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应用参芪降糖颗粒(ginseng milkvetch deckling sugar granule,GMDSG)后TGF-β1、VEGF的变化,探讨GMDSG对早期DN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和加用GMDSG治疗组(20例).3个月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对照组 (31.23±6 75)μg/L、治疗组(16.72±5.09)μg/L ]、VEGF水平[对照组(165.63±53.22)ng/L,治疗组(89.46±23.09)ng/L]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GMDSG对早期DN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抑制TGF-β1、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及血脂异常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防治效果,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升高及正常的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层黏连蛋白(LAM)和IV型胶原(CIV)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脂正常及异常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0.032±0.041及0.066±0.074g/24h),尿TGF-1β(1.41±1.15及1.74±1.55μg/L)、LAM(15.86±11.21及11.52±7.21μg/L)和CIV(20.25±16.56及21.44±17.05μ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则较基线值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肾脏TGF-1β、LAM及CIV的表达、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从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在各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糖尿病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血TGF-β1较正常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血TGF-β1较微量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③血TGF-β1与UAER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①TGF-β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血TGF-β1即升高,血TGF-β1可能成为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变化及其受辛伐他汀干预的反应。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40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48例。早期DN组又分为2个亚组,常规治疗组24例和辛伐他汀治疗组24例。采用EuSA法测定患者血清TGF-β1、C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早期DN组患者血中TGF-β1、CⅣ水平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P〈0.05),TGF-β1与C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中TGF-β1、CⅣ水平及UAER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TGF-β1、CⅣ水平在早期DN中显著升高,辛伐他汀能降低其血清TGF-β1、CⅣ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活性TGF-β的含量。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GF-β含量(12.7±5.0)pg/ml与健康对照组(12.6±4.4)pg/m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DN组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GF-β含量(65.3±13.0)pg/ml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DN组临床蛋白尿期患者血清TGF-β含量(136.4±21.4)pg/ml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65.3±13.0)pg/ml,P<0.01。而且DN患者血清TGF-β含量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r=0.64,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中TGF-β含量就已开始增多,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患者血中TGF-β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血清TGF-β含量的变化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本实验说明TGF-β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把血中TGF-β含量变化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 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分成3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Ⅳ-C),并观察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m-ALb、TGF-β1和Ⅳ-C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相关分析表明,尿TGF-β1和Ⅳ-C均与尿m-ALb呈正相关.结论 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减少TGF-β1、Ⅳ-C的产生,降低非酶糖化,同时可能存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黏附分子有拮抗作用,从而保护肾脏功能、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及血脂异常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防治效果,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升高及正常的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连蛋白(LAM)和Ⅳ型胶原(CIV)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脂正常及异常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0.032±0.041及0.066±0.074 g/24 h),尿TGF-β1(1.41±1.15及1.74±1.55μg/L)、LAM(1586±11.21及11.52±7.21μg/L)和CIV(20.25±16.56及21.44±17.05μ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则较基线值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肾脏TGF-β1、LAM及CIV的表达、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从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Antisterone)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脏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安体舒通治疗组(AT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记录FBG、Scr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pro)等指标。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HGF的表达情况。结果:⑴DN组和AT组大鼠FBG、SCr、24 h Upro和RHI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均<0.01),其中AT组Scr、24 h Upro和RHI均低于DN组(P<0.05,P<0.01);⑵DN组、AT组肾皮质TGF-β1蛋白表达较NC组显著升高(P<0.05),且AT组低于DN组(P<0.05);⑶DN组、AT组HGF表达量显著低于NC组(P<0.01),但AT组高于DN组(P<0.05)。结论:安体舒通可上调HGF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川芎嗪和血塞通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三七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和对照组(不用川芎嗪、血塞通)。疗程均为2周,3组基础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川芎嗪组和三七总皂苷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和三七总皂苷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血清和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招云  王乐见  吴晓宇 《浙江医学》2005,27(2):95-96,1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78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清和尿液中TGF-β1水平.结果2-DM患者血清TGF-β1水平(12.9±10.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0.9)μg/L(P<0.01),尿液TGF-β1水平(6.7±6.4)μg/24h,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0.6)μg/24h(P<0.01).2-DM各亚组间比较,微量蛋白尿期亚组和大量蛋白尿期亚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16.0±6.7)μg/L、(21.2±9.0)μg/L,比正常蛋白尿期亚组患者的(2.9±1.3)μg/L明显升高(均P<0.01);微量蛋白尿期亚组和大量蛋白尿期亚组患者尿液TGF-β1水平分别为(8.0±4.9)μg/24h、(12.0±6.6)μg/24h,比正常蛋白尿期亚组患者的(1.2±0.7)μg/24h明显升高(均P<0.01);大量蛋白尿期亚组血清和尿液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期亚组(均P<0.05);血清与尿液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一致.结论在DN早期,患者血、尿TGF-β1水平就已开始升高,随着DN的进展,TGF-β1的水平显著增高,说明TGF-β1与DN的发病及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血、尿TGF-β1水平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周子鑫  宋艳芳  林青 《吉林医学》2011,(34):7235-7236
