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于疏肝调气、清肝泻火、清热平肝、抑肝潜阳、镇肝熄风、养血柔肝、化阴缓肝及暖肝温经等8法作了简介,并列举案例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2.
胥京生教授从肝论治月经不调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月波 《陕西中医》2011,32(8):1039-1040
胥京生教授在治疗妇科病时从肝论治方法颇多,仅诊治月经不调即包括疏肝解郁、养血柔肝、滋肾养肝、抑肝培土、清心平肝、温肝暖宫、清肝凉血、疏肝通结八法。  相似文献   

3.
杜君辉 《四川中医》2002,20(8):21-23
肝火之病,成因颇多,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床辨证要先辨虚实,次辨兼证,治以调肝为先,次治兼证,或两者并治。提出治肝火十法:(1)清肝泻火法;(2)疏肝抑火法;(3)滋阴降火法;(4)清肝化痰法;(5)清肝熄风法;(6)清肝和胃法;(7)清肝泻肺法;(8)清肝泻心法;(9)清肝滋阴法;(10)凉血清肝法。  相似文献   

4.
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关影响,肝郁不及难疏土,肝木过亦易犯土,脾病亦可累及于肝。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具体表现为肝郁脾壅,肝气犯胃,肝郁脾虚,肝脾阴虚等。阐述了调木和中法的临床应用,疏肝和胃法,舒肝健脾法,清肝运脾法,抑肝扶脾法,滋补肝脾法等,并介绍了运用该品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肝火之为病,皆属肝用太过,临床所见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证辨治,并非易事,若辨证失误,虚虚实实,危害非浅。现根据笔者临床实践,归纳治肝火八法如下。1清肝泻火法 肝以气为用,其性开发疏泄,肝气之常则为气,变则为火,证见头晕、胀痛、肋痛、面红目赤、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当遵“热者清之”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苓丸加减。若肝火偏上者,用清肝法,肝火偏下者,用泻肝法,以苦寒之品直折其势。2疏肝抑火法 肝性喜条达舒畅而司疏泄。若肝失疏泄之职,其气必郁,久郁不解,不得发越,遂成人郁之证。本证多见于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6.
张耀卿温药治肝病经验介绍上海北站医院(200085)张景仙关键词:温药,治肝病治肝之法临床以硫肝理气、养血柔肝、清肝理气、培土抑木、滋水涵木等法为常见,用药以柴胡、郁金、青皮、杞子、女贞子、山栀、板蓝根、茵陈之类为常见。而已故上海名老中医张耀卿在40...  相似文献   

7.
张桂芬  时吉来  王明坤 《河南中医》2011,31(12):1400-140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属本虚标实,主要致病因素为气滞、肝火、痰凝、血瘀,久病则气阴两虚。临床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可采用疏肝解郁、清肝凉肝、抑肝健脾、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滋补肝肾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创立了"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辨证体系,提出"治肝三十法"。王旭高从肝论治虚损病,认为病机存在阶段递进式发展。第一阶段,肝胆郁热克伐生生之气;第二阶段,相火与肝气相合导致木火刑金或者由于后天失养而成木横土衰;第三阶段,肝、脾、肺三者生克失常,风火相煽,阴津亏耗而成阴亏风动。将虚损病中运用的"治肝三十法"分为本治法、旁治法和兼治法三类,主要涉及疏肝理气法、散肝法、清肝法、养肝法、泄肝法、熄风和阳法、熄风潜阳法、缓肝法、抑肝法、泻子法、补母法、清金制木法、培土泄木法、泄肝和胃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ICP患者61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予清肝健牌ICP方,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门冬氨酸钾镁。结果清肝健脾法能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能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皮肤瘙痒的程度;对围产儿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结论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肝肺生理、病理相关为基础,阐述了《伤寒杂病论》中肝肺相关的病理内容,总结了《伤寒杂病论》中肝肺相关病证的临床应用特征及应用范围,并从中找寻出疏肝和解法、疏肝理肺法、清肝燥湿法、清肝降逆法、平肝降肺法等从肝治肺与清宣利湿法、降肺活络法、通腑泄热法等从肺治肝的两大治疗策略与规律,希冀为临床应用提供方法学与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重庆市名医夏中和主任医师治疗无症状慢性乙肝的独特见解。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以清肝利胆、理气化瘀、培土抑木、滋水涵木四个治疗法则论述,总结夏中和"强肝汤"的药物组成和用药特点。结果 "强肝汤"选药平和甘淡轻利,清肝疏肝基础上,顾护脾胃,固守肾阴,培土滋水,注重清解邪毒使湿热无所滋生,适合早期乙肝的长期治疗。结论夏中和自拟"强肝汤"在治疗早期无症状慢性乙肝上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论述从肝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理论依据及治疗策略,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认为木郁土壅致胃失和降是rGERD发病关键,疏肝降气和胃为治疗大法。rGERD常见肝胃不和、肝火犯胃、胆热犯胃、脾虚肝郁及肝热脾寒等证型,分别采用疏肝和胃、疏肝泄热、清胆和胃、扶脾抑肝、温脾清肝等治法,若有兼证,可针对性选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水肿从肝论治的机理来自肝主疏泄之生理功能、肝与肺、肾之关系。具体治法有升肝降肺利水法、泄肝培土利水法、养肝滋肾敛精利水法、疏肝理气利水法、清肝解毒利水法、疏肝和络利水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清肝纤四项(HA,PIIIP,CIV,LN)效果差异。方法选择轻、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各50份,分别采用MAGLUM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RIA法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血清肝纤四项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和精密度。结果 2种方法检测轻、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四项值均高于对照组,2种方法检测血清肝纤四项指标敏感性无明显差别,而特异性和精密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显著高于RIA法。结论化学发光法是检测血清肝纤四项较为特异和准确的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RIA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清肝饮对人成纤维细胞(HLF)、大鼠肝贮脂细胞(Ito细胞)增殖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流,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大鼠肝Ito细胞,以^3H-胸腺嘧啶(^3H-TdR)和^3H-脯氨酸(^3H-Pro)的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清肝馀结HLF、Ito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并随清肝饮浓度的升高而作用增强。结论:清肝饮对肝纤维化相关细胞HLF、Ito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清肝饮对人成纤维细胞(HLF)、大鼠肝贮脂细胞(Ito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 用胶原酶灌流,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大鼠肝Ito细胞,以3H-胸腺嘧啶(3H-TdR)和3H-脯氨酸(3H-Pro)的 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清肝饮对HLF、Ito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并随清肝 饮浓度的升高而作用增强。结论:清肝饮对肝纤维化相关细胞HLF、Ito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根据肝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临证体会,对久咳之病,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调肝治淤法治疗,屡收功效。  相似文献   

19.
提出肝脏为"气血之脏""气机之脏",提倡从气、血、阴、阳四端以调肝,总结出调肝十五法,即疏肝法、镇肝法、泻肝法、化肝法、清肝法、平肝法、凉肝法、养肝法、散肝法、破肝法、软肝法、滋肝法、柔肝法、敛肝法、温肝法。调肝十五法是从肝论治病证的概要,充分体现了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并提出调理气血、调畅气机为调肝治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杨晓艳  刘中华 《河南中医》2013,33(5):719-720
冠心病病位在心,与其他脏器功能失调有重要关系,尤与肝关系密切,二者在经络上相互联系,五行上相互影响,脏腑上相互关联,情志活动上关系密切,故治疗本病可从肝论治,采用疏肝解郁法、柔肝养心法、清肝养心法、疏肝活血法、温补心肝法、补肝养血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