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辉坚   《放射学实践》2013,(11):1168-1168
病例资料 患者,女,68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低热、痰中血丝,无胸痛、心悸,无盗汗,无脓臭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8.54×10^9/L,HB92g/L.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术前梅毒感染的状况 ,以引起手术者及医院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 ,有利于做好术中、术后的防治工作。方法 :375 0例受检者血清用TRUST初检 ,阳性者用TP -ELISA进行确认。结果 :受检者中 36例患者梅毒血清抗体阳性 ,占整个受检者 0 96 %的阳性率。结论 :针对梅毒在社会人群中造成的危害 ,提示必须对住院患者 ,特别是手术病人 ,需进行梅毒、艾滋病的相关检测 ,以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性肉芽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神经梅毒性肉芽肿病人的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初诊CT平扫示脑桥斑片状低密度影,MRI平扫示脑桥可见T_1低信号、T_2高信号影,考虑梗死灶。复查头部MRI平扫显示,病灶边界较前清晰,考虑软化灶形成,另外,脑桥、中脑及双侧桥臂新见斑片状T_2稍高信号影;再次复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原斑片状T_2稍高信号影范围较前缩小,脑桥腹侧呈点片状明显不均一强化。MRA示基底动脉顶端粗细不均。病人经正规驱梅治疗后,复查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原异常强化病灶较前消失,脑干软化灶形成。结合临床病史、病变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最终诊断为神经梅毒,梅毒肉芽肿并血管周围炎,继发脑干梗死并软化灶形成。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故需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特征对疑似病例首先进行试验性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颅内有创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1992年11月,结合拉萨地区征兵体检工作,我们对96名应证男青年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抽样检测藏族50份,汉族46份。其中阳性2例。方法:采用RST和USR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试剂盒分别由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试剂研究中心(批号为920824),重庆化学试剂研究所(批号为920910)提供。  相似文献   

5.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诊断,其主要方法有: 1.非特异性反应素的检测:所使用的抗原为心拟脂(牛心肌提取物),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主要包括:(1)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试验):心拟脂和胆固醇、卵磷脂的无水乙醇溶液即为VDRL抗原。此抗原与灭活被检血清做玻片试验,形成凝集和沉淀者为阳性,但VDRL抗原悬液有效期仅一天,被检血清需加热灭活,凝集结果需在显微镜下观察,(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试验):  相似文献   

6.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种。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实验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28例皮肤性病科患者进行检测,将这2种方法作比较,并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宾馆、饭店、美容厅、歌舞厅等场所直接接触顾客的特殊服务行业人员是性病的高危人群,为了解烟台市这部分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我站于2001-2004年对其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8.
现在发生和流行的梅毒病例均为早期梅毒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梅毒诊断的科学依据是性接触史和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清学检测三大要素。梅毒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科学依据 ,本文对 2 88例早期梅毒做血清学检测观察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哈市 2 4 2医院和哈医大预防保健医院皮肤科和性病科门诊病人。男 168例 ,女 12 0例。其中 :一期梅毒 92例。二期梅毒 175例 ,早期潜伏梅毒 2 1例。 2 88例患者中承认婚外性接触史 188例 ,…  相似文献   

9.
胡志旭  林政  陈军 《武警医学》2002,13(3):153-154
1 临床资料例 1,男 ,31岁 ,农民 ,发作性左侧腰痛伴血尿、发热 4a余 ,于 1999年 3月 1日入院 ,测体温 37 8℃ ,左肾区压痛及叩击痛均阳性。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示 :白细胞 3~ 4/HP ,蛋白 ,血常规示 :白细胞 16 6× 10 9/L ,中性 0 86 ;肾功能示 :肌酐 173 9μmol/L ;B超提示 :左肾上极实质性脓肿 (未液化 ) ,左肾周围炎 ;CT检查表现为左肾上极局限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CT值为 41~ 5 2Hu ,增强扫描示CT值为 45~ 5 4Hu ,双肾显影迟缓。经肾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示左肾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合并有急进性肾炎 ,转内科治…  相似文献   

