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重建对妊娠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108例产后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后盆底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予以产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行盆底功能重建,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盆底肌力、临床症状、盆腔器官脱垂(POP)以及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腔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45%(2/5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6.00%(13/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OD脱垂程度显著较对照组患者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重建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PFD患者盆底功能和盆底脱垂程度,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和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术中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该手术成功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 PFD) 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20例为研究组,20例非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组MMP-1mRNA 的表达情况,明胶底物酶方法测定阴道前壁组织中MMP-1、MMP-2的表达。结果 脱垂患者阴道组织中MMP-1的表达明显增加,但是两组患者阴道壁组织中MMP-2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别,而MMP-2前体在脱垂患者阴道壁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MMP-1使盆底组织胶原代谢分解增加,增加的MMP-1表达与盆底器官脱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针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尚未达到手术指征、POP手术治疗失败、POP患者拒绝手术治疗、POP手术治疗存在手术禁忌证等患者.笔者采用宫托治疗PO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7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随访,以国际盆腔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7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55~100 (70.15±14.32) min,术中出血量70~150 (95.13±23.09) mL;尿管留置时间2~5 (3.37±1.08)d;2例患者1年后复发,5例出现补片侵蚀.随访时间6~36个月.结论:Prolif全盆底重建术在恢复盆底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盆底功能结构的恢复,补片在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中的应用虽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操作简单,疗效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Ⅲ至Ⅳ度盆腔器官脱垂,其中采用合适的补片实施盆底重建,可以重建盆腔解剖关系,恢复正常的盆腔器官功能。目的:验证不可吸收网片重建Ⅲ至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盆底的疗效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127例Ⅲ至Ⅳ度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年龄31-81岁,其中65例实施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作为对照组;62例实施不可吸收网片盆底重建修复,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修复后随访12个月,检查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测量结果、盆底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随访12个月,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测量结果均较修复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不大;观察组盆底静态张力、动态张力及收缩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2例中,出现网片腐蚀6例、感染1例、排尿困难1例。表明利用不可吸收网片对Ⅲ至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实施盆底重建治疗可有效恢复盆腔功能,但存在网片侵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完整阴道前壁的经阴道子宫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脱垂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2例重度盆腔脱垂患者纳入建模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问卷(PISQ-12)评分。根据治疗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预测;通过建模组作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间不同研究机构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35例作为外部数据集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82例患者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POP-Q术前分度为Ⅳ°,前盆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30日至2015年11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714例接受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无尿失禁的患者共544例,对可能引起患者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151例,发生率30.5%。其中有糖尿病史、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盆腔器官脱垂(POP)、手术方式(经腹腔镜阴道顶端骶骨固定术)是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575、5.286、1.671和1,而患者其他一般资料和POP分期与之无相关性(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盆底重建手术时,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意愿考虑同时实施抗尿失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几年,随着大量生物技术替代材料的应用,盆底缺陷修复和重建有了较大进步,替代材料补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能够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探讨盆底重建生物材料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重建以及补片植入物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mesh,synthetic mesh implants",中文检索词为"补片,生物材料补片,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5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17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盆腔器官膨出。盆腔脏器膨出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传统的手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目前用于盆底修复及重建的替代材料,大致包括生物材料补片、人工合成材料补片两类,其中生物材料补片分为3种:自身替代材料,同种替代材料,异种替代材料。由于它们能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材料,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补片进行盆底重建,真正完成解剖结构的恢复从而达到功能的恢复,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患者耐受性好,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进一步观察。对不同脱垂部位患者均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是值得推广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骶前筋膜悬吊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2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下子宫骶前筋膜悬吊术,n=33)、对照组(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n=29).分析对比两组性功能、盆底功能及下尿路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分、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31)评分明显升高,其中实验组FSFI评分、PISQ-3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器官脱垂、泌尿功能、排便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尿路症状明显减少,其中实验组下尿路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骶前筋膜悬吊术能有效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性功能、盆底功能及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