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的常见病因,为儿科临床提供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g-1月儿科急诊留观和住院256例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56例惊厥患儿中病因以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最常见,其中新生儿期惊厥病因多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4例(57.1%)],婴幼儿期惊厥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90例(84.9%)],同时需注意癫痫、颅内感染,4~6岁儿童期惊厥病因仍以热性惊厥为主[52例(81.3%)],〉6岁儿童期惊厥病因则以癫痫为主[12例(60.0%)]。结论儿童惊厥是儿科急诊常见的急症,如何快速判断病因是指导正确有效治疗、尽快控制惊厥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苏博 《哈尔滨医药》2013,(6):432-433
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惊厥患儿的常见病因,为儿科急诊提供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264例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64例患儿中病因以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最常见,其中新生儿惊厥多为颅内出血4例(66.7%),婴幼儿期惊厥病因以热性惊厥166例(83.4%)为主,同时需注意癫痫21例(10.5%)、颅内感染7例(3.5%),3-6岁学龄前儿童惊厥仍以热性惊厥为主34例(83.0%),〉6岁儿童惊厥病因则以癫痫为主11例(61.1%).结论 儿童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诊,如何快速的判断病因,是指导正确有效地治疗、尽快控制惊厥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科急诊惊厥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急诊5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病因。结果热性惊厥、癫痫以及颅内感染是惊厥患儿的主要病因,其中,新生儿期的惊厥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婴幼儿期主要是热性惊厥、癫痫以及颅内感染;年龄在3~6岁左右的儿童期仍主要是热性惊厥;6岁以上儿童期则主要是癫痫。结论不同阶段的儿童惊厥病因不同,应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临床诊断指标尽早确诊并尽快控制。  相似文献   

4.
小儿惊厥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惊厥1例(1.49%)。发病年龄1~3岁比例最高,为48例,占71.6%;其次3个月~1岁6例,占8.95%;3~6岁9例,占13.4%;6~10岁4例,占5.97%。全年均可发病。结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诊疗方法,阐述分析惊厥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125例小儿高热惊厥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本院高热惊厥患儿125例,其中男82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1.91:1。6个月~3岁者79例占63.2%,有3例转为癫痫占2.4%。结论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3岁,男孩较多,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发热发生,其复发与高热惊厥类型、家族史有关。加强对高热惊厥的认识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发病年龄及预防。方法对本院小儿神经科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6例小儿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及年龄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导致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有:高热惊厥33例,低钙惊厥9例,癫痫10例,颅内感染7例,颅内出血3例,中毒2例,诊断不明2例。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为主,不同年龄段造成其惊厥的原因亦不相同。结论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儿癫痫、低钙惊厥及颅内感染等。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根据病因及年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预防惊厥发作。  相似文献   

7.
王文辉  周旭晨 《河北医药》2007,29(4):357-358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小儿人群的5%~6%,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小儿,高峰年龄9~18个月[1-3].国外习惯称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仅有2%~7%的患儿转变为癫痫,患儿转为智力低下[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儿童急诊惊厥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儿童急诊惊厥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儿童急诊惊厥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儿童急诊惊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急救应对措施.结果 热性惊厥占44.17%,癫痫占16.67%,颅内感染占15.83%,以上是急诊惊厥患儿的主要病因;研究中仅有1例为家属不恰当的呼吸道护理导致吸入性肺炎,其余均无误吸、窒息情况发生;所观察病例惊厥均于1~5 min内得到控制,有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经咪达唑仑持续泵入后得以控制;配合以病因治疗后急诊观察期无惊厥复发.结论 应结合患儿的年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快速的推断出惊厥的原因,急救时做好呼吸道管理并及时止惊最为关键,并随即做好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裴树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57-1358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64例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个月至1岁8例(12.5%);2 ~3岁43例(67.19%);4~6岁8例(12.5%);7 ~12岁5例(7.81%).经过治疗51例患儿痊愈,治愈率为79.69%;10例患儿好转,好转率为15.62%;无效3例,无效率为4.69%.总有效率为95.32%.结论 小儿惊厥以1~3岁为发病高峰,且多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等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儿高热惊厥(FC)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癫痫的发生.方法 对281例F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发热程度和相关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多见于6月~3岁,病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281例FC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周.长期随访33例,3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治疗FC应以预防为主,高热时易引起抽搐.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止惊,避免造成脑损伤.FC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癫痫,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院儿科自1995年1月~1997年3月共收治惊厥患儿52例,现将急救与护理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52例中,高热惊厥36例,癫痫3例,颅内感染6例,低钙惊厥4例,其它3例。36例高热惊厥患儿中32例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占88.9%;2岁以下24例占6...  相似文献   