10.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MRI诊断一例江勇坚,王澄明男,41岁。反复无痛性血尿,伴上腹部胀痛逐渐加重3个月。入院后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左肾占位伴积水;分泌性和逆行尿路造影,示左肾增大,中下部肾实质增厚,上组肾盏积水扩张,中下组肾盏受压变形,边缘...  相似文献   

11.
<正>例1男,22岁。因"左侧头痛22天"入院。2017年10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部胀痛,而后出现视物模糊伴左眼不能外展,自行服药后稍缓解。检查:左眼不能外展,余无特殊。眼底检查、血生化、内分泌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鞍区类圆形等密度影,邻近骨质受压变薄,局部骨皮质不连续。MRI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垂体柄受压前  相似文献   

12.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71岁.左侧腰痛伴发热2月余.持续性钝痛,放射至左侧腹股沟区.尿频,夜尿明显增多伴排尿末烧灼痛.体温:39.5℃,体检:左肾区扣痛阳性.辅助检查:①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109/儿,中性粒细胞:71%.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  相似文献   

13.
大网膜蛔虫性肉芽肿罕见 ,迄今仅有个案报道〔1〕,尚未见影像学资料 ,我们遇见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37岁。因腹胀、腹围进行性增粗半个月入院。体检 :体温 37℃ ,腹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扪及 ,腹水征阳性。妇科检查 :子宫右上方扪及一 3cm× 3cm肿块。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11 2× 10 9/L ,血沉 2 5mm /h ,肝肾功能 ,尿粪常规均未见异常 ,腹水为淡黄渗出液 ,涂片未见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 :GI :小肠动力加快 ,小肠蛔虫症。CT :肝、胆、胰、脾、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腹水大量 ,腹水CT值 19~ 2 5Hu ,右下…  相似文献   

14.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病,在整个肾脏疾病中它仅占0.8%,在影像学上与肾肿瘤非常相似,易误诊。近2年来,经我科螺旋CT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6例,现就其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19~51岁,平均35岁;左肾3例,右肾3例。1·2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GM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4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32例在抑脂T2WI上呈略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强化病灶呈不规则形态肿块样分布11例(占32.4%),非肿块形式分布23例(占67.6%),其中呈段样分布15例(占44.1%),呈区域样分布8例(占23.5%)。34例增强后病灶内部表现为均匀强化3例、厚壁环形强化10例及薄壁环形强化21例,31例厚壁及薄壁环形强化病灶内均可见脓肿形成,且脓肿内壁光滑。34例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流入型、平台型和流出型分别为17、9和8例。13例病灶周围腺体呈网格样改变,对应皮肤受牵拉,21例周围组织未见受累,腋下淋巴结增大10例。血管减影图显示30例患乳病灶旁血管增加。结论:GM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特别是当病灶内出现脓肿且内壁光滑时,有助于G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导了11例肉芽肿性肝病之US特征,均经肝活检证实(结节病、结核、霉菌)。年龄29—70岁,男8例,女3例。肝实质US异常分两组,(1):7例,US提示肉芽肿肝病;(2):4例,US见异常未提示特异性诊断。全部病例US均见到肝内有多个3-5mm大小的回声增强灶,并均有声晕包绕。3例在脾内见类似病灶。上皮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7.
马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0):1565-1567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灶进行观察.结果 在病变区测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内部不均质的病灶,15例病灶内均见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有助于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右半结肠蛔虫卵性肉芽肿2例报告孙峰张永芳结肠蛔虫卵性肉芽肿在文献中很少见报道,本文收集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蛔虫卵性肉芽肿,现就其临床和X线诊断进行初步探讨。1病例报告例1男,64岁。右下腹痛疼不适3年余,近来腹痛呈持续性,时有暧气、恶心,无呕吐,门诊以...  相似文献   

19.
病例1 患者男,57岁,体格检查发现右肺结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18F—FDG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与临床资料,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吡喹酮试验治疗后临床确诊。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及增强。5例吡喹酮治疗后15—30d后复查CT。结果9例共11个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聚集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1.0—4.0cm。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有较宽的低密度带,且有占位效应。5例吡喹酮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