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 Afinion ACR 检测试剂盒在早期肾损害时测定随机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C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病房患者的随机尿及24 h 尿液标本87例,随机尿检测使用 Afinion AS100分析仪及 Afinion ACR 检测试剂盒进行随机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测定,24 h 尿蛋白(24 h UmAlb)使用 HI-TACH17600-020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尿微量清蛋白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Afinion AS100分析仪随机检测尿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与 HITACH17600-020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早期肾损害时用 Afinion AS100分析仪及 Afinion ACR 检测试剂盒是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快速可靠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根据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何秋蓉  李萍  王嘉南  余霆 《华西医学》2008,23(2):332-333
目的:研究分别用肌酐和渗透压校正随机尿、晨尿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与24 h尿中对应指标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同一天内的24 h尿、晨尿和随机尿,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蛋白、电解质(钾、钠、氯)、和尿酸UA的含量,其中晨尿和随机尿的结果分别以肌酐比值和渗透压比值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秩相关分析。结果:随机尿、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相关系数约为0.8;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尿肌酐比值和尿电解质/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电解质的相关性较差;随机尿、晨尿尿酸校正后没有相关性。结论:晨尿和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蛋白的测定有标本收集方便易行的优势;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的临床评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酸的测定仍须采用24 h尿标本。而晨尿、随机尿用渗透压做校正效果与肌酐校正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尿蛋白定量与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晨尿ACR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就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且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晨尿(随意尿)尿蛋白和尿肌酐比值(Upro/Uer)可作为24 h尿蛋白定量的替代检测方法;但也有学者提出,由于年龄和疾病类型及程度的不同,肌酐的排泄存在很大的差异,建议使用晨尿(随意尿)尿蛋白和尿渗透压比值(Upro/Uosm)作为替代方法。我们用两种方法对80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KD患者点时间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明确尿蛋白/肌酐标本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患者81例,共留取尿标本405份,对晨尿、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晨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中度相关.结论 晨尿蛋白/肌酐更能反映患者尿中蛋白排泄的情况,对于儿童、门诊或不能配合的患者,推荐采用晨尿蛋白/肌酐代替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模拟两者定量关系,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正相关(R2=0.880,P0.001),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745.4 mg/g即相当于肾综范围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 g);与24小时尿蛋白比较,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肾病综合征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5.6%)和特异性(93.8%)。结论: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相关,同时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具备方便、准确等优势,在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治中应该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24h尿蛋白定量(24Up)与随机尿和晨尿蛋白/肌酐比值(UP/Ugcr)的相关性,研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代替24Up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病人119例,对其24UP与随机尿及晨尿UP/Ugcr进行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随机尿UP/Ugcr相对于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尿蛋白采用改良双缩脲法进行测定,血尿肌酐采用Jaffe法测定.结果 按肾功能分组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比值与24UP两者不相关,Ccr>10 ml/min时高度相关.随机尿Up/Ugcr相应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分别为0.94g/gcr及2.61g/gcr时敏感性分别为91.6%和96.2%,特异性分别为85.7%和91.1%.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好.结论 Ccr>10 ml/min的肾脏病患者,可以用随机或晨尿UP/Ugcr代替24 UP用于监测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当Ccr<10 ml/min时,两者相关性较差,无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7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Y=1.14X 0.08;r=0.687,P<0.05);以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2.32作为临界值,本法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7.6%。结论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采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PCR)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136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亚组,将患者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根据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UPCR诊断界点。结果晨尿UPCR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1)。24 h尿蛋白定量为0.5、1.0、2.0、3.0、4.0和5.0 g对应的UPCR诊断界值分别为0.4、1.0、2.04、2.44、3.37和4.65。结论晨尿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102例(糖尿病50例,高血压52例),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UAER<30 mg/24 h)、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 )、大量组(UAER>300 mg/24 h)。留取24 h尿检测 UAER ,并取随机尿同时测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Cr)计算 A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的阳性率高于U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及UmAlb有极好的相关性,对肾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好于UmAlb ,ACR可以替代24 h UAER作为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总蛋白肌酐比(PCR)与24 h尿总蛋白定量(24hUTP)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案例,并分析患者不同体位时随机尿蛋白的日内变异。方法用多普勒超声确诊2位患者为胡桃夹综合征,留取2位患者不同体位(平卧、正常活动)24 h期间所有尿标本,检测ACR、PCR、24hUTP,分析不同体位下ACR、PCR的变异及与24hUTP的一致性。