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属-起分子聚合物(超分子配位聚合物)是重复单元经配价键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的阵列,可由有机高分子配体和金属离子自组装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几何形状和拓扑结构:线性主链均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联聚合物、金属树枝体、栅格阵列和拓扑结构,并可对无机和金属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可在光电子信息、催化、生物医用、分子器件、纳米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综述了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机理、结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众多结构新颖的聚合物中,接枝共聚物具有独特的高密度刷状结构,能够很好地包容具有不同功能的侧链结构,在表面活性剂、抗污表面、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和超分子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相对复杂,合成较为困难,其中不对称双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是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如何构建双接枝共聚物的通用合成平台,精确地向主链同一重复单元引入致密的双侧链Janus结构,是接枝共聚物制备的重要难题。本文综述了接枝共聚物,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晓宇课题组在不对称双接枝共聚物合成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星形聚合物胶束是一类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它具有独特的分枝结构,所形成的单分子胶束具有理想的粒径和稳定性,可使难溶性药物有效增溶,降低药物毒性,延长体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星形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通过在聚合物表面接枝功能基团可产生靶向释放效果,聚酯结构的星形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本文对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理化性质、载药优势、制备方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是指将聚电解质链的一端密集接枝于纳米球形粒子表面所形成的大分子组装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能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能,在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药物控释和蛋白质分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方法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相关研究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球形聚电解质刷在合成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高效分离中药活性成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由于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在中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特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1 前 言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分子识别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生物体系中的酶、抗体和受体对底物、抗原和激素展现了特效的分子识别功能 ,从而决定着生物体能否正常的生长。尽管酶、抗体和受体具有主体分子的特殊性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生物分子具有制取复杂、稳定性差、存储和操作不便、于高温或其它恶劣环境下易失去活性结合位点等缺点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生物大分子的特殊结构及性能促使化学工作者以极大的兴趣合成具有某些类似生命分子功能的化学主体模型 ,于是出现了冠醚、穴醚、环糊精和杯芳烃等低…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纳米生物与医学主要包括了纳米生物、纳米医学以及药学纳米技术等几方面,此外,还关系到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食品、环境与生物安全等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纳米生物与医学在国内外始终备受关注,目前正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生物纳米结构的观测分析、生物分子组装与功能、仿生纳米结构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Ⅱ-Ⅵ族材料,特别是其纳米结构材料,因为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纳米ZnO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高等电点,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优势和研究价值.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ZnO在力学传感、光学传感、气体传感、生物分子检测或DNA传感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本研究组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纳米生物与医学主要包括了纳米生物、纳米医学以及药学纳米技术等几方面,此外,还关系到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食品、环境与生物安全等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纳米生物与医学在国内外始终备受关注,目前正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生物纳米结构的观测分析、生物分子组装与功能、仿生纳米结构及其应用、纳米材料与结构的生物效应、纳米材料与器件应用于生物检测与医学影像增强、纳米毒理学、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用纳米材料、药物纳米载体与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剂型、新型给药技术等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思想不断出现,很多新方法与技术的进展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国家对纳米科技非常重视,在有关纳米科技的各  相似文献   

10.
