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唑缓冲液(IBS)在全自动血凝仪试剂存放区放置时间对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IBS放置血凝仪试剂存放区,用凝血质控品每隔1h各监测1次(重复3次取平均值),每天8次,连续监测3d。实验组IBS每天实验完后封盖放冰箱保存,对照组每次均用新开瓶IBS为对照。结果 IBS在血凝仪中放置16h内,Fbg检测结果较为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置16h后,Fbg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在血凝仪试剂存放区放置时,随着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延长,对Fbg测定结果影响逐渐增大,16h内Fbg测定结果影响不大,16h后Fbg测定结果明显下降,应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凝血功能检测患者52例,在不同的放置时间、水浴温度等条件下,采用同一个血凝仪分别测定其PT值,分析影响PT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同一放置时间下,36℃和38℃条件下,PT测定结果与37℃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39℃和40℃条件下,PT测定结果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时间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延长;在同一室温下,PT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水浴下,PT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浴2h和3h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浴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放置时间、放置温度、放置方法均会影响PT测定结果,临床上应合理选择血液标本放置条件,以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血沉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例血标本,放置0、2、4、8小时,4℃、25℃、37℃,分别用MICRO TEST1血沉仪进行测定。结果 0小时与2小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小时与4小时和8小时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实验标本放置不同温4℃、25℃和37℃测定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沉仪测定血沉应在2小时内、25℃条件下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分别于即时和放置8 h、24 h、48 h、72 h及96 h测定血清LD活性结果为(127.2±8.7)U/L、(125.5±12.6)U/L、(130.2±14.2)U/L、(145.8±18.4)U/L、(161.3±24.7)U/L和(191.2±28.0)U/L.经统计学分析,标本放置8 h和24 h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当标本放置48 h、72 h和96 h血清LD活性比即时测定结果明显升高(P<0.05、P<0.001);当标本放置24 h,冷藏组(4℃~6℃)、室温组(23℃~25℃)和温育组(37℃)血标本LD活性分别为(130.2±14.2)U/L、(141.9±15.1)U/L和(168.8±17.1)U/L,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冷藏组(P>0.05)无明显差异,而室温组(P<0.05)和温育组(P<0.01)血清L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增加血清LD活性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
李燕 《吉林医学》2005,26(4):370-37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在室温(24~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结果:标本室温(24~25℃)放置6h对PT无影响(P>0.05);放置2h对APTT结果无影响(P>0.05),放置3h至6h,APTT明显缩短(P<0.01);放置6h对Fg无影响(P均>0.05)。结论: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影响很大,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7.
申卫和  黄倩 《海南医学》2012,23(4):87-88
目的 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 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心后立即上机检测,和在室温分别放置2 h、4 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本在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计数呈下降趋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直接计数逐渐上升.结论 2h、4h所测定结果与立即检测的结果PT、Fbg、TT,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只要在4h内完成标本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而APTT在4h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检查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的情况下进行PT、APTT、TT、Fib的检测。结果 APTT和TT放置4 h后测定结果与放置2 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 min与离心10、15 min相比,PT与APTT测定结果显著降低(P<0.05),严重溶血会使TT测定值明显延长(P<0.05)。结论凝血检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验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标本因素对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检验科583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采血量大于和小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INR结果均大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Fbg检测结果小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与4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条件下PT、aPTT、T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10 min、15 min后PT、aPTT、TT、Fbg、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储存时间P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时间为4 h时,aPTT结果大于0 h和2 h,TT结果小于0 h和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aPTT、INR结果均小于未溶血样本,TT结果大于未溶血标本,Fbg检测结果小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量、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因素影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清晨采集80名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比较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室温22℃,放置30 min以及3、6 h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22℃,放置3、6 h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水平均高于放置3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时WBC、RBC水平均高于低温时,RDWSD、Hb、PLT水平均低于低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放置时间均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需加强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自愿接受全血细胞检查,且血型相同的患者114例,采用比对法分析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凝剂比例为1∶10000时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含量高于抗凝剂比例为1∶5000时血细胞含量(P<0.05);常温下(22℃)血液标本放置30min、3h与6h PLT、Hb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3h、6h时PLT含量高于放置30min时含量(P<0.05),放置6h Hb含量高于放置30min时含量(P<0.05);血液标本在22℃放置30min时WBC、RBC、PLT含量低于放置在12℃时含量,Hb含量高于放置温度12℃时含量(P<0.05)。