结果平卧期间,2位患者随机尿ACR、PCR和24hUTP均在参考区间内,结果均一致;正常活动期间,2位患者随机尿ACR和PCR都有个别异常升高超出参考区间,24hUTP分别是0.21 g/24 h和0.05 g/24 h,结果严重不一致。结论胡桃夹综合征会引起体位性蛋白尿,从而导致患者随机尿蛋白日内变异较大,出现个别随机尿蛋白与24hUTP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建议患者用晨起第1次尿和24 h尿来监测尿蛋白的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在子痫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5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6.81±6.39)岁;孕周22~34周,平均孕周(29.02±4.19)周。平均血压(156.20±12.35)mmHg(1mmHg=0.133kPa)。均检测24h尿蛋白及点时尿检测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采用线形回归分析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结果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24h尿蛋白水平(3.51±1.16)g/24h,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97,P〈0.01)。结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用于子痫患者尿蛋白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测定尿清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计算尿清蛋白/肌酐比值、24h尿蛋白定量及尿清蛋白排泄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清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及蛋白排泄率呈显著相关性(r=0.921,P〈0.01;r=0.857,P〈0.05)。结论尿清蛋白/肌酐比值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项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国内外发表的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或其相对值(%CDT)诊断酒精性肝病(ALD)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研究中相关的数据,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研究进行评价,对诊断的准确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6篇,其中ALD组259例,非酒精性肝病组(NALD)组308例,健康人群组2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LD与NALD组鉴别诊断中,其合并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和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82%、4.20、0.34、15.46、0.866 7;ALD与健康对照组鉴别中,其合并Se、Sp、+LR、-LR、DOR和SROC曲线下面分别为:73%、89%、5.62、0.35、27.76、0.908 5。结论临床应用CDT或%CDT对ALD进行排除诊断时准确性性较高,但运用在ALD的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酒史进行综合评价。上述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王敏  王琦  顾洁  袁维祥  熊立凡 《检验医学》2012,27(5):340-344
目的分析实验室肾功能检查项目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特性。方法将73例慢性肾病患者以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分成3组[慢性肾病A组:33例,eGFR>60 mL/(min·1.73 m2);慢性肾病B组:32例,eGFR为30~60 mL/(min·1.73 m2);慢性肾病C组:8例,eGFR<30 mL/(min·1.73 m2)]。分别测定慢性肾病组、慢性肾病高危组(糖尿病或高血压40例)和正常对照组(32名)随机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比值、随机尿蛋白(UP)/Cr比值、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24 h尿蛋白(24 h UP)以及血清尿素(Urea)、Cr、尿酸(U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并以慢性肾病的检验项目为判断金标准[24 h UP的临界值>150 mg或eGFR<60 mL/(min·1.73 m2)],分别计算其他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和准确性)。结果慢性肾病A、B、C 3组之间U-mALb/Cr比值、UP/Cr比值、24 h U-mALb及血清Urea、UA、Cys C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病A组与慢性肾病高危组比较,除了UA无明显差异外,其余项目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病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仅UA、Cys 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lb/Cr比值、UP/Cr比值、24 h U-mAlb及血清Urea、UA、Cys C对慢性肾病的诊断性能中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7、0.22、0.14、0.67、0.66、0.51;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73、78、28.7、34、3.73、5.00;准确性分别为0.87、0.88、0.92、0.66、0.65、0.74。结论 24 h U-mALb在慢性肾病诊断中准确性最高,UP/Cr比值和U-mALb/Cr比值对慢性肾病诊断的准确性最接近24 h U-mALb,故适用于临床筛检慢性肾病。而eGFR主要应用于慢性肾病的分型。  相似文献   

18.
We tested patients' urines for albumin, protein, and creatinine by quantitative and dipstick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analytes were established by quantitative, cuvet-based chemistry methods that we assumed gave the "correct" values. There was good to excellent agreement of the dipstick results with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the above three analytes. We found many patients who excreted pathological amounts of albumin and/or protein who did not have a diagnosis of kidney disease or other likely causes of proteinuria, suggesting that albuminuria and/or proteinuria were underdiagnosed in our group of patients. Thos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disease, or diabetes showed the greatest predictive value of a positive test for albumin or protein by dipstick. Dipstick testing for albumin, protein, and creatinine had good or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dipstick tests were easy to use, simple, and low in cost, and can serve well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抗聚丝蛋白抗体(AF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0.8)、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8期)、EMbase(1974~201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8)、CNKI(1994~2010.8)、VIP(1989~2010.8)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7~2010.8)等,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查找AFA与修订的RA分类标准(ACR)比较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性试验,依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6 971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CR相比,AFA诊断RA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OR值和SROC分别为0.52(0.50,0.54)、0.93(0.92,0.94)、7.11(5.35,9.45)、0.53(0.48,0.60)、13.82(9.93,19.24)和0.8347。结论应用免疫印迹和ELISA法检测AFA时,其对RA的诊断效能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