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 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20例,所有患者皆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下肢是否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并观察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PLT、APTT、PT、TG、FIB、CHOL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结论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是否能够明显减少DVT数量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患者共计134例,随机分为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预防组(实验组).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VT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6例 (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高发,对患者危害很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后有必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案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目的:观察综合预防方案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方法:将10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预防方案,由序贯、交叉的联用低分子肝素、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及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个干预措施有机组成;对照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或者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分布情况,同时统计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阳性数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而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阳性数11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深静脉血栓在近、远端静脉分布构成比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置换后1 d血红蛋白值较置换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置换后1 d血小板值较置换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置换后1 d和6 d之间的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由序贯、交叉的联用低分子肝素、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及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个干预措施组成的综合预防方案可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无严重并发症,效果确切可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游红林  胡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38-154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35例)、B组(37例)、C组(38例).A组术后第1d使用华法林预防DVT,B组患者术后1d采用物理方法预防DVT,C组术前12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比较三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前、术后7天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相对比C组好转更显著(P<0.05).术后7天三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D-二聚体均有显著下降,C组患者指标更低,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降低了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 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利伐沙班疗程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利伐沙班组10 mg/d,疗程为5周;低分子肝素组4 100 U/d,疗程为2周。 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复查及随访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者,低分子肝素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深静脉血栓7例(13%),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静脉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置换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髋关节置换后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 < 0.05),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率升高(P < 0.05)。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阿司匹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隐性失血量、切口并发症率、下肢肿胀率和皮下瘀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措施干预,治疗组在机械措施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二聚体)PLT及产后出血量、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FIB、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改善高危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DVT发生率,且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治疗安全、有效,不影响母乳喂养,适于在临床工作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因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5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8),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凝血指标来诊断DVT。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出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的发生率分别为7.69%、3.8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项比较物理联合药物与单独物理或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显示,联合预防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性。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将行髋关节置换后患者350例随机被分为2组,一组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与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干预(肝素联合IPC组);另一组只接受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干预(低分子肝素组)。观察两组病例在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肝素联合IPC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1%),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肝素联合IPC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2)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3)结果表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治深静脉血栓较单纯应用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已经成为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多见于下肢。因而如何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活血通络汤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分别给予活血通络汤内服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活血通络汤组患者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活血通络汤和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计数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血通络汤和低分子肝素均能明显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但低分子肝素效果优于活血通络汤(P0.05);两组患者中各有2例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两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相当。说明活血通络汤能够预防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同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观察两组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出凝血指标、D-D二聚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术中出血量为(150.64±20.35)mL,总出血量为(478.36±72.52)m L;依诺肝素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术中出血量为(147.36±25.83)m L,总出血量为(500.27±81.69)m 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等凝血指标、D-D二聚体、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两组的抗凝效果相当,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血栓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6年8月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的病例,对其病因及治疗进系统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主要原因有既往血栓史、心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或糖尿病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12例深静脉血栓采用肝素为主综合治疗措施治愈或缓解。结论既往血栓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及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手术创伤大、未能及时早期康复训练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康复训练、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术前对高风险病人及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按照术后预防DVT所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DVT发生率、皮下瘀斑情况、血小板数值、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果术后2组患者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10 d 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邬利容 《医学信息》2018,(15):166-16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外伤性脾破裂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普外二病区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8例,均行脾切除手术。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D-二聚体浓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0.24±2.12)d,少于对照组的(12.27±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D-二聚体浓度为(0.57±0.19)mg/L,低于对照组的(0.75±0.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肢肿胀、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4.83±1.64)分,高于对照组的(3.8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外伤性脾破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没有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0%左右,而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抗栓治疗的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10%~50%,近心端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5%~13%。为了探讨全膝置换术术中使用肝素合并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我们对此进行了小规模的临床试验。选择32例准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接受研究,排除了诸如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试验中术中用药分两个阶段:一是从麻醉开始后至手术前,所有病例都被静脉注入1000u的肝素;二是手术结束后至移去止血带前,立即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国产髋关节假体与国际品牌髋关节产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进行的国产髋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26例患者(26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本手术组医生所进行的国际品牌的26例髋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行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前平均(37.6±4.32)分,对照组术前平均(38.7±4.16)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统计术后1周、4周、3个月、半年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后Harris平均分较术前明显提高(<0.05),两组间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病例术后出现1例置换关节脱位,两组均无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感染、下肢不等长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实验组在近期疗效上能达到与对照组同样的满意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解除患侧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早期恢复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史娜 《医学信息》2019,(8):188-18919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