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以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结论: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最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相似文献
2.
对1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不符有20例,进一步分析表明属TEAP漏诊或误诊,其原因除与SVT自身的电生理特性有关外,更主要的是与TEAP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志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4):385-386
目的:研究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诱发与终止的价值。方法:选择237例有心动过速发作史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如果诱发出阵发性室上速,进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后,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另外对54例急诊PSVT患者直接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结果:在被检的237例患者中诱发出PSVT148例,占62.4%(其中房室结双径87例,房室折返为61例)。对其202例PSVT患者均采用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PSVT即刻终止的有196例,转复成功率97%。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PSVT筛选检查及终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138例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100例单一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结果显示:前138例中,3例前间隔旁道引起者食管心房调搏均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道,诊断正确。后100例中,5例为慢-慢型,2例为快-慢型,食管心房调搏均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 相似文献
5.
6.
PSVT食管内心房调搏电生理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食管内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测.探讨PSVT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经食管双极电极对心房进行程控S1、S2早搏刺激诱发PSVT中,进行心脏电生理各项检测;判断PSVT房室折返激动途径。结果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的有35例,3径路的有2例;双径路合并顸激旁路的15例,总共52例,占PSVT的52%。房室间存在单支预激旁路的29例,多支预激旁路的8例.与房室结双径路并存的15例相加也是52例,两者人数相等。LGL型3例.引发心房颤动(Af)3例.未诱发出PSVT的5例。结论PSVT主要是折返激动所引起,折返途径主要是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和房室间存在的预激旁路(旁路可以是单一的或多旁路),房室旁路可表现显性的或隐性的,以及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预激旁路同时存在是引发PSVT的主要折返途径,加上LGL型预激途径.三者共92例,占PSVT患者的92%,与其它报道相符。其他人数较少,其中引发Af3例,未诱发出PSVT的5例,部分原因是房性异位兴奋性增高引发的PSVT。 相似文献
7.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价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比较10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内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结果 10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01例分型诊断一致: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AVRT)5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AVNRT)37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5例,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1例,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AAT)1例。6例房性心动过速(IART5例,AAT1例)起源于右房还是左房和5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旁路位于右侧还是左侧,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初步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这对选择射频消融术病例和简化消融术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用食管心房调搏结合多导同步描记术对33例预激综合征伴宽 QRS 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提出了反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障碍的食管调搏诊断标准。讨论了这些标准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意义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食管心房调搏指标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频消融结果为依据,评定S_2R跃增值和RP_E时距对4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型AVNRT)和141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讨论两类心动过速食管调搏的定量判别标准。结果表明:(1)S_2R跃增以≥60ms诊断AVNRT为宜,但有一定局限性,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价值分别为91.6%、85.8%、72.8%。(2)RP_E时距≤70ms和>70ms分别对S-F型AVNRT、O-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价值分别为93.8%、100%、100%与100%、93.8%、97.9%.(3)少数(17%)右侧壁旁道逆传性心动过速RP_E/P_ER可>1.0。(4)S-F型AVNRT与O-AVRT的定量判别S_2R跃增、RP_E标准宜分别取≥60ms、≤70ms与<60ms、>70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临床诊断为PSVT患者74例,通过TEAP检查予以诱发以及终止PSVT,记录并分析PSVT心电图参数,包括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等,并与心腔内电生理(IEP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EAP检查的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IEPS检查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 TEAP检查诊断PSVT的符合率达83.8%(62/74),诱发的PSVT均能通过TEAP予以终止。结论 TEAP检查可有效评估PSVT的电生理特性,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食道心房调搏术中基础刺激与基础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方法:302例临床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基础刺激组(A组)151例,基础刺激加用异丙肾上腺素组(B组)151例,然后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结果:B组的诱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的(72.8%:41.1%,P0.01)。同时B组患者中,房室结双径路的诱发成功率明显大于房室旁道(76.8%:57.5%,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食道心房调搏术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食道心房调搏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应用食道心房调搏(26例)和静脉注射普罗帕酮(31例)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对疗效、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两组在终止PSVT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普罗帕酮组93.55%,食道调搏组96.1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普罗帕酮组(16.13%)明显高于食道调搏组(3.85%),而非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食道调搏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对于正在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食道心房调搏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减少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 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01~2013-06接诊的92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TEAP组及普罗帕酮组,每组46例,TEAP组采用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行TEAP;普罗帕酮组给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两组均实行常规基础护理,PSVT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TEAP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1),TEAP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P<0.01)。结论 TEAP治疗PSVT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而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食道心房调搏(TEAP)对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鉴别。方法:采用无创性TEAP技术,对145例有心动过速史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检查,诱发窄QRS汉心动过速。结果:检出的窄QES波折返阵性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占约大多数,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极少。结论:TEAP是鉴别窄QRS波PSVT机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室性心动过速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20例病人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诱发室速9例(6.34‰)。其中5例经心房起搏或程控早搏刺激诱发持续性室速,且均符合分支型室速。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均发现有房室分离及室性融合波,2例经心房电刺激终止,3例不能终止,经静推维拉帕料而终止,剂量3-20mg。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对分支型室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全身麻醉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PSVT患者,随机均分A、B两组,A组使用TEAP、B组使用药物治疗。记录发作前、发作中及干预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统计终止成功例数、终止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例数、不良事件例数和复发例数。结果干预后A组心率恢复(与发作中比较P〈0.01,与发作前比较P〉0.05),血压明显恢复(与发作中比较P〈0.01,与发作前比较P〉0.05);干预后B组心率减慢(与发作中比较P〈0.01,与发作前比较P〈0.05),血压下降(与发作中比较P〈0.05,与发作前比较P〈0.01)。A组成功率、复发率高于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在全身麻醉中,TEAP相对于药物治疗PSVT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事件少,应该在麻醉中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