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点,提高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连接区小癌22例,包括胰头癌12例(其中6例位于胰钩突),Vater's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另胰头区炎症5例,以作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连接区小癌CT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改变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胰头癌突出表现为低密度区;Vater's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密度相对高,这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大部分病例有胰胆管扩张,胰胆管扩张与否依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而定.(2)胰头区炎症亦表现胰头增大,胰胆管扩张,但胰头密度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胆道积气,这些可作为与肿瘤的鉴别点.结论 连接区小癌的CT诊断及鉴别虽然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靶扫描对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均行CT平扫,发现病灶后进一步行增强靶扫描。结果:胰头癌4例,CT平扫以胰头或钩突增大、边缘清楚的局限性低密度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为主,增强后肿瘤呈低密度改变;壶腹癌2例,CT平扫以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为主,增强明显强化;胆总管下端癌3例,CT平扫为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增强亦见强化;胰头炎性反应2例,CT平扫为胰头稍肿大、胰头密度均匀、边缘模糊、胆道积气。所有病例经CT靶扫描后显著提高了病灶的结构分辨力。结论:CT增强靶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连接区小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赖海平  张广源 《海南医学》2012,23(17):87-88
目的 分析多例胆总管下端梗阻病例的CT表现,探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端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或病理等结果对照.采用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双期扫描,局部病灶加扫薄层.结果 胰头癌8例,均表现为胰头肿块,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壶腹周围癌11例(其中壶腹癌5例),5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至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区结节状充盈缺损,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有“双环征”,1例未见胰管扩张,增强扫描见胰管胆管分开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下端癌4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管壁不均匀增厚,轻度强化;十二指肠腺癌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附近十二指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局部边缘模糊.华支睾吸虫致胆道下段梗阻1例,CT考虑阴性结石或炎性狭窄,B超提示胆管下段结石可能.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0例,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CT、B超均诊断胆管下段结石.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及薄层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下端梗阻病变影像特点,结合B超等其他检查可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邓立勇 《中外医疗》2012,31(23):162-163
目的观察胆总管螺旋CT的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该院接受胆总管阻塞治疗的患者86例,对其胆总管阻塞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包括胰头壶腹病变36例,胆总管结石30例,胆总管癌11例,胆总管炎性狭窄9例。胰头壶腹病变中胰头癌19例,胰腺炎9例,胰腺结核1例,壶腹癌6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头壶腹部占位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异常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显示"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或)血行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阻塞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较为准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优于B超检查,不受肠气和脂肪的影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 结果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最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73-287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PDDU)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PDDU癌的CT表现。结果壶腹癌15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乳头周围区十二指肠癌1例,全部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血供情况、周围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MSCT的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PDDU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对PDDU癌临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01-2403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徐锋  赵心明  闫东  姚雪松  李槐  周纯武 《当代医学》2010,16(17):298-30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6例壶腹周围癌的CT表现。结果发现胆道梗阻65例,位于胰上段20例,胰腺段18例,壶腹段27例。梗阻面管腔形态分为截断型30例,漏斗型或鸟嘴型20例,鼠尾型15例。"双管征"出现60例,其中胰胆管相交19例,胰胆管分离25例,梗阻近端胰管未扩张16例。CT明确检出肿物63例,CT表现为异常10例,CT未发现病变3例。检出的63例病灶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根据来源不同,强化方式有所区别。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9例。结论 CT可以准确检出壶腹周围癌所致胆道梗阻。沿着梗阻段结合增强扫描,CT可检出肿瘤。多期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肿瘤起源有帮助。多层螺旋CT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上有实用价值,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钩突标志性层面的双层螺旋CT增强表现,分析胰腺钩突形态及毗邻关系,以提高胰腺钩突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抽取本院无胰腺和肝胆疾病病例87例,男68例,女19例,年龄20~80岁,均行上腹部双层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测量胰腺钩突形态、大小。结果:胰腺钩突大小、形态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钩突左侧到达肠系膜上动脉后方者较少,没有超越肠系膜上动脉左缘的。