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排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多排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6年期间收治的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及副鼻窦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1)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小叶中心分支状阴影或短线状影,典型者呈树芽征;(3)柱状或环形的细支气管扩张;(4)细支气管壁增厚;(5)副鼻窦炎。结论多排螺旋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示: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部CT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P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CT检查,观察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胸部CT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DPB患者的病灶,临床医师可以通过CT明确的观察到患者的弥漫性粟粒状结节阴影树芽征、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及支气管粘液栓等病变情况。对45例有副鼻窦炎史的患者进行副鼻窦CT扫描显示,急性副鼻窦炎有27例,慢性鼻部炎症有18例,CT检查副鼻窦炎的诊断率为100%。结论:胸部CT能够明确检测到DPB及其合并的慢性副鼻窦炎,在DPB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涛  刘卫  蒋连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6):2538-2539,2541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43例DPB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确诊29例,临床诊断14例。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三大症状,100%合并鼻窦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53.33%,冷凝集试验(CHA)〉1:64占73.81%,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占85.71%,FEV1/FVC〈70%占90%,胸部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小颗粒结节影占82.5%,胸部高分辩CT(HRCT)显示双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占85.71%。结论 DPB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临床特点、特征性胸部HRCT表现,争取肺组织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少量、长期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DPB,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细支气管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DPB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存在于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病变呈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如果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实体,早期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央性结节影,晚期则表现为广泛细支气管扩张和持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预后不良。如果早期确诊、及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预后大为改观。本病目前在我国属于少见病,由于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为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和肺间质性疾病,贻误治疗。本结合我院最近以支气管扩张收住院,住院过程中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阐述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10月30卷第5期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鸿瑞等,为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了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点。 结果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过程,它的特点是慢性复发性鼻窦炎、肺部感染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病理形态特点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全层受累。细支气管壁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细支气管腔内可有中性白细胞或者粘液。在小的细支气管壁和肺间质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其中有成团泡沫状吞噬细胞。观察6例中有2例同时伴有胸腺瘤。作者认为,DPB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不典型的DPB患者,开胸肺活检或胸腔镜下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技术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灶,使医生能观察到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炎性斑片状实变影、肺间质纤维化及小空洞等病变情况。在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有副鼻窦炎病史。对这些患者的副鼻窦进行C T扫描,最终确诊其中20例患者患有急性副鼻窦炎、14例患者发生慢性鼻部炎症。CT检查在诊断副鼻窦炎方面的准确率达100.0%。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其伴发的副鼻窦炎,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断为哮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具有长期性,无发热,无明显鼻塞,流涕,症状,胸片正常,胸部CT,双肺弥漫分布的颗粒样结节影,沿细支气管分布,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有一定难度,经常被误诊为哮喘。结论疑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临床上应该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多项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观察,避免误诊为哮喘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胸部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占84%(21/25);(2)小支气管扩张占68%(17/25),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6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炎性斑片状实变影占56%(14/25),多局限于单肺叶;(4)肺间质纤维化占16%(4/25);(5)小空洞占12%(3/25)。有副鼻窦炎病史22例(88%),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胸部创伤X线和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1例胸部创伤X线平片和CT征象。结果:肺挫裂伤53例,肺不张6例,肋骨骨折合并气胸32例,胸腔积血29例,纵隔和皮下气肿25例,支气管断裂3例,创伤性膈疝2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准确性高,检查速度快,可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对危重及复合伤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行CT扫描发现的5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进行胸部扫描,对肺结节数量的检出情况和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扫描检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肺结节形态学的结果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2±6.5)mm,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3±6.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与常规扫描的价值等同,且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小,可见低剂量CT用于肺结节的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部创伤X线和CT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胸部创伤X线平片和CT征象。结果:肺挫裂伤81例,肺不张9例,肋骨骨折合并气胸49例,胸腔积血44例,纵隔和皮下气肿38例,支气管断裂5例,创伤性膈疝3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准确性高,检查速度快,可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对危重及复合伤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 与MRI 技术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应用 及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该院病理科PCNSL 患者的CT 与MRI 数据,患者先 进行头颅CT 平扫,对发现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RI 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检查,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PCNSL 的一般情况CT 表现和MRI 信号表现, 对比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和代谢产物,进一步分析1H-MRS 测量的代谢产物峰 值结果及其与ADC 值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58 例患者单发、15 例患者多发,共检出97 个病灶,病灶直 径0.8 ~ 5.9 cm。CT 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 平扫呈等或稍长T1、T2 信号,67 个病灶周围可见少许水肿, 部分增强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蝴蝶征。患者强化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ADC、N- 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 脂质及Cho/NAA 值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PCNSL 的CT 平扫、MRI 平扫和增强及核磁1H-MRS 成像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PCNSL 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玉泉  陈小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19-2520
目的:总结分析骨肿瘤的CT征象及特点,了解CT诊断骨肿瘤的价值。方法:分析13例经临床、病例证实的骨肿瘤的CT征象。结果:骨肿瘤的基本CT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邻近组织改变;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明显增强,更有利于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结论:CT对骨肿瘤具有很大诊断价值,为诊断提供更多X线平片无法显示或X线平片不能确定的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重建放大扫描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患者先行常规CT平扫,选定结节处为兴趣区,行薄层靶重建放大扫描,层厚、层距为2mm,FOV为160。结果:42例恶性病变中有37例表现为深分叶,占88.1%;21例良性病变中有15例表现为浅分叶,占71.4%。恶性结节中15例内部出现条状低密度支气管征;7例出现血管集中征;8例出现空泡征;病变内部出现液化坏死13例,其中恶性病变ll例。22例出现钙化,包括12例良性病变和10例恶性病变。2例错构瘤内均见小面积脂肪性低密度影。结论:靶重建放大扫描比普通CT扫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恶性病变大多数为深分叶,良性病变大多数为浅分叶或无分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iffuse lung disease,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6例有感染性、肿瘤性和心源性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8例行平片和CT检查,12例行CT和HRCT检查,6例行平片、CT和HRCT(high resolution 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在76例中,弥漫性肺实质性病变31例(39.6%),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25例(32.8%),同时弥漫性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性病变21例(27.6%)。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HRCT扫描对判定病变范围、部位和性质明显优于胸部平片和常规胸部CT扫描,但没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和病史对肺部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对提高此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明  罗崇军  杜燕  黎德强 《西部医学》2012,24(6):1175-117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纤支镜活检证实的2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不同CT表现。结果 20例均有肺叶或肺段支气管起始部和/或分支部不同程度狭窄及管壁增厚,无肿块及反S征;其中向心狭窄7例,偏心狭窄13例;狭窄伴肺叶或肺段不张12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充气支气管征7例(75%);伴胸腔积液4例;伴管腔内息肉样软组织影5例;伴肺内结核4例。结论 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