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付费方式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付费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对费用控制的力度弱,不能有效控制费用的上涨,尝试新的更适合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付费方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付费方式的现状和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新农合管理部门采用何种支付方式起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将慢性病费用科学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文章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慢性病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通过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将慢性病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也是可行的。建议通过建立慢性病保障基金等方式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补偿,并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探索建立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体制的按病种付费方式.方法 以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为现场.选取5病种3年全部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并对5病种就诊总费用中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的费用研究进行校正和定量分析.结果按病种"分段定额"付费的制度体系包括病种的选择、付费标准的测算、结算模式、补偿方式、监督控制措施五大方面.结论 按病种"分段定额"付费是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控制的有效模式,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制定等五项配套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混合支付方式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新老合作医疗不同付费方式对费用控制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实施混合支付方式的构想:乡级医疗机构实行总额+定额付费;县级医疗机构实行总额+按人头付费。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已经实施一年多的时间,该文介绍了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按病种付费方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床日付费制度付费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床日付费标准的制定是按床日付费制度实施的关键。文章在禄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按床日付费制度以来取得的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制定不同医疗机构与不同疾病类型的每床日付费标准的方法,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为其他地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床日付费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四川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文件。要求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合办")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由过去单纯的按项目支付方式改为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病人仍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偿比例对患者即时报账。这项工作是2012年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住院单病种付费的基线调查、病种选择、定额制定、有效监督和运行过程等5个关键环节,以期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病种付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村慢性病病人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慢性病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卫生问题,慢性病的疾病经济负担也成为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慢性病门诊费用的补偿方式与程度,对减轻农村居民经济负担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尹爱田等在对山东、甘肃两省抽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慢性病病人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探讨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慢性病病种的筛选、人均筹资增加额的测算,论证了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管理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慢性病纳入后的管理模式和策略。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一起奉上。供大家讨论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10年之际,根据北京市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基金超支、筹资机制不健全和就医流向不合理等,并提出了合理引导就医、创新付费方式及提高统筹层次等建议,为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医改三年来我国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安徽、河南和陕西作为样本省市,抽取四省市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数据,以2008年的数据作为基数,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分析四省市新农合运行情况。结果:新农合的人群覆盖率逐年提高,2011年四省市的参合率均在96%以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水平逐年提升,2011年住院实际补偿比在45%以上,但参合农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未见明显减轻。新农合基金筹集和支出水平增长速度较快,收支趋于平衡;经办管理资源不足,监管仍需加强;新农合异地结算和即时结报取得进展,但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结论:医改三年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取得明显成效,覆盖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均有所改善;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新农合自身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新农合仍面临挑战,可持续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支付方式改革亟需突破,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保制度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建议:抓紧落实稳定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加强新农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基金监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减轻参合农民疾病负担;探索新农合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安徽省参合农民因病致贫情况,分析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的变化,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建议。方法:在安徽省随机抽取3个县,结合新农合制度在参合率、筹资水平和补偿比方面的变化,从因病致贫率、因病致贫解决程度、因病致贫缓解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2013—2014年新农合制度的抗疾病风险能力。结果:2013—2014年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提升有限。结论:应通过改革支付方式、控制病人外流、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等手段,逐渐减少农民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证分析陕西省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镇安和旬邑两县作为研究对象。资料主要包括两县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同时对两县164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单病种定额付费的认知。定性资料主要采用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共访谈32人。利用SPSS13.0和EXCEL2007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后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速减缓,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尚不确定,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提高了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患者的疾病负担缓解程度更加明显,也有助于降低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建议:科学制定支付标准,为顺利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奠定基础;建立健全针对供方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单病种定额付费对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的研究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中有关支付方式选择、支付标准的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认为在支付制度改革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费用控制与质量保证、服务监管与激励机制、费用控制与需求调节等,以保证支付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高效运行,笔者根据当地实际,对基金的管理模式、补偿模式与费用支付方式、抗风险能力和监督体系效力等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东部X省不同经济类型区域新农合均等化程度及趋势,为各地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新农合均等化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选取东部典型X省为现场,采集2005—2011年该省所有涉农县新农合实际运行的数据资料,运用差异系数、平均系数、泰尔指数法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该省三类区域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尚未达到底线均等。2005—2011年全省及三类区域间和区域内新农合参合覆盖面、筹资水平及住院实际补偿待遇差异,总体上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欠发达区域均等化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类区域。结论:该省及三类区域新农合均等化呈现逐年优化改善并趋稳态势;省管县财政体制机制创新为其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形成条件;建议构建省管县财政分类转移支付促进新农合均等化发展的动态预测模型,进一步优化调整筹资机制;推进新农合省级统筹管理,以促进其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运行效果。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湖北省A县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就医费用及补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际补偿比低于新农合全体患者,患者负担沉重;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了费用增长,定额支付标准能够引导供方诊疗行为:支付方式改革可能出现了人为加重诊断的负面效应。结论逐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的病种覆盖范围,采用混合式的补偿模式,科学进行疾病分类,制定和调整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针对支付方式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针对性地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疗费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到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文章以医疗保险理论中的费用控制机制,即提供者支付机制、风险分担机制、费用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提供者竞争机制、监督和管理机制为基础,分析了新农合费用控制机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在大病保障政策设计中,实行按病种付费、定点救治、分级医疗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四方面紧密结合。随着大病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及大病病种数量逐年增加,参合农民获得了更多补偿,新农合基金效能得以提升,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发展。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进,还存在分解收费、临床路径执行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亟需提高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