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压迫固定法提高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减少病人疼痛感采血方法.方法自2010年1月开始,选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采取固定法进行桡动脉采血操作,并以国际上通用的疼痛评估表格对病人进行临床调查,与传统采血方法进行疼痛程度对比.结果采用固定法采血与传统采血法对比,患者疼痛感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迫固定法桡动脉采血,能增加穿刺成功率并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两点固定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妹清  詹文英  曾洁华 《广东医学》2008,29(8):1428-1429
目的 通过分析桡动脉两点固定采血法与桡动脉常规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寻求一种更好的桡动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124例次需要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交替采用常规法与两点固定法,记录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采血时间、血肿淤血情况及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穿刺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患者主观感觉、采血时间、血肿淤血情况等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所采集血标本的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两种穿刺方法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点固定法比常规法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血肿淤血发生少、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检测血气分析抽取动脉血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对114例次需查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与暴露固定法进行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主观体验,两种方法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暴露固定法采集动脉血成功率高于传统法,同时患者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固定法对再植牙的临床固定效果。方法将外伤前牙脱位再植牙术后66颗,随机分为夹板、钢丝、托槽三组。从牙龈损伤、水平移位、垂直移位、异物感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夹板法与托槽法在牙龈损伤及是否存在水平垂直移位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夹板法与钢丝法在有无异物感及是否存在水平移位方面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钢丝法与托槽法在牙龈损伤,及是否存在垂直移位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三种再植牙固定方法中,托槽法比较适合前牙再植术后固定。  相似文献   

5.
张科静  白向荣 《吉林医学》2012,33(9):1988-1989
目的:改良桡动脉穿刺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50例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试验组采取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刺后血肿及误采静脉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olles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情况,以筛选出更好的固定方法。方法 对小夹板固定组(56例)和石膏固定组(62例)术后并发症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分别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石膏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小夹板固定组(P<0.05)。结论 对Colles骨折采用石膏固定比小夹板固定更好,临床上应提倡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7.
在小儿危重手术中,常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般选择左侧桡动脉。儿童桡动脉发育细,脉搏细弱,皮下组织丰富,给穿刺带来很大困难,对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操作者操作准确也并非容易。传统触摸法凭操作者感觉定位,但由于操作者个人感觉、经验不同,易造成感觉搏动位置不清,再则,因患者年龄幼小、体质孱弱、病情危重等原因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肉膜囊固定法治疗隐睾症的临床疗效及治疗隐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隐睾症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110例患者均给予肉膜囊固定术进行治疗,采用下腹部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4 a,110例患者术后睾丸均位于相应侧阴囊底部,睾丸未出现萎缩、扭转或收缩现象。结论肉膜囊固定法治疗隐睾症可以减少睾丸术后的萎缩、收缩及扭转,并且便于术后护理、手术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是治疗隐睾症的理想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固定法在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深静脉置管的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粘贴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敷料更换时间、维护频次、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李智模  赵长林 《中外医疗》2012,31(23):46-4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组),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采用药物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状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介入的方式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动脉内压力,可测出每一瞬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方法简便,数据准确,。并能根据动脉搏动的波形评价心脏功能,随时采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我院自1991年开始实施透壁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术2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共236例,男135例,女101例,年龄2~72岁。手术种类:嗜铬细胞瘤3例,无血肝切除7例,心内直视手术28例,普通胸腔手术30例,颅脑手术26例,其他手术142例。穿刺针型号≤7岁者用22号,7岁以上者用20或18号。导管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监测装置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病人仰卧,手臂外展,腕部垫高使其背伸60°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110例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91例,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4例前臂出现血肿,有15例患者在前臂穿刺部位皮肤处出现荨麻疹。无急性血栓、冠状动脉穿孔以及夹层的形成。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相对安全,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江岚  兰晓娥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88-1089
目的探讨在特殊部位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中对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需要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例采用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固定针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的方法固定针柄。比较2组病例输液的通畅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输液通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针柄法固定针柄法能加快补液速度,确保治疗效果,还能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4.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广西医学》1998,20(1):117-118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59+161
目的评价桡动脉压迫带(TR Ban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8例和对照组360例。观察组应用TR 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弹性绷带止血。经过2组比较对照,研究两种方式在穿刺点出血情况、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异同。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应用TR Band操作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连枷胸之理想固定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海秋 《广西医学》2004,26(8):1188-1189
连枷胸是胸部创伤中常见而严重的损伤,主要特征是胸壁浮动失去稳定性,发生反常呼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其病死率可高达20%~50%。但迄今为止,对手术内固定浮动胸壁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我院外科1993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33例连枷胸病人,现就手术内固定浮动胸壁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畸固定法治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枫 《四川医学》2004,25(3):352-353
目的 分析比较 ,治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 4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 ,对 96例 192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患者 ,随机抽样 ,分为治疗组 ,正畸固定法A组 ,对照组 ,树脂钢丝法B组 ,牙弓夹板钢丝结扎法C组 ,金属丝结扎法D组 ,每组平均 2 4例 ,固定 6~ 8周。结果 经 1~ 5年的临床观察 ,4组疗效比较用cpd分析法检验 ,在P <0 0 5的意义下 ,A组疗效最佳 ,B组次之 ,C组、D组依次较差。结论 正畸固定法 ,牢固可靠 ,疗效好 ,无创伤 ,易保持口腔卫生 ,应作为治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的首选固定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多点皮瓣固定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多点皮瓣固定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152例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点皮瓣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加压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变化、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的24 h引流量无差别(P>0.05),第3天和第5天的24 h引流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46±0.56 d,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1%;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8.74±0.67 d,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4.1%,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多点皮瓣固定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