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军医杂志》2018,(4)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宫颈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组应用舒芬太尼注射液2.0μg/kg+1 000.0 ml生理盐水,3 ml/h匀速泵注;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注射液1.0μ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3 mg/kg+1 000.0 ml生理盐水,3 ml/h匀速泵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复苏相关指标,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15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复苏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在入复苏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后15 min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8/45),观察组为6.7%(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在宫颈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7月收治的80例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4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B、C、D组在气腹前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0.05、0.10、0.15 mg/kg静脉注射。术前1 h及术后6、12、24 h,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物质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A、B、C、D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A组,且随着盐酸羟考酮浓度的增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A、B、C、D组患者镇静评分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镇静评分高于A组,且随着盐酸羟考酮浓度的增加,镇静评分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术前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P物质水平均高于术前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2、24 h的P物质水平均高于术前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P物质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超前镇痛可明显缓解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加强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1;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泵自控镇痛。于术后2h、4h、8h、12h、24h、48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48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术后2h、4h、8h、12h、24h和48h的VAS和Ramsay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术后PCA总按压次数为(3.93±1.388)次、舒芬太尼用量(97.37±2.77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1.960)次和(106.85±2.919)μg(P〈0.05)。(3)观察组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4)两组均无严重呼吸抑制反应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7例、呕吐4例、嗜睡2例,观察组仅出现嗜睡3例及恶心1例。结论:术前镇痛能够显著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T组和D组。 T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和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羟考酮0.1 mg/kg静脉推注;D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推注。分别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患者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T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而Ramsay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别,T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组,镇痛满意率高于D组。结论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术后镇痛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临床军医杂志》2015,(8)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电子输液泵不同的参数设置用于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腔镜下手术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n=60),盐酸羟考酮镇痛组(O组,n=60)。S组PCA泵方案:舒芬太尼0.1 mg+0.9 NS=100 ml,1μg/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O组PCA泵方案:羟考酮50 mg+0.9 NS=100 ml,0.5 mg/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态和动态VAS值;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皮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CA人均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满意、可接受、不满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和动态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PCA总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考酮用于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组(n=32)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T_1)、气管拔管即刻(T_2)、气管拔管后10 min(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数字疼痛评分、曲马多补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_1、T_2、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T_1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分、曲马多补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中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症状,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8年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PCIA的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n=24)。A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15μg·kg^-1·h^-1;B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25μg·kg^-1·h^-1;C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35μg·kg^-1·h^-1;D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45μg·kg^-1·h^-1,各组均加曲马多500mg、地塞米松10mg,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比较4组镇痛效果,术后按压PCIA自控键的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胸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结果C、D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PCIA按压次数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D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略多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0.35μg·kg^-1·h^-1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analgesia ,P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而自行控制给药 ,术后镇痛效果好 ,恢复快。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1月对行前列腺摘除术 5 8例中的 30例病人应用芬太尼和氟哌啶醇的混合液静脉自控镇痛法 (PCIA)进行镇痛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5 8例。年龄 5 2~ 74岁 ,平均 5 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 ,其中 19例以急性尿潴留入院。伴有高血压、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持续时间长 ,但并发症较多 ,特别是呼吸抑制 ,可危及病人生命 ,影响临床应用范围。为减少并发症 ,将 1次给常用量 2mg与自行分次给药进行比较 ,发现后者镇痛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硬膜外麻醉手术 185例 ,男 95例 ,女90例 ;年龄 10~ 77岁。其中胸部手术 3例 ,上腹部32例 ,中下腹 99例 ,盆腔 34例 ,下肢 17例。全部病例为硬膜外麻醉 ,效果良好 ,术毕血压、脉搏、呼吸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将病例分为非自控组 87例与自控组 98例。采用双盲法观察镇痛效果、时间及并发症等。随访 4… 相似文献
13.
李芸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10):140-141
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PC 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 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119例,起始剂量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进行剂量滴定,评价镇痛疗效、QO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04例患者在服药后1h内疼痛开始减轻,平均剂量38.6mg/d。11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中,部分和完全缓解112例,缓解率94.1%。QOL评分:用药第1w后QOL评分提高4~12分,睡眠、精神及食欲均有好转。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但均为轻中度。结论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观察 40例PCEA(P)组和 40例肌注 (M)组病人的镇痛、镇静效应、副作用 ,观察PCEA对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 :(1 )PCEA镇痛效果优于传统肌注组 (P <0 0 5) ;(2 )P组 93 %病人Ramsay氏分级维持在Ⅱ级。镇静效果较M组好 (P <0 0 5) ;(3)副作用 :P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比M组低 (P <0 0 5) ,两组皮肤搔痒 ,呼吸抑制的发生无差异 ;(4)PCEA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PCEA镇痛、镇静效果好 ,较安全 ,护理中要注意观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择期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和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羟考酮0.1 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推注。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2 h(T4)、拔管后4 h( T5)的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及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气管导管的拔出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患者于T3、T4、T5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明显较实验组长,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T0、T1时SBP、DBP、HR无统计学意义,T2到T5对照组SBP、DBP、HR明显升高,和实验组有显著差异;T3到T5时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可以有效的防止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引起的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为静脉自控镇痛用药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案分为观察组(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和对照组(仅用曲马多)各51例,比较两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5.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能够明显改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