或脑室内镜下射频毁损技术治疗DelalandeⅡ型的下丘脑错构瘤癫,可达到精准、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热凝毁损杏仁核对痫性放电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热凝毁损杏仁核对头皮痫性放电的抑制作用。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癫痫患者常规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偶极子分析,对有痫性放电的患者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引导深部电极植入杏仁核,记录其电活动,其后热凝毁损杏仁核,复查深部电极和头皮脑电。结果58例癫痫患者全部记录到头皮棘尖波,56例(96.55%)存在杏仁核痫性放电。热凝毁损杏仁核后,其痫性放电消失42例,明显减少14例,无无效者,复查头皮脑电棘尖波消失20例,明显减少32例,无明显差别者6例。结论热凝毁损杏仁核可明显抑制包括颞叶内侧放电的半球痫性放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埋藏式颅内电极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对19例顽固性癫痫,进行颞叶嵌入深部电极和额颞硬膜下埋置条状电极,术前进行脑电描记,根据脑电特征对痫灶定位,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9例描记的脑电图定位,然后行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12例,胼胝体前部切开术5例其中1例左杏仁核射频毁损,右海马杏仁核射频毁损1例,左额颞MST1例.经2~6年随访63%(12/19)术后未发作,32%(6/19)偶发,5%(1/19)无改变.优良率95%.结论埋藏式颅内电极应用,定位成功率高,是指导制定合理手术方式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可靠方法之一.位癫灶、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手术治愈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国产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Remebo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选择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头皮脑电显示为多灶异常痫性放电。首先分别以双颞叶内侧为靶点,左侧分别经额、经颞叶外侧放置2枚深部电极,右侧经额放置1枚深部电极。经长程SEEG监测提示左侧海马杏仁复合体为致痫主灶。1周后以左颞叶内侧为靶点,分别经额与经顶枕交叉射频热凝海马杏仁复合体。结果颅内电极埋置后行CT复查,显示电极安放位置与手术计划相符,误差小于2mm,长程SEEG监测捕捉到临床发作一次,提示为左颞内侧起源。实施左侧海马杏仁复合体热凝术后患者癫痫发作明显减少,复查MRI提示毁损位置准确无误。结论国产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Remebot不仅可以实施立体定向颅内深部电极植入手术,还可对脑内深部致痫灶实施精准毁损手术,在癫痫的外科诊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脑定向毁损前连合隔核隔区治疗顽固性癫痫崔自强,曹立新,李文辉我科对1例顽固性癫痫行脑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男,18岁,蒙族。大约5岁时骑马摔伤头部,2年后出现右侧Jackson癫痫,后逐渐加重,11岁左右时小发作每日4~10余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睿米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辅助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精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在睿米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引导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活检术10例,电极植入及疒间灶毁损术9例,血肿置管引流术7例。根据穿刺器械刚性程度分为活检毁损组(靶点14个)、电极植入组(靶点13个)与置管引流组(靶点9个)。通过术前计划影像资料与术后影像资料融合,测量实际靶点与规划靶点之间的三维空间距离。结果活检毁损组精度误差为(1.330±0.566) mm,电极植入组精度误差(2.404±0.878) mm,置管引流组(6.188±4.103) mm。与电极植入组以及置管引流组比较,活检毁损组精度误差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电极植入组与置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极与引流管均为软性材质,入颅后漂移移位导致定位误差增大。活检针与毁损电极均为刚性材质,不易移位,可真实反映睿米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从1985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收治60例顽固性癫痫,男45例,女15例,年龄12~53岁,病程全部在一年以上。均经系统药物治疗无效而手术。采用单纯病灶切除15例,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17例,脑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28例。三种方法进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