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简单的快速加热回流本体氮化碳制备了缺陷较少的g-C3N4纳米棒;然后采用缓慢水解法在g-C3N4纳米棒表面负载掺杂镍的TiO2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g-C3N4纳米棒/TiO2/Ni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以TiO2中的Ni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CNTs,制备g-C3N4纳米棒/TiO2/Ni/CNT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G、TEM、FT-IR、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3N4纳米棒/TiO2/Ni/CNT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68%,光催化活性较g-C3N4/TiO2/NiO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Fe3O4-TiO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TiO2磁性纳米粒,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质。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金属盐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外层,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分子对其光催化性质进行研究。制得的Fe3O4-TiO2纳米粒在常温下具有磁性,可从溶液中通过永久磁铁对富集于纳米粒的有机分子或药物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并且对罗丹明B分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作用,有望作为有机分子或药物富集、分离和光降解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硅酸钠为原料,采用聚乙二醇为表面修饰剂及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通过CO2沉淀法制备了水溶性纳米SiO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水溶性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征;利用四球机考察了水溶性纳米SiO2粒子及其同辛丁基二硫代磷酸双β羟乙基十八胺盐(简称DDPN)组成的两种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纳米SiO2粒子同DDPN的协同作用,并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糊精(CD)在碱性溶液中原位还原硝酸银制得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和环糊精浓度下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很均一,但是碱性过强(pH>12)或环糊精浓度太低(cCD<0.025 mmol/L)会导致银纳米粒子团聚。在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实验中发现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高于α-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以铁蛋白(FTH1)为基础,围绕系统纳米粒子的肿瘤靶向性、高载性和纳米粒子间的靶向性识别等关键点,构建了具有"靶向/聚集"特性的系统纳米粒子,并对其关键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靶向纳米粒子" RGD/HSA-FTH1-biotin不仅具备靶向整合素αvβ3的特性,还能够高载生物素(Biotin)分子(纳米粒子与载有的生物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0);同时"聚集纳米粒子"mSA-FTH1/FTH1能特异性识别生物素并与之结合。这些研究显示了"靶向/聚集"纳米粒子的成功构建为该系统纳米粒子策略在微小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5种具有不同分子量、不同亲疏水链段比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并以其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 Precipitation,FNP)法制备出一系列包裹模型药物β-胡萝卜素的纳米粒子。通过改变两亲性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浓度及溶剂体积比(V(H2O):V(THF)),成功实现了对纳米粒子尺寸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增大,则纳米粒子尺寸减小;当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相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则纳米粒子尺寸越小;当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10.0 g/L)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子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结合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A(BC)n多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粒子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及其光学性能,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和嵌段间相互作用强度对自组装形貌及其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n多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共混体系可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的多级结构,改变纳米粒子的体积分数和嵌段间相互作用强度可以调控纳米粒子的分布及其相应的多级结构。不同尺度的结构对不同频率光的反射作用有明显区别,而纳米粒子的加入显著增大了反射峰的强度和宽度。改变纳米粒子的分布可调控反射峰的强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8.
以多孔金属有机骨架UIO-66为基材,采用浸渍还原法分别合成了Au@UIO-66和Pd@UIO-66两种负载型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N2物理吸脱附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尺寸为13 nm的金纳米粒子(AuNPs)均匀分散在载体上,钯纳米(PdNPs)呈现出纳米粒子(粒径5~8 nm)和纳米线两种状态,且分散均匀。研究了两种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Au@UIO-66和Pd@UIO-66这两种催化剂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各使用10 mg催化100 mL、1.6×10-4 mol/L的对硝基苯酚溶液,5 min内对硝基苯酚都可达到95%以上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 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乙二胺(EDA)为试剂,对氯甲基化聚砜微滤膜(CMPSF)进行化学改性,制得胺基化聚砜微滤膜(AMPSF);然后在AMPSF膜与水溶液界面处,构建—NH2/S2O82-表面引发体系;最后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Cd2+为模板、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接枝/交联与离子印迹同步进行的方法,制得接枝型Cd2+印迹膜(GⅡ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光学显微镜(OM)对印迹膜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了印迹膜对Cd2+的识别选择性能和渗透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膜对Cd2+具有优良的结合亲和性、识别选择性及渗透分离性,结合量与渗透量分别高达1.41 mmol/cm2和0.95 mg/mL,而相对于参比离子Pb2+和Zn2+,印迹膜对Cd2+的选择系数分别为9.97和1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敷料,并研究其抗菌效果。方法:采用聚丙烯腈(PAN)为前驱体高分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及高温碳化方法制备碳纳米纤维敷料,并通过银镜反应制备纳米银/碳纳米纤维复合敷料。将2种样本与庆大霉素纸片及优拓(urgotul)敷料采用Kirby-Baucer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出具有纳米级支架结构且负载纳米银的的创面敷料。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银/碳纳米纤维复合敷料和优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纳米银/碳纳米纤维复合敷料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优于优拓,但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低于优拓;碳纳米纤维未显示出具有抑菌能力。结论:纳米银/碳纳米纤维复合敷料具有纳米级支架结构,是具有较好抗菌能力的烧伤创面敷料。  相似文献   