12.
惊厥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症状 ,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如何做好急救及护理 ,减少处理不当导致的脑损伤至关重要。以下是本人在急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1 原因分析常见病因 ,新生儿期为颅内出血、低钠、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 ;婴儿期常见低钙、颅内感染、高热惊厥、维生素 B缺乏症、手足搐搦症 ;幼儿期为高热惊厥、癫痫 ;学龄前期高热 ;学龄儿童癫痫、颅内感染、中毒。临床表现 ,颈强直性痉挛多见于癫痫 ;局限性抽搐表现为某一肢体抽动 ,多为化脓性脑膜炎及新生儿颅内出血 ;双眼上吊、凝视 ,多见于低血钙。2 急救处理遇到患儿惊…  相似文献   

13.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规范治疗研究预后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因、发热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6个月~5岁,男多于女,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全组高热惊厥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5~15d。又复发史者28例,占42.65%。长期随访19例复发或严重病例,2例转化为癫痫。结论小儿在高热时(39℃以上),易引起抽搐。有发热的患儿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惊厥。小儿高热患者要及早预防惊厥的发生,一旦发生惊厥,则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院前急救中惊厥患儿发病特点,提高惊厥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893例院前急救患儿中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现场来源、就诊高峰等进行分析。结果 893例院前急救中惊厥患儿397例,男女比例为1.50∶1,平均年龄2岁7个月,以>12个月-3岁最多(63.47%),其次为>3-7岁(17.63%),新生儿最少见(1.51%);占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高热惊厥(74.81%)、癫痫(18.63%)、中毒(2.26%)、颅内感染(1.00%)、电解质紊乱(0.75%)。现场地点以家庭为主要来源(55.42%);其次为乡镇卫生院及私人诊所(18.89%)。院前急救病人以5、6月份和11、12、1月份为两个高峰;24小时中高峰出现在18:00-23:00之间。结论惊厥儿童院前急救中高热惊厥最多见,在家庭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和基层医院中普及高热惊厥急救技能,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早期识别癫痫持续状态及时呼救是提高儿童惊厥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 ,其病因复杂 ,其中与电解质水平的关系已逐渐被人所重视。为此我们对 1999~ 2 0 0 1年收治的符合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了电解质的临床观察 ,其中 2 3例合并低钠血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2 3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系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住院患儿 ,按全国“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3岁以下占 18例 ,3~ 6岁 5例 ;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14例 ,支气管肺炎 6例 ,肠道感染 3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 4例 ,发病后惊厥 1次者 13例 ,惊厥 2次的 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高热患儿惊厥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高热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状况,并统计患儿基线资料,分析导致急诊高热患儿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急诊高热患儿中,发生惊厥18例,发生率8.33%,纳入发生惊厥组;未发生惊厥198例,纳入未发生惊厥组.发生惊厥组年龄较未发生惊厥...  相似文献   

17.
高热惊厥复发与血清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夕芳 《江西医药》2003,38(4):278-279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我国儿童期热惊发病率达3.9%,其中30~40%可能复发[1]。复发因素除了与高热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复杂型热惊有关外[2],我们发现高热惊厥的复发与血清钠浓度有一定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2001年我院门诊、住院部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196例,均符合1983年全国第一届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所制定的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其中单纯型118例,排除有热惊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及围产期异常史者共52例。以剩余的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2岁。4个月~3岁34例,~6岁25例,~9岁5例,~12岁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癫痫持续状态(SE)患儿临床特点及其与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分析疾病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3岁以下患儿SE发生率50.0%;病因以症状性为主,占68.3%;感染诱发SE最多,占61.7%;惊厥性SE发生率占86.7%;发作持续时间、控制时间分别以10 ~ 60 min、≤30 min为主,分别占80.0%、83.3%.近期疗效与SE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控制时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8、0.76,P<0.05).结论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发病以症状性病因为主,多由感染诱发,临床以惊厥性SE为主.SE近期疗效与SE发作持续时间及控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急救护理,总结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策。结果高热惊厥发生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因素(P<0.05),肺炎及肠炎其次;6个月~3岁是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经规范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均退热,退热率为100%,患儿退热平均时间为(51.65±20.18)min,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癫痫等并发症。结论熟悉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征,熟悉预防及急救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现察。结果:136例起病年龄2个月-9岁,3岁以前起病116例(85.3%),3岁以后起病20例(14.7%),本组高热惊厥初发时有42例(30.9%)发热原因不明,其余伴随有明显感染的,上感59例(43.4%),支气管炎、肺炎18例(13.2%),菌痢7例,幼儿急疹5例,胃肠炎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水痘1例。结论:本组高热惊厥具有明显临床特征。高热惊厥防治原则: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发生高热惊厥时要立即控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小儿惊厥持续20—3min及以上,即使是轻微的抽动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