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埃,药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组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 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组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6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d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d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称重,并计算RV/(LV+S)比值,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转录因子GAT A6 mRNA在PH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学检查显示在PH模型组肺切除术后35d,动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在对照组动物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动物比较,PH模型组动物第21、35d 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d 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d GAT A6 mRNA表达开始下调,在第35d下降趋势更明显,PH模型组第35d与第1d比较,GATA6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约4倍。结论GATA6基因mRNA水平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下词,提示GATA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量负荷过重大鼠及氯沙坦治疗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与血红素氧化酶(HO)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行左向右分流术建立容量负荷过重SD大鼠模型并给予氯沙坦治疗,分别测定实验各组肺动脉压、右心室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右心室相对重量;体视学方法测定肺小动脉厚度百分比和肌性化小动脉百分比;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肺组织、左右心室HO-1、HO-2mRNA的表达。结果氯沙坦能显著减低肺动脉压力,使右心室相对重量降低,氯沙坦组肺小动脉厚度百分比和肌性化小动脉百分比均较手术组明显下降。手术组HO-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氯沙坦组HO-1mRNA表达水平较手术组明显降低,HO-2mRNA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容量负荷过重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构程度,同时可下调HO-1mRNA的表达。HO-1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构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探讨HIF-1 α、HIF-2α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4只6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假手术组与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高压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法建立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在两组大鼠术后第4、8、12、16周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及肺血管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HIF-1α、HIF-2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HIF-1αmRNA、HIF-2αmRNA的表达.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大鼠术后mPAP及RVHI随时间延长持续增高,肺动脉形态学变化与mPAP变化一致;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组织HIF-1α、HIF-2α蛋白表达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于术后8、12周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HIF-1 αmRNA、HIF-2αmRNA的表达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于术后8、12周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 HIF-1α和HIF-2α可能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肺血管病变可逆阶段发挥了一过性的血管保护作用,但仍无法遏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b)和C-myc基因在缺氧性肺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不同缺氧时期大鼠肺组织中FGF-b的表达及癌基因C-myc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缺氧14天时肺动脉平滑肌及外膜间质的FGF-b明显增多,而C-mycmRNA在缺氧7-12天组大鼠肺组织中有过量表达。结论(1)缺氧可激活C-myc癌基因以及增强FGF-b的表达;(2)FGF-b和C-myc癌基因参与了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壁的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前列环素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对肺组织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1、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模型,设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每组10只。干预组在模型大鼠背部微泵注射曲前列环素2周,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平均压(mRVP);称量心脏各部分重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制作肺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动脉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截面积的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血管ID1、ID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肺组织ID1、ID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肺组织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mRVP、RVHI、WT、W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肺血管和肺组织ID1、ID3及肺组织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曲前列环素能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ID1、ID3及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对大鼠肺动脉高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hoA/ROCK信号通路在左心疾病相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 方法 3-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90-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肺高压组(H组:n=10)。H组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建造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C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钛夹固定于血管旁纵隔组织而非升主动脉,其他所有手术操作同H组),在建模后60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血流动力学(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压力)检测,处死大鼠并用PBS行在体心肺灌洗致双肺变白,左肺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行病理切片以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右肺组织冻存以备生物分子学检测(Rho激酶mRNA、RhoA mRNA、ET-A 受体mRNA)。结果 与C组相比,H组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肺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管壁肥厚指数明显增大(P<0.01);与C组相比,H组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hoA mRNA、ET-A 受体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成功建造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与C组相比,H组肺小血管壁明显增厚,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RhoA mRNA、ET-A受体 mRNA表达明显增高,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TIE2受体基因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IE2受体蛋白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肺动脉构型重建及细胞凋亡,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肺动脉TIE2mRNA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免疫组化观察到肺血管重构及内皮细胞层Caspase-3蛋白表达,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TIE2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肺血管重构,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可能与肺血管TIE2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和右心室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血管和右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常压间断低氧法复制大鼠慢性低氧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平均主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常规HE染色及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研究右心室重构观察肺血管重构情况;结果慢性低氧大鼠(28d)血细胞比容和平均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发生肺动脉血管重构,右心室肥大指数显著增加。结论慢性低氧化导致大鼠肺动脉压增高的同时,伴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右心室肥厚等重构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在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模型组和常氧对照组。插管法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评价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检测血管重构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肺动脉calpain-1,-2和-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常氧对照+ MDL28170(calpain抑制剂)组、低氧模型组、低氧模型+MDL28170组。MTS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对照组大鼠比较,低氧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显著增加,肺动脉血管显著重构;同时,低氧模型组大鼠肺动脉中calpain-1,-2,-4 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上调。与常氧对照组细胞比较,低氧模型组细胞显著增殖,MDL28170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逆转低氧诱导的Ki-67和PCNA mRNA表达上调。结论:calpain介导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介导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依帕司他(EPS)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为50 mg/kg和100 mg/kg EPS连续干预4周,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室重构及其心肌形态和心肌Cx43表达。结果显示,EPS能够降低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及增加心肌Cx43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果说明,EPS能改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心肌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Alleviation of 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structural remodeling by L-arginine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配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L-Arg组(共6个配伍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肺组织以内皮素-1(ET-1) 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肺动脉内皮细胞ET-1 mRNA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0.33±2.18?mm?Hg vs 15.38±1.05?mm?Hg, P<0.05).低氧后大鼠肺血管显微及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肺血管结构重建形成.同时低氧组大鼠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低氧后肺动脉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明显增强.然而,低氧+L-Arg组大鼠PAMP较低氧组明显降低(16.73±1.35?mm?Hg vs 20.33±2.18?mm?Hg, P<0.05).L-Arg缓解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同时低氧+L-Arg组大鼠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高于低氧组(P<0.05).L-Arg使低氧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 L-Arg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以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低氧大鼠体内NO生成,从而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mitoKATPCO)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低氧+尼可地尔组(N组)与低氧+尼可地尔+5-羟基葵酸盐组(HD组),后3组置于常压低氧仓内,每周6 d,每天8 h,持续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V+S),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增殖相关抗原(PCNA)?结果:慢性缺氧可诱导大鼠mPAP及RV/(LV+S)升高,大鼠肺小血管增厚重构,PCNA表达增加,尼可地尔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该效应可被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阻断?结论:尼可地尔通过开放mitoKATP通道降低肺动脉压,拮抗右心肥厚,并抑制肺血管增殖重构,治疗低氧性肺高压?  相似文献   

16.
肺血管构形重建是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发病学环节。肺血管壁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外间质成分堆积及部分非肌性化小动脉肌性化致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维持。在调控间质细胞增殖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作用尤引人注目。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体动脉增生性病理过程中,有关PDGF及其受体的作用有较多报道。基于Northern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低氧大鼠肺组织PDGF受体基因表达增强[”,本研究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动态观察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组织PDGF-a,…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TA受体拮抗剂安贝生坦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另5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5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安贝生坦组(25只)给予40mg/kg的安贝生坦灌胃。30rain后,分别自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肾上腺素,制备急性肺栓塞模型。观察急性肺栓塞大鼠的死亡率。对未猝死大鼠继续给药,1次/d,连续1周,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未猝死大鼠及对照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平均肺动脉压的变化,用RT—PCR法测定右心室肌的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mRNA的表达,比较安贝生坦组、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肺栓塞大鼠安贝生坦组的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未猝死大鼠继续用药1周后,安贝生坦组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肺动脉压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安贝生坦组大鼠的右心指数、心肌ANP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ETA受体拮抗剂安贝生坦可降低急性肺栓塞大鼠的死亡率,缓解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 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 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 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 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 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 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 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