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其护理。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采用直肠和鼻腔测温法观察体温变化及计算Glasgow昏迷计分(附Glasgow昏迷计分表)。结果:存活43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GC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亚低温疗法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序贯评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院前序贯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并发症与死亡率分别为6.25%、6.25%,低于对照组25.00%、31.25%( P<0.05)。结论院前序贯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血液透析联合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应用及护理,为临床急诊提高酒精中毒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86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包括纳洛酮在内的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在其他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次血液透析及透析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纳洛酮使用次数、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四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液透析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积极护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清醒时间及常规纳洛酮的使用次数及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透析技术推广的前提下,将其应用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度弥漫性轴索伤(DAI)的治疗作用及患者颅内压、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观察了8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60例亚低温治疗。80例重度DAI患者分为亚低温和常温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护5-7天。全部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在亚低温组,其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为26.7%,而常温治疗组为55%(P<0.05)。结论 重度DAI后,不仅应及时诊断,而且要尽早应用亚低温治疗、尽早降温。亚低温治疗有明显降低颅内压的疗效。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重度DA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DAI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开腹手术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作用及相关的护理心得体会。方法研究随机抽取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全方位护理,而对照组只进行了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好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阑尾炎采用开腹手术和全方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6.
余佳芳 《西南军医》2014,(1):107-108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措施对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条灸其定喘穴,比较两组的疗效、气道功能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过3h的患者归入延迟降温组(n=1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0、12、24、48、72h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升压药使用时间,分析亚低温在热射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入院24h后延迟降温组CK值显著高于亚低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LDH值在24~48h后开始下降,48、72h时显著低于延迟降温组(P<0.01).亚低温组与延迟降温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和25.0%(P<0.05).亚低温组使用升压药的时间(68.5±39.7h)明显短于延迟降温组(228.7±139.7h,P<0.01).结论 迅速应用亚低温处理能有效减轻脏器损伤程度,改善热射病患者全身情况及预后,是治疗EH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桂红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51-145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的方法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方法治疗45例。经过1周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结果在90例患者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组的治疗疗效和心功能评级均好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为0.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联合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曾俊琼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95-1496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05~2011—05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的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43例.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42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抑郁症1例,焦虑症1例,对照组患者抑郁症5例,焦虑症6例,两组预后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很大的提高其预后效果,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的诊疗效果并评价.方法 选取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均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程序,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快速护理流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由接诊到确诊的时间以及由确诊行至专科治疗的时间;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死亡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P<0.05.实验组患者致残率(40.00%)与对照组(64.44%)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诊抢救,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对抢救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93.3%)好于对照组(7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7%)少于对照组(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康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辉 《创伤外科杂志》2006,8(5):387-387
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冬眠肌松剂及呼吸支持的方法,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2~35℃,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的预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模式护理在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将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模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对照组1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护理在急诊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冬梅 《西南军医》2011,13(5):924-925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轻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脸组,而重度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TCRP)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 E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案执行。实验组患者参照国内通用的护理配合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TCRP规范化临床护理配合路径,并严格执行。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配合差错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指标,统计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五项指标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行TCRP的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配合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缩短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  相似文献   

16.
杨晓萍 《西南军医》2012,14(2):216-21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采用随访观察,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指导血压监测,定期随访护理干预等措施,随访时做好记录,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护理干预后血压下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的控制血压,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琴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50-75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7、14、21、28d的神经缺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这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中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选用心血管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选用他汀类药物加心血管药物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选用他汀类药物加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实验组46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只采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6例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对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用心血管药物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及时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目的:探讨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吴绍娴  许荻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07-1007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物理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组(实验组)2周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症状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用药物联合物理疗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