目的:探讨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变化。方法: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50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56例。采用IMMAGE800全自动免疫特定蛋白仪检测尿蛋白(MA、Tf),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早期DN组患者血中TGF-β1、尿蛋白(MA、Tf)水平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显著升高,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治疗组:24 h UAER有显著的减少(P<0.05);对照组24 h UAER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黄芪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早期DN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可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利群  余素君  甘华 《重庆医学》2011,40(23):2318-2320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浓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50 mg组(A组,n=40);氯沙坦100 mg组(B组,n=36)。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血清钾和血、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BMP-7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较其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较A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和血清钾与其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尿TGF-β浓度分别较其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尿BMP-7浓度分别较其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其24 h尿蛋白与其尿中TGF-β1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852,P<0.01),而与尿BMP-7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744,P<0.05);尿TGF-β1浓度与其尿BMP-7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690,P<0.05)。结论氯沙坦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BMP-7浓度,同时可降低血和尿中TGF-β1浓度,减少尿蛋白排泄,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沙坦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氯沙坦片(50mg/d)治疗,治疗组予氯沙坦片(50 mg/d)+复方血栓通胶囊(1.5,3次/d)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UAER及尿TGF-β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UAER、尿TGF-β1及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沙坦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吴永贵 《安徽医学》2012,33(12):1616-161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Gremlin变化及雷公藤多苷(TW)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53例,随机分为TW治疗组(n=28)和苯那普利治疗组(n=25),TW组予以TW 60 mg/d治疗,苯那普利组予以苯那普利20 mg/d治疗,分别于4周、12周、24周观察24 h尿蛋白,尿NAG及血清TGF-β1、BMP-7、Gremlin的变化。结果 DN患者血清TGF-β1、Gremli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BMP-7浓度下降(P<0.01)。血清TGF-β1与肾小球率过滤(eGRF)呈负相关(r=-0.216,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528,P<0.01)、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851,P<0.01)。血清Gremlin与TGF-β1(r=0.938,P<0.01)、HbAlc(r=0.629,P<0.01)呈正相关;血清BMP-7与Gremlin(r=-0.918,P<0.01)、24 h尿蛋白(r=-0.887,P<0.01)呈负相关。到达随访终点TW组尿蛋白、尿NAG、血清TGF-β1、Gremlin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BMP-7水平升高(P<0.01);苯那普利组尿NAG和血清TGF-β1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1),BMP-7水平升高(P<0.01);尿NAG在随访期间TW组下降幅度大于苯那普利组(P<0.01),其余指标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能够减少DN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清TGF-β1、Gremlin浓度,提高血清BMP-7水平,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与尿TGF-β1水平的关系.方法 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Ⅱ~Ⅳ期,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两组,其中组1患者40例,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组2患者48例,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ELISA法检测尿TGF-β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对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TGF-β1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组1和组2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2.1±0.5) g/24 h和(1.3±0.2) g/2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患者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组2,为(82±27) pg/mL vs (57±20)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患者尿TGF-β1水平与蛋白尿呈显著正相关(r=0.51, 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增多与尿TGF-β1水平增高相关;尿TGF-β1水平测定可能是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预后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与尿TGF-β1水平的关系.方法 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Ⅱ~Ⅳ期,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两组,其中组1患者40例,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组2患者48例,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ELISA法检测尿TGF-β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对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TGF-β1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组1和组2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2.1±0.5) g/24 h和(1.3±0.2) g/2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患者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组2,为(82±27) pg/mL vs (57±20)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患者尿TGF-β1水平与蛋白尿呈显著正相关(r=0.51, 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增多与尿TGF-β1水平增高相关;尿TGF-β1水平测定可能是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预后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冬虫夏苹制荆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分别采取应用冬虫夏草治疗前和治疗后12及24周时的静脉血和24小时尿,测定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量,并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治疗前血清TGF—β1、Ⅳ型胶原及尿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DN组经治疗12、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清TGF—β1、Ⅳ型胶原及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冬虫夏草在临床上可降低耱尿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量,其机制可能由于冬虫夏苹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CTGF表达,抑制胶原分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