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降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由18.9%降至8.7%,目标达成率103%,进步率53.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科内的尿标本从采集至送检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尿标本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尿标本不合格率由37.00%降至8.25%,达到了制定的目标。每一位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等7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并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尿培养污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活动前为对照组,实施活动后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方法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各项活动,活动周期4个月,对尿培养污染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3项改善措施,比较2组的有形成果(标本污染率)和无形成果。结果尿培养污染率由13%降到7%,2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规范了尿培养留取送检流程,降低尿培养污染率,在临床护理细节工作中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理念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的不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门诊就诊患者口罩佩戴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并拟定对策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不合格率由7.03%下降至3.01%,目标达成率106.6%,进步率57.18%。护理人员防护及宣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的不合格率有显著成效。品管圈作为科学管理工具,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降低尿培养标本的重留率,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开展"降低尿培养标本重留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方法:对尿培养重留现象进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将有效的、可实施的对策标准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1年后,我科尿培养重留率由实施前的6.7%下降到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降低患者尿培养重留率,同时提高了应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实验室标本质量管理,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利用品管圈PDCA循环,经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阶段来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0.84%下降至改善后的0.37%(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该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有了明显下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各位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及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操作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3.98%降低至改善后的4.21%,目标达标率为103.2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方法确定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女婴患儿尿标本留取一次性成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6%提高到活动后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患儿反复留取标本带来的局部皮肤不适,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6月该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送检500例血液标本纳入对照组。收集2016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送检的500例血液标本的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标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采集进步率达到54.3%。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血液采集进步率也相应上升,对改善护士临床采血的常见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查检表调查现况、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透析护理记录,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12.5%降至实施后的6.6%,目标达成率为107.2%;品管圈成员学会利用品管手法发现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圈员自评6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对透析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不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泌外科住院患者的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漏检率进行比较,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标本漏检率降低至5.19%,检验率达到94.81%,较活动前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提高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时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闫丽  杜红娣  卢静 《护理学报》2017,24(13):45-4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结肠镜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结肠镜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率"为主题,综合运用品管手法,制定计划,进行现况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找出真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肠道准备的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结肠镜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29%降至11%(x2=6.06,P=0.025),不合格率显著降低.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结肠镜患者肠道不清洁率的效果显著,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住院病人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将活动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0.80‰降低至活动后的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实现住院病人检验标本标准化管理,提升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24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对24h尿标本留取及时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留取24h尿标本及时率从51.1%升至81.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中可显著提高病人留取24h尿标本及时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5119份,品管圈管理后2014年1月~4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4994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标本送检延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标本送检延迟率由8.7%下降至2.6%,活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确定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QCC活动后组的标本合格率为99.0%,明显高于QCC活动前组的9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