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痛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较好预防脑梗死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胡晓惠  黄杰 《贵州医药》1999,23(1):23-23
例1:男性,43岁。因车祸致T3、T4椎体骨折,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收入外科住院。在全麻下行胸椎探查术及内固定术。术后经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治疗5天后大小便恢复正常,2周后转入康复科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查见:被动体位。T3、T4椎体后突畸形,棘突明显压痛,腰椎活动受限。T2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全身皮肤无压疮。观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双下肢肌张力低,双跟、膝胜反射消失。Babinsld征(+).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胸椎X线片示:T3、4椎体压缩性骨折,呈楔形改变。诊断:(1)T3、4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防范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防范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防范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50例(100.00%),对照组则是39例(78.00%),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更有优势,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更少,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1例(2.86%),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7例(20.0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防范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何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0-223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44例ICU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剔除入住ICU时间≤1周的患者,单数为观察组(125例),双数为对照组(119例),入院后分别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入院2周内双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8.54,P<0.01),观察组DVT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x2 =5.28,P<0.05).结论 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期能明显降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25、5.4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师闻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2-2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制定了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程序,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我院的30例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现象。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妇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1]。据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产后是产前的2倍[2]。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褥期尤其是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病增加,常导致病人患肢部分功能丧失,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因此,精心的护理及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给予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预见性护理,以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尽早做出处理。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7~14d痊愈出院,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采取预见性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溶栓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欣娜 《首都医药》2012,19(22):47-49
目的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相关文献中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结果提高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警觉性,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配合相应的护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外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的原因外,已有证实不适当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在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溶栓期间长期卧床者以及出院前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complication)、降低死亡率(death rate),提高治愈率(recovery rate)及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CU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对照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1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DVT产生的危险因素,熟悉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与评估,对预防DVT的发生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改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溶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有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溶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15.
16.
罗云英  朱珍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66-2867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0 d内两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康复护理组入院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75、4.64,均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3例患者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及时的诊治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造成的疼痛、肿胀,安定患者的情绪。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和痊愈有很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30dLE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30dLEDVT发生率为1.7%,低于常规组的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LEDVT的发生率作用显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干预组(n=89)。对照组予以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包括术前宣教、术后功能锻炼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满意度,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住院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Harris评分、DVT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多见于盆腔手术后、产后、骨科石膏固定和牵引制动后的病人。对于本病的急性期常用患肢静脉内溶栓与切开深静脉取栓两种治疗方法。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收治此病患者 14 0例 ,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 0例 ,其中男性 82例 ,占 5 8% ;女性 5 8例 ,占 4 2 %。左下肢 98例 ,占 70 % ;右下肢 32例 ,占2 3% ;双下肢 10例 ,占 7%。年龄 14~ 83岁。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分手术治疗组和患肢药物溶栓组。其中手术取栓 2 8例 ,占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