胰腺钩突横径为(31.92±6.69)mm,前后径为(21.32±4.13)mm,不同年龄患者径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钩突标志性层面进行测量,对胰腺钩突毗邻关系的分析具有实用性,对胰腺钩突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启良  张爱华  黄建宁 《广西医学》2009,31(8):1091-1093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结核患者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检查发现胰头实质性或囊性占位5例,累及体部和尾部2例,类似胰腺癌,多为囊实性肿块,钙化少见。实质部分CT呈等或(和)略高密度,常轻度至中度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通常不伴有胰管的扩张,常伴有后腹膜或邻近淋巴结的肿大,且肿大淋巴结常呈环形强化。结论胰腺结核具有特殊的CT表现,环形强化的肿块不伴有胰管扩张,但伴有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为其特征,可以与胰腺癌等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外胆管胰腺段进行活体形态学观察.方法顺贯抽取241例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的病例,男性172例,女性69例,年龄16~81岁,对住院病例(33例)追踪术后病理结果.按病种分为4组,分别观察肝外胆管的形态、大小、肝外胆管胰上段、胰头段及钩突段位置、长度.结果正常及无胆胰疾病的人肝外胆管普通CT显示率较低,增强扫描后显示率明显提高.随年龄增加,显示率亦增加.肝外胆管胰腺段的形态多呈圆形,钩突段变扁,大多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长度8~32 mm(平均11.9 mm),管径1~4 mm(平均1.6 mm).胆胰疾病组病人管径5 mm以上者占50%以上.结论活体肝外胆管胰腺段正常值的上限应定为4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胰共癌诊断的价值,提高SCT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25例,其中24例为腺癌,1例为囊腺癌。将SCT表现与手术、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19例胆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19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分别有22例和10例伴有胰管扩张和“双管征”,24例胆总管环影数在4-6个之间,15例伴有胰腺体、尾部的萎缩,15例侵犯邻近血管。结论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可对肿瘤的可切除性作出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软组织病变的超声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87例胆总管下段软组织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超声检查怀疑胆总管癌 16例 ,术后病理诊断为胆总管癌 12例 ,壶腹癌 4例。超声检查怀疑壶腹癌 18例 ,术后病理诊断为壶腹癌 15例 ,胆总管癌 2例 ,软组织炎症 1例。超声检查拟诊为胰头癌 4 0例 ,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论相符。超声检查怀疑十二指肠乳头癌 7例 ,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 5例 ,壶腹癌 2例。胆总管癌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 4例 ,其中 3例超声检查胆总管癌漏诊。2例超声诊断无法确定病变性质 ,随访结果为软组织炎症。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率为 83.9%(73/87)。 结论 超声检查对胆总管下段软组织病变与胆总管结石容易鉴别 ,对软组织病变的良恶性病变鉴别有困难 ,必要时应结合十二指肠镜或 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7.
低位梗阻性黄疸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常见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螺旋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位梗阻性黄疸12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炎性病变12例,恶性梗阻51例,其中胰头癌25例,胆总管癌14例,壶腹癌1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中有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胆总管癌中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2例壶腹癌中有9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良性低位梗阻中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51例和65例,51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恶性低位梗阻中36例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43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结论 SCT扫描在低位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典型与非典型CT与MT表现,提高对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诊断SPTP49例,其中CT28例,MRI22例,有8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为13-64岁,平均年龄31.4岁,男女比为1:3.46,其中年轻女性29例(小于等于40岁,59.2%),老龄女性9例(大于40岁18.4%),男性11例(22.4%)。肿瘤最大直径为0.8-10.5cm,平均4.9cm,最大径大于5cm有21(42%)例,3cm至5cm之间有16(32%)例,小于3cm有13(26%)例。48例为单发,1例多发,病灶位于胰腺钩突部3例,头部13例,头颈部1例,颈部8例,体部10例,体尾部9例,尾部6例。SPTP典型的CT与MRI表现为单发不均质囊实性肿块,有包膜易出血,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呈渐进性延迟强化,本组分别约占92.6%与95.5%。非典型SPTP影像表现主要为肿块的恶性生长方式与动脉早期明显强化,本组有4例肿瘤侵犯邻近结构,1例肝转移,胰管轻度扩张2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CT与MRI检查动脉期早期明显强化分约占7.4%,4.5%。结论典型的SPTP影像学表现特征性明显,CT与MRI诊断容易,而非典型的SPTP容易术前误诊,但其影像表现亦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炎性肿块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83.3%),病灶处截断(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70%);胆管扩张(83.3%),胰头处截断(70%);肝内胆管扩张(80%),软藤征(36.7%);不相交征(83.3%);双管征(46.7%),四管征(36.7%)。胰头部炎性肿块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60%),病灶处胰管穿通(86.7%),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56.7%);胆管扩张(40%),病灶处逐渐变细或正常;肝内胆管扩张(36.7%),枯树枝征(36.7%);胰管结石(46.7%)及假囊肿(30%)。结论胰头癌与胰头部炎性肿块的MRCP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PDDU)的解剖及连接区癌的病理、CT表现特点与扫描方法。方法对52例经病理证实为PDDU癌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PDDU癌47例(乳头型32例,管腔内型13例,混合型2例);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及局部黏膜破坏和肝内外胆管、胰管、胆总管扩张;5例因扫描方法不当致漏诊、误诊。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PDDU癌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一种很好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但正确的扫描方法是提高诊断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