结论 临床进行血液检验时,血液稀释比例,放置时间、温度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需加强对仪器校准及检验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金幸  尤昕  姜春善  陈兵  崔海霞 《吉林医学》2007,28(14):1594-1594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37℃体外放置对尿酸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37℃温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的尿酸水平,观察与立即分离血清测定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液标本37℃温度下放置,随时间的延长结果偏低,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血液标本37℃下体外放置随时间的延长,尿酸水平有下降趋势,为确保尿酸检测的准确性,实验室采血后尽量不宜采取37℃促凝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离心全血标本的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住院患者,每人取3管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每位患者的标本分成7份,分别在室温30 min内、室温或4℃条件下放置3、6、12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结果以室温30 min内测得的结果为参考,APTT在所有标本都有延长,但只在室温和4℃条件下12 h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室温及4℃条件下放置3 h和6 h的标本PT和Fbg也减少,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在室温和4℃条件下放置12 h的PT和Fb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在所有标本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不离心保存的全血标本,在6 h内无论是在室温条件还是4℃条件下保存,以30 min内室温测得结果为参考,均可得到可接受范围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门诊患者标本,分3组,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在室温(26℃)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 h的APTT结果,各结果分别与各组0 h结果比较.结果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室温(26℃)或冰箱(4℃)放置6 hAPTT结果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未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或室温的条件下,应在标本采集后4 h内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Owren’S缓冲剂分别摆放于冷藏区和非冷藏区两种情况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临床血浆标本分为两大组,分别将缓冲剂放置于凝血仪内试剂盘的非冷藏区和冷藏区,对Fbg进行连续测定分析。对两种情况下测定所得数椐分别进行F方差分析。结果(1)缓冲剂放置于非冷藏区(室温24~26%)情况下,3h内,4次测定结果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0h结果与4h结果,1h结果与5h结果,2h结果与5h结果,3h结果与6h结果,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缓冲剂放置于仪器内冷藏区情况下(实测温度9~12%),6h内7次测定结果之间组问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凝血仪内缓冲剂放置于冷藏区内,6h内(可能更长时间)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影响;而当缓冲剂贮放于非冷藏区内,随着时间延长对Fbg测定结果影响逐渐增大,前5h内无影响;但3h后,测定值降低。因此认为,Clauss法测定Fbg时,Owren’s缓冲剂摆放位置应在凝血仪内冷藏区,此可保障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米海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40-2441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检验科200份尿液标本,每份标本一半置于室温下,另一半置于4℃冰箱中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取样即刻及放置1、2、3、4、5 h时尿总蛋白(TP)、尿肌酐(Ucr)、尿红细胞计数(URBC)水平,分析常温下、4℃下放置时间对TP、Ucr、URBC的影响。结果取样即刻与常温下放置1、2 h后TP、Ucr、UR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液标本放置时间≥3 h,TP、Ucr水平较取样即刻及放置1、2 h时升高,URBC水平较取样即刻及放置1、2 h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下不同静置时间TP、U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液标本放置时间≥3 h,URBC较取样即刻及放置1、2 h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均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放置时间越长,尿液成分变化越大,为保证尿常规结果的准确性,应在尿液标本取样3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总结尿常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50例,分别在采集后15min、1h、2h、4h对尿液进行测定,比较尿液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尿液标本测定,15min与1h尿液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5min与2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15min与4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15min与8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尿液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为确保尿检结果的准确率,应在尿液标本提取后2h之内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XT-1800i血球仪对35例肿瘤患者血标本分6时段(即刻,1h,2h,4h,6h,8h)测定,观察不同时段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血小板6h结果与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放置8h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白细胞8h测定结果与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BC与Hb不同时段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应在6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吴琼  邱佩绵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13-1015
目的 分析评估不同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准确检测血钾和血糖提供实验依据,并对运送流程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肝素钠抗凝静脉血150份,按标本运送时间和运送时标本放置方式的不同分组,检测每组标本的血钾、血糖水平,并与即刻检测组作比较,观察各种运送模式的差异.结果 从0.5~4.0 h各组血钾、血糖的检测结果可知,标本放置方式无论是垂直或是水平与0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检测结果差异从5h起超出允许总误差,血糖检测结果差异在标本垂直放置从2h起、水平放置从1h起超出允许总误差;血钾检测结果随送检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且标本不同放置方式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测结果随送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标本不同放置方式间的比较除0.5 h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包含血钾检测的标本在运送时间加上待检时间应控制在4h内,若同时检测血糖则应在1h内,且运送时标本应垂直放置,否则将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检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不同以及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的标本分别测定PT、APTT值,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4 h 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6 h 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离心力下离心时间不同APTT、PT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的比例比较,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 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临床检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