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与恙虫病并发1例报告杨文映,杨向东,潘瑞现,宋竹芬(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1988年作者在孟连县进行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菌群更迭调查期间,发现1例发热患者同时患两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和恙虫病,极为罕见,特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小儿钩端螺旋体病68例临床分析丽水市中医院儿科楼金梁,魏丽华〔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小儿,畏寒,发热,腹痛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悬殊,小儿病例又与成人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对68例小儿钩体病作回顾分析。临床资料1诊断依...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起病多急骤,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形成肺弥漫性大出血导致死亡。我院1993~1998年共收治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体会(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李萃平,杨素芹我科自1991年~1997年3月共收治护理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共180例,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收效较好,浅谈如下:1一般资180例患者,男92例,女88例...  相似文献   

5.
马富诗 《医学文选》1999,18(1):94-95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为了解我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做好钩体病的防治工作,现对宾阳县1994年98例钩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全县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资料。采集病人和疫区内接触同一疫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诊断的新进展,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方法的弊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因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各种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结论:PCR快速检测法对钩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由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眼部合并或续发症,国内已有陈、李氏,杨、李氏,杨、钟氏等的报告。1963年下半年国内有几个省区由洪水后引起的无名高热已证明是一种钩端螺旋体病,并且发病后,往往并发葡萄膜炎。在国外文献如日本浦山晃氏曾分析178例葡萄膜炎病人之病因,有17.8%为钩端螺旋体病所致,Hanno氏证明,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后1—6个月甚至在一年之后还可出现葡萄膜炎。东北地区在1962年以前,未见有钩端螺旋体病的病例报告,亦未见有葡萄膜炎由钩端螺旋体病所引起的记载。目前已证明东北三省都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也有眼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以便制定对策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情况,在相关单位收集水气象资料,按全国爱卫办颁布的鼠密度调查方法开展鼠情监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分析。了解气象水等洪涝灾害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水气象与鼠类密度之间的关系、鼠密度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长江水位与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和流行无相关关系,鼠密度与钩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当野外鼠密度大于10%(夹夜法)可引起钩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结论 鼠密度可作为钩端螺旋体病监调和疫情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项目和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是引起人畜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病,也即由鼠、猪、犬等动物及患者的尿液污染周环境或疫水而传播的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此而误诊或观察不及时而延误抢救导致患者死亡,故钩端螺旋体病在临床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2008年5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了2例钩体病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巫溪县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调查分析刘剑波向承秋巫溪县卫生防疫站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带菌的鼠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尿排出污染环境和水体。我县是钩体病的流行疫区,1987年前有散在病例...  相似文献   

12.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误诊与教训卢运龙(广西玉林市中心镇卫生院玉林市537000)关键词肺出血;钩端螺旋体;教训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颇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流行几乎波及全球,在东南亚一带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各省市亦有程度不同的流...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播散过程中与遇到的各种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这在钩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钩端螺旋体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并探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CT和临床张开华,郭彬,杨臣鸿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人体通体接触污染的中间宿主、疫水或土壤而隐性感染,经过潜伏期后而突然发病,菌型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钩体病脑动脉炎是好发于青少年的一种钩端螺旋体病。常以肢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世纪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规律。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仙居县1991-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呈散发性,发病时间集中在8-9月份,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为主,感染菌株以秋季热群为主。结论 加强钩体菌苗的预防接种,改变耕作方法是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我县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菌群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简况1886年Weil首先描述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热、肌痛、出血倾向、黄疸、急性肾功衰竭等),有人称Weil氏病。1915年稻田和井户从黄疸出血型患者血液中分离发现钩端螺旋体定名为黄疽出血型钩端螺旋体。1958年Alstron报告78例死亡钩体病中,全部死于6~27病程日,其中78%死于8~15病程日,死者多数出现黄疸。医学上广泛认为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多系临床轻  相似文献   

17.
“钩端”病也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它喜欢生长在老鼠肾脏里。老鼠屙尿时,钩端螺旋体就被排到体外,躲到水里、湿泥里去了。当人接触了这些水、泥,钩端螺旋体就会钻破人的皮肤而进入人体内,使人得“钩端”病。所以老鼠肾是钩端螺旋体的“窝”,老鼠是传染“钩端”病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及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兰小媛 《右江医学》2009,37(3):365-366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早期的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及功能紊乱、以及病程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等,由于钩端螺旋体毒力的大小及侵入数量不同,人体免疫力和反应性不同,因而临床表现较复杂,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许多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近年来陆续见有报道。湛江地区除沿河地带有洪水型钩体病流行外,散发病例终年可见。现将湛江、阳春两地自1973~1980年收治的60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加以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