12.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左旋聚乳酸(PLLA)为原料,制备了二者的共混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LLA/PMMA共混膜的相容性,发现该体系为部分互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碱液降解共混膜中的PLLA,从而制备多孔膜。结果发现,聚合物组成的改变对多孔膜的细节结构有明显影响。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25/75时,主体膜主要由颗粒和纤维结构构成;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50/50及75/25时,主体膜明显由颗粒状结构形成,其尺寸为60~100 nm。由此可见,利用PLLA/PMMA的共混膜及碱液降解法可方便地制备多孔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纳米氧化锌对羟基磷灰石晶须进行改性,制备合成一种抗菌植骨复合材料,研究其在极限环境中的降解和物质变化.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将制备所得纳米氧化锌改性羟基磷灰石晶须,得到羟基磷灰石晶须/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依据IS0 10993-14标准,采用柠檬酸缓冲溶液浸泡测试失重率,并对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HAPw/n-ZnO、HAPw降解率分别为:25.44%、18.59%,浸泡后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断裂的羟基磷灰石晶须,其表面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大量减少.XRD分析羟基磷灰石的三强峰降低.结论 HAPw/n-ZnO属于低可溶性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mycalolide B(MB)建立斑马鱼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观察斑马鱼行为学、形态学及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同亲代斑马鱼单次产卵200 ~300枚,简单随机化分为7组:对照组(0.2% DMSO)、MB10组(10 μg/L MB)、MB20组(20 μg/L MB)、MB40组(40 μg/L MB)、MB80组(80 μg/L MB)、MB160组(160 μg/L MB)、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200μmol/L MPTP),每组30枚胚胎,于浓度梯度下培养;统计存活率,分析行为学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巴胺神经元生长情况,并与MPTP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效应浓度33.4 ~ 50.3 μg/L时,成斑马鱼出现发育迟缓、脊椎畸形、心包水肿、平衡失态、震颤等;运动速率降低明显(P<0.05);Vmat2-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减少(P<0.01);synuclein蛋白沉积(P<0.05).结论 建立斑马鱼PD模型的MB效应浓度为33.4~50.3 μg/L;MB诱导的斑马鱼PD模型与MPTP模型相比,行为学、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减少方面相似,且较不产生synuclein的MPTP模型更具模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学教育探索》2010,(3):372-377
利用一锅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不同钯摩尔分数的Pd/ZnO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能谱(EDX)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部分钯颗粒负载在氧化锌的表面,剩余的钯则掺杂到了氧化锌的晶格中。XPS测试表明不同钯摩尔分数修饰的Pd/ZnO复合物中表面羟基发生变化,结合Pd/ZnO复合物光催化性能认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钯溶液,可增加氧化锌表面羟基的含量,也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Pd/ZnO复合物光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底膜,聚乙烯醇(PVA)为渗透汽化(PV)层,全氟磺酸树脂(PFSA)为催化层,催化层中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催化与分离双功能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该双功能膜的一系列表面性能:亲水性、对乙酸乙酯塔顶粗酯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与分离双功能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其渗透通量可达175 g/(m2·h),相对应的分离选择性为144;相比于空白实验,双功能膜可明显提高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转化率,缩短达到平衡转化率的时间,其平衡转化率达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温-冷-温灌注方法和单冷含血停搏液灌注方法在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84例择期瓣膜置换病人分为2组,一组先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继用冷血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停搏液再灌注(组Ⅰ)。一组单用冷(4℃)含血停搏液灌注(组Ⅱ)。2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主要器官功能和身体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于麻醉开始前和主动脉开放后即刻、1h、3h、6h、12h、24h、48h、72h抽取外周血测定CK-MB、CTnT含量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2组病人术前CK-MB和CTnT无显著差异,术后均增高。组Ⅰ增高较组Ⅱ增高少,有统计学意义。组Ⅰ自动复跳率较组Ⅱ为高和辅助循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等较组Ⅱ为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冷-温灌注方法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阻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随机分 3组 :VMC组 (A组 )、抗体阻断组 (B组 )、羊IgG对照组 (C组 )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 (D组 )。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 (HW/BW )、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 (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CK MB水平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表面CCR2 ,趋化试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CP 1的趋化性。结果 与A组相比 ,B组血清CK MB水平降低 (P <0 .0 1)、PS减少 (P <0 .0 5 ) ,但是HW /BW和CVB3载量未呈明显改变 (P>0 .0 5 ) ;B组小鼠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减少 ,下降 2 2 %~ 5 6 % ,平均下降 39% ;与D组相比 ,B组CK MB、PS、HW /BW和CVB3载量均明显升高。而与A组相比 ,C组CVB3载量、血清CK MB水平、HW/BW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均未呈明显改变。同时发现 ,A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为 70 .2 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的细胞占 33.76 % ;B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下降 ,为 4 4 .37%。体外经MCP 1趋化的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占 86 .5 5 % ,而未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25/SnO2复合催化剂,以活性艳红X-3B溶液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活性艳红X-3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25/SnO2复合催化剂适宜用量为4g/L,溶液pH为6左右,活性艳红X-3B溶液初始浓度40mg/L,加入H2O2 2mL/L,60min左右活性艳红X-3B降解率可达到95.8%,降解反应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