结构生物学尤其是结构基因组学近年来迅速崛起。我国科学家日前呼吁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结构基因组计划 ,以测定更多的蛋白质空间结构 ,在生命科学和新药研发之间开通“特快列车”。近年来 ,结构生物学发展十分迅速 ,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的分子三维结构被相继阐明。在此基础上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 ,为进一步开展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模拟“筛选”提供了条件。结构生物学从原子和分子结构水平上研究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利用衍射晶体学、核磁共振和电镜等方法测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该校200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成绩为87.29分,标准差为7.90.考生成绩呈偏态分布.试卷的整体难度为0.78,区分度为0.19,信度为0.59.说明本套试卷具有可靠性,但整体偏易,不能够很好地区分学生的水平.因此,在以后命题时应适当调整试题的难度,保证试卷的质量和试题的科学性,以便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原子力显微镜在其发现不久即应用于高分子领域,弥补了扫描隧显微镜不能观测非导电样品的缺欠,因而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最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已由对聚合物表面几何形貌的观测发展到深入研究高分子的米级结构和表面性能等新领域,并由此导出了若干新概念和新方法。本文仅对当前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高分子和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举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醇水溶胶在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水溶胶在解剖学教学标本管道灌注和标本表面涂刷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提供新型材料。方法:采用浓度为6%、8%、10%、12%、14%聚乙烯醇水溶胶,5例前臂材料动脉血管进行灌注,5例已剥制标本进行表面涂刷,经凝胶后,以求得用于血管灌注和标本表面涂刷各自最佳浓度。结果:12%聚乙烯醇水溶胶适用于标本血管灌注,为最佳管道灌注浓度;8%聚乙烯醇水溶胶最适用于标本表面涂刷应用。结论:聚乙烯醇水溶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制作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张朝  戴干策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378-1382
研究了偶联剂(KH 550)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 PP)表面偶联反应对聚丙烯(PP)/玻璃微珠(GB)复合材料界面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ARES型旋转式流变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熔体粘度、动态特性以及界面形态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微珠对材料有增加模量和粘度的作用,并且GB含量越高材料的模量和粘度就越高。使用KH 550偶联剂处理GB后,其表面变得更为粗糙,且体系相容性未得到改善,材料的粘度与模量有所上升。在基体中加入少量能与KH 550反应的低分子量M PP,虽然体系相容性得到了改善,但是降低了粘度;然而KH 550与M PP界面反应形成的“聚合物刷”又具有增粘作用,因此体系中增粘作用和降粘作用相互竞争。实验证明降粘作用为主导作用,体系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宫颈刷,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实用性。方法:详述本新型宫颈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以传统宫颈刷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时“宫颈细胞学异常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宫颈刷刷取患者宫颈鳞柱交界区上皮脱落细胞,分析比较两种宫颈刷法刷取标本的满意率、异常细胞检出率及HPV阳性检出率。结果:传统宫颈刷法与新型宫颈刷法标本满意率均为100%;传统宫颈刷法异常细胞检出率为76.7%,HPV阳性检出率为83.3%,新型宫颈刷法异常细胞检出率为63.3%,HPV阳性检出率为76.7%,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75)。结论:本新型宫颈刷可以有效地刷取宫颈脱落细胞,异常细胞检出率和HPV阳性检出率与传统宫颈刷相似,同时该新型宫颈刷能有效地简化宫颈癌筛查的流程,为宫颈癌筛查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支镜毛刷细胞块技术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对32例纤支镜毛刷常规涂片后再将剩余细胞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制成细胞蜡块(cellblock,CB),先行常规HE染色,再根据需要选择酶标行免疫组化。结果CB常规HE染色细胞清晰,有一定的组织学结构,有利于明确诊断;免疫组化则阳性定位准确.着色清晰,对肿瘤分型效果较好。两种染色方法染色效果均好于常规涂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肺活检及术后组织切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纤支镜毛刷CB的制作方法简便、经济、染色效果好,在诊断肺疾病、特别是肺肿瘤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通过物理改性的方法制成的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CPE)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CPE薄膜的制备工艺,以及CPE应用在聚合物二次锂电池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苯乙烯-二乙烯苯系列非极性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GD-46的合成规律、物理性能、它对赤霉素(920)、螺旋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吸附能力比日本的Diaion HP-20高4%(静态吸附容量)和10.5%(动态吸附容量),在选择性吸附性能上也优越。为吸附法提取有关生物活性物质(赤霉素、螺旋霉素等)提供了优良分离介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局麻药缓释制剂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的药效学及对局部组织、神经及全身主要脏器的组织毒性。方法 昆明小鼠25只,双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和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空白微球(PLAC-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为400 mg/kg)。按微球植入后4,10,18,30,48 h 5个时间点随机分5组(n=5),进行局麻药效学测定。每组小鼠按设定时间点比较双侧肢体感觉运动的阻滞情况(以空白微球植入侧为对照)。感觉阻滞评估采用热踏板法以撤腿潜伏时间为小鼠对热疼痛的反应时间;运动阻滞评估按小鼠后爪的屈伸能力进行4-point scale评分。同时观察小鼠全身及植入部位情况,1周后观察小鼠植入侧坐骨神经、周围组织及全身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微球植入后4,10,18,30 h小鼠ROP-PLGA-MS植入侧肢体热踏板撤腿潜伏时间明显较空白球植入侧长(P=0.015,0.000,0.002,0.013)。运动阻滞结果表明各小鼠空白球植入侧肢体均未受阻滞,评分均为1分,ROP-PLGA-MS植入侧在药物植入后4~30 h评分为1~3分,运动阻滞轻微(P<0.05)。48 h后感觉运动阻滞恢复(P>0.05)。ROP-PLGA-MS植入部位神经及附近组织病理切片仅见轻微炎症反应,全身主要脏器无病理学改变。结论 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组织毒性小,在小鼠体内具有缓释、延长镇痛时间的作用。 [关键词] 镇痛 小鼠 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植入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