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年龄差异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龄组(71-80周岁)88例和低龄组(51-60周岁)15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并于一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98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52例和不合并糖尿病组4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1d,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不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脑梗塞在超早期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选取70例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进行在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只用临床上的普通药药物(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治疗,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用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组有25人明显恢复,有6人有效,患者满意度达88.6%,对照组有19人恢复缓慢,且病情不稳定,容易反复,患者对此治疗的满意度为较低.结论 使用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高于使用普通药物治疗的患者,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进一步探讨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分别在行颈深部淋巴结活检术、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右眼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脑梗塞,均于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7例患者均无颅内出血转化。其中,4例患者在溶栓24 h后神经功能恢复,2例患者在溶栓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残障,即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癫痫与肺炎死亡,病死率为14.3%(1/7)。结论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rt-PA)组和尿激酶(UK)组,两组均在予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总的冠脉开通率、胸痛缓解率、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P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9.4%,明显高于UK组的54.0%(P〈0.05);rt-PA组的胸痛缓解率明显高于UK组(P〈0.05),而出血不良反应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尿激酶具有更高的冠脉开通率,临床疗效更佳,出血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好,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及停用时机.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和SSS评分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在溶栓早期进行会加重颅内出血发生率,建议溶栓24 h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阿司匹林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23例,对照组21例。评价两组治疗后1、14、90 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mRS评分,同时观察90 d内再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抗凝组和对照组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 mRS评分分别为2.00±1.51、3.1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4%、14.3%,病死率分别为8.7%、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8例,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给予标准剂量组0.9 mg/kg阿替...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作为补救性措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大脑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8 h内并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其它再通术式(静脉溶栓、动脉溶栓、Penumbra装置吸栓、Solitaire支架取栓)未果。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价血管再通,记录围手术期出血及梗死并发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指标。结果 13例接受补救性治疗患者共植入支架16枚,支架植入前采用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取栓10例,Penumbra装置吸栓3例,经静脉尿激酶溶栓1例,经动脉尿激酶溶栓1例。12例(92.3%)患者闭塞血管部分或全部再通(TICI≥2B/3)。NIHSS评分由术前平均(16.15±5.81)分改善为术后1周平均(8.08±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7例(53.8%)预后良好(m RS≤2),2例死亡。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例,手术相关栓塞3例。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作为不同组合药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补救性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窗≤3.0 h)、B组(3.0~4.5 h)、C组(4.5~6.0 h),每组各40例.所...  相似文献   

12.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心房黏液瘤导致的超早期脑栓塞的可行性,以及无症状心房黏液瘤的早期诊断。通过分析本例资料,理解心房黏液瘤致脑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剖析首例阿替普酶治疗成功的经验。1例发病3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0 分(14 分),阿替普酶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明显(6分)。发病3 h内、NIHSS评分低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病因不明的脑栓塞,应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或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取栓开通颅内闭塞大血管的疗效。 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采用桥接模式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分析大血管开通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随访90 d时mRS情况。 结果15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4例。所有患者大血管均获得开通。2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1例为颞叶出血、1例为丘脑出血。死亡2例。入院NIHSS评分(14.83±5.65)与3天后NIHSS评分(6.82±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 d随访临床结果优良患者9例(mRS<2)。 结论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能使大血管获得较好的再通率,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杨明  刘桂荣  孙艳斌  苏学会  杨春  方坤 《武警医学》2011,22(9):797-798,816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etine,Hcy)、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 -8)浓度在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前后的变化.方法 大面积肺动脉栓塞88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进行溶栓治疗,每组44例,同时选择40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溶栓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y、IL -8的浓度变化.结果 (1)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y、IL-8浓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溶栓后Hcy浓度均降低,瑞替普酶组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溶栓后IL -8浓度均升高,瑞替普酶组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能快速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危险程度;IL -8介导的炎性反应可以造成急性肺损伤,溶栓后需要继续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阿替普酶组(n=94)与对照组(n=9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行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PS(P选择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大脑主要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阿替普酶组PS、hs-CRP、IL-1、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24h、7d、14d,阿替普酶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脑部血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疗效。方法:选择AIMI 76例,随机分为r-PA组(观察组)40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半量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仅给予1剂。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集聚及其他对症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院内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血管再通率82.5%,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P<0.01);两组急性期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病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时间在90~450 min行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的机械辅助方法有导丝碎栓、导管抽吸取栓及支架应用等,术后统计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28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溶栓成功再通血管23例,血管再通率为82.1%,平均血管再通时间为65.22 min,3个月后mRS评分均≤3分;5例血管再通无效者中2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2例mRS评分≤3分。血管再通组中,机械辅助溶栓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率。结论机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减少尿激酶用量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流程中缩短患者到院至接受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应用.方法 组建护理组品管圈,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DNT过长的原因,设定DNT目标值为60 min,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DNT由原来(78.14±12.41) min缩短至(59.81±11.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流程中DNT,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和最常见致残性疾病,其中约85%为缺血性脑卒中。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键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MT)。随着溶取栓技术和器械不断发展,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桥接治疗逐渐成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首选治疗方法。MT治疗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MT也纳入相关指南。然而,目前尚缺乏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以确定统一标准指导。该文就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MT器械发展、影像学评估、预后、并发症及补救措施等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发病时间在 6h以内 ,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 15 0× 10 4U/人 ,溶栓前、溶栓后 15min及 2 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 ,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欧洲脑卒中评分 )及治疗 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Index和改良RankinScale。结果 :大脑中动脉闭塞 8例 ,6例完全再通 ,1例部分再通 ;大脑前动脉闭塞 1例 ,完全再通 ;颈内动脉闭塞 6例 ,3例部分开通 ,3例未通 ;豆纹动脉闭塞的 5例 ;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 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 3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 15 %。结论 :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改善患者预后 ,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