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气和浊气是彝医理论的基石,由此产生了创世造物观、天人相应观、二气消长变化与生理病理的影响、八卦五行与脏腑的配属关系、二气六路学说等基础理论。故清浊二气及其气路学说是彝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分析古今彝医文献,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探讨彝医"清浊六路学说"的理论基础以及该观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彝医清浊六路学说在指导彝医认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临床各科疾病的病根病路、指导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制定彝医的治则治法、创立彝药的归路理论、临床选用适宜的彝药治疗疾病、认识气路上的气穴及其功效、指导应用彝针灸、按摩、拔罐、熏蒸、水膏药等外治法治疗疾病、指导人们应用彝医理论与方法预防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是彝医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与康复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3.
罗艳秋  徐士奎  郑进 《中医学报》2020,35(9):1859-1862
彝医学是彝族先民根据所创制的太阳周天历法测度日月运行规律,将人体与时空的关系放入宇宙八角这个术数布局之中,结合气候时节推算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及在一日、一年的节律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气浊的升降浮沉的圆运动变化规律阐释生命-时空关系为核心的阴阳疗疾医学理论体系。彝医和中医是对中华上古医药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典籍《哎哺啥呃》和《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均秉承于上古时期的伏羲先天易学,阴阳五行是二者相关医学理论建立的共同基础,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彝医治病用药的理论基础,是判断寒热和虚实的两大坐标。中医、彝医以及中华各个民族创造的医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  相似文献   

4.
彝医作为彝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认识、研究人体及疾病的过程中,受到彝族文化及彝族哲学思想的影响,而彝族文化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在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以中华文化经典文献《周易》为源头的易学思想的精髓。导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八卦理论、河图洛书及《周易》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特点对彝医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彝医文化历史传承的初步探讨,从中、彝医文化传承起源、古代主流的医学文化传承及近、现代的医学文化传承三方面,对中、彝医文化传承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求为中、彝医文化的进一步比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古代彝医动物药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医动物药萌芽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鼎盛于明、清时期。彝医动物药的萌生和发展,与彝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彝汉文化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7.
彝族医药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彝族医药独特的医学理论,旨在参考古籍,对理论进行整理研究,使彝医理论系统化,以指导彝族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彝医古籍中的各种基础理论观点,从八卦五行与脏腑的配属关系进行论述,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并阐明其义。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硬化,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所致,是严重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老彝医张之道集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研制出了彝医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彝心康胶囊"。笔者跟师多年,发现老彝医张之道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有一些与中医和西医不同的特殊诊断方法,现加以系统的整理,并按此方法指导用药。"彝心康胶囊"在改善心肌缺血、重建心脏侧枝循环、消除胸闷、胸痛等各种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认真总结和加以介绍。对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彝医药适宜技术在彝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彝医药发展史料和彝医药病症用药类古籍,对彝医药适宜技术历史发展、变化进程、临床应用、基本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彝医药适宜技术由彝医诊疗技术发展而来,其形成发展分为4个时期:原始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彝医特色,其种类丰富,应用广泛。随着彝医学者们对适宜技术认识的不断发展与积累,适宜技术概念逐渐明确,筛选方式趋于统一,推广模式逐渐趋于规范。  相似文献   

11.
病症用药类彝医药古籍是彝医临床组方用药的依据,对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入选《中华医藏》少数民族医药卷的6种病症用药类彝医药古籍所载“病症、药物、方剂、外治法”系统整理。其中,记载病症共有487种,以“风邪染疾”类病症最具有代表性;记载药物2 232味,具有生品鲜用、炮制方法丰富、习用寄生类药物的特点。记载方剂1 516首,具有用法多样、单方较多、醇酒入方、方无定方、量无定量、内外兼用的特点;记载外治法382种,基于彝医对疾病发展和生活规律的认识,分为治根本法、治邪气法、归位法和其它外治法。揭示出《中华医藏》少数民族医药卷所收录的病症用药类彝医药古籍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医病好药书》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彝医古籍,在迄今发现的明、清彝医书中,该书收载的药物最多,并最先收载了推拿、刮痧、拔罐疗法。就该书内容及特点,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晓倩 《大家健康》2017,(11):257-258
目的:总结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彝医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以提高中彝医护理管理水平.方法:总结工作经验,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方案》以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对比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态度的评分、技术操作的评分、病房环境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前后各项实验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实施后均明显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彝医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滇黄芩又名腐肠、枯芩、西南黄芩、小黄芩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彝药名为拉且高,是彝医常用药物之一,五百多年前就被兰茂《滇南本草》所收录。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从刘完素玄府气液宣通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籍,现代研究及临床研究角度,综述气液宣通理论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整理分析古今相关文献,认为气液宣通理论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中医学有关玄府、气门、腠理、三焦等相合所构成人体气液宣通的环流系统,由此可以充实中医学的病机理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同时对气液宣通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归纳也为中西医比较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西医在理论基础上的结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上皮组织,由神经外胚叶组织发生的肿瘤.在颅内各类型原发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由于瘤体生长快,体积大,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症状较重.虽使用各种先进治疗手段,仍感治疗很是困难.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发现,胶质细胞瘤病例被民间苗彝医奇迹般治愈.经访问与民间彝医称为慢风的病症相似,便收集其治疗本病药物、方剂、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源于自然科学,“易学”是自然科学的精髓。医易同源,医易相通。 中医学的一元气论的元气化、五运六气、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以及物质的生克制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疾病的生成、传变、转归,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临证遣药等理论与治则、治法、用药均是易学内涵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彝医火草灸和中医艾灸两种方法对老年阳虚失眠人群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阳虚失眠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彝医火草灸,病例58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艾灸,病例58例。观察治疗前后PSQI指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调查表、SAS、SDS、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PSQI评分组间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QS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调查表》评分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SAS量表、SDS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治疗后醒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时间点大于5 min的醒觉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彝医火草灸和艾灸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老年阳虚失眠受试者睡眠障碍症状,彝医火草灸在PSQI指数评分的总有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睡眠监测的醒觉时间等方面均优于艾灸组;②两组在改善受试者阳虚体质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对改善阳虚体质均有较好疗效;③两组受试者在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评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④彝医火草灸简便易廉、疗效确切,研究所实施的火草灸干预技术方案可有效干预老年阳虚失眠,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气化的观点探讨伤寒六经病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本是古代论述天文、气象学知识的一种理论,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素问》引用了它,构成了中医的五运六气说,用以推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了具体说明这个规律,《内经》在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上又创立了标本中气说,它规定六气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运气学理论阐发中药药性的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方法] 通过研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和《医学真传》等著作,查阅研究钱塘医派本草理论相关文献,参考时代学术背景等影响因素,对本草气化学说内容进行整理论述,探讨各医家的传承,并列举医案以证临床验效。[结果] 钱塘医派对本草气化学说研究大体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五运六气思想,各医家主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发挥,从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辨本草生时、形态以及色味,以格物之法推药物禀气,以原药性。以本草生时与禀气相关为线索,引出《内经》“司天备药”以及药物“以偏纠偏”发挥药效等理论,完善本草学研究体系,并影响了如陈修园、唐容川等医家的本草研究方向。所举医案系运用本草气化学说治疗小儿痘疹,进一步验证了该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结论] 钱塘医派各医家不断探索,进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虽然从现代科学认识角度来看,其正确性还有待研究,但是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认知背景来讲,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的形成,对于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