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重要操作技术之一,也是抢救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对一般病人来说,静脉穿刺拔针时的疼痛,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有的病人望针而畏,也有的病人因怕穿刺时疼痛而缩短用药疗程。故笔者在1995~1996年间,穿刺1750人次,按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对照表明,此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受到病人的欢迎。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1静脉穿刺常现消毒皮肤(病人不须握拳),左手握病人手,大拇指固定血管,右手拇食指持针管,手与皮肤呈15~30"斜刺,即进皮、进血管同步进行,见回血后,平衡进针,约0.Zcm,松开止血带,用…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如大出血、消耗性疾病患者的抢救,由于静脉失去了原有的充盈和弹性,在静脉穿刺时不易成功。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操作中,总结了几种较为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现简述如下。1粗而明显固定的静脉,应按常规绷紧皮肤,以30度角从血管正中或旁侧进针为好。2弯曲、滑动度大的静脉,可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使血管伸直、固定,右手持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开展对手术病人以静脉留置针替代普通静脉输液器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技术要领根据不同年龄、手术而选择合适的静脉。1头静脉穿刺 :操作时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 ,固定好套管。2大隐静脉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两腿平放稍外展在内踝处选择穿刺点 ,与皮肤呈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 ,其他操作与上述相同。2 运用体会2 .1 静脉留置针在术中的运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 ,便于手术体位的选择 ,减少了病人由于肢体屈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方法:根据高龄病人的病理和生理特点,从血管的选择、进针方法、进针的力度和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高龄病人皮肤出现老化、血管多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等特点,给静脉穿刺1次性成功带来很大困难,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疾病、输入药物性质、输液时间长短及输液频次选择合适的血管,改进穿刺技巧,稳定好情绪,调整好心理状态。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改善心理素质,改进穿刺技巧,选择合适的血管等可提高高龄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灵活选用适当的穿刺方法:①对血管暴露明显易固定的病人,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较小角度,约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先刺入皮下再穿刺血管。②皮下脂肪薄而血管粗的病人血管易滑动,可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针头以30°角从血管的右侧快速刺入皮下,而后进入血管。③肥胖的病人静脉暴露不明显,扎止血带后,根据血管的走行,用手触摸血管,针头白血管上方以35°…  相似文献   

6.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 ,小儿静脉穿刺与老年人静脉穿刺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现总结如下。1 客观条件不同小儿皮肤弹性好 ,比较紧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不易滑出血管外 ;老年人的皮肤弹性差 ,比较松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容易随皮肤的牵拉而滑出血管外。小儿的血管比较柔韧 ,弹性大 ,固定性好 ,不易滑动 ;老年人的血管比较硬 ,弹性差 ,不固定 ,容易滑动。2 穿刺时进针部位不同为小儿静脉穿刺时宜从血管上方进针 ,而为老年人穿刺时宜从血管侧方进针。3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时从血管上方进针 ,穿刺完毕后针头在血管内与管腔平行 (如图 1所示 ) …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后如何拔针,基础护理书上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许多病人对拔针仍感畏惧,特别是儿童,有时拒绝拔针,说明在操作时仍不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常出现拔针后病人皮下青紫。如何减轻病人疼痛,保护好病人的静脉,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对比,得出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1 棉签放置方法静脉穿刺时不仅皮肤有一进针孔,穿刺血管也有一进针孔,在拔针时棉签习惯上是横向放置,这种放置方法,由于按压面积较小,造成按压针眼处过高,引起皮肤针眼外出血,按压针眼处过低,引起静脉血管进针点出血,为解决这一问题,改进棉签沿血管…  相似文献   

9.
对手术患者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既不能在监测血压的肢体上进行静脉输液。又要考虑到手术体位及术者操作的方便,还要选择较粗大、易固定的血管,同时术中静脉输液时选择的针头较粗,加之患者术前禁食水或外伤失血,均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静脉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如何选择好各种手术病人的穿刺血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寻找一种无痛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在静脉穿刺中,采取提高穿刺角度,使针头与皮肤呈35°~45°角在静脉上方穿刺,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快速进入血管,在血管腔平行进针少许后再固定。对200例在我院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穿刺后疼痛反应对照。第一天,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第2天采用新方法穿刺。结果:新方法穿刺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1或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提高穿刺角度,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进入血管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l)做好穿刺准备工作:检查一次性输液管是否漏气,使病儿避免不必要的疼痛。 (2)选择穿刺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是重要环节,如果选择部位和固定不妥当易刺破静脉,一般采用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必要时取特殊解剖部位的血管. (3)选择静脉时,首先应与动脉鉴别,避免不必要的疼痛。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而动脉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浅红色,有搏动,管壁厚,血管易滑动。 (4)选好静脉后,再剃去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右手持头皮针,…  相似文献   

13.
袖带法与止血带法对静脉穿刺效果影响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受试前臂施加不同外加压力下的手背浅静脉充盈、穿刺情况,以利改进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50例受试学生和100例受试患实施袖带法和止血带法,比较其手背浅静脉充盈情况和静脉穿刺效果。结果:袖带法(前臂施加平均动脉压)手背浅静脉血管充盈好,明显充盈达76.7%;袖带法手背浅静脉血管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明显高于止血带法。结论:护士作静脉穿刺应考虑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必要时可采用袖带法。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0-550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病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1 选择血管及静穿术的方法1 1 正常清晰 ,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 ,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与皮肤成 2 0°角 ,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 2 较细小的静脉穿刺时 ,止血带通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 5~ 7cm ,左手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 ,针头进皮角度要小 ,采用直刺或旁刺进皮 ,针在…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主要用于对病人的输液、抽血和注射,穿刺成功率高,既能做到及时治疗,又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本人从事护理工作25年,通过4万余次静脉穿刺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现将个人点滴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不同类型静脉用不同穿刺方法粗大静脉: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静脉血管充盈饱满,血管不易滑动且有弹性,穿刺比较容易,正中进针和旁侧进针均无困难。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穿刺点下部静脉使其固定,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正中或旁侧刺入,试抽回血再沿静脉方向潜行进针。肥胖病人静脉:肥胖病人皮下脂肪丰厚,静脉较深,上止血带后,往往仍不能明显看清血管,但血管不活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血管有饱满感,可选择长针头正中进针,以30°角刺入,待有回血时,将角度减少为20°左右,再沿着血管走向慢慢向前进针。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人发病急、病情重 ,一旦入院需争分夺秒建立静脉通路。但这些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不良 ,给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 ,本人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 ,对危重病人的穿刺及静脉保护有一点体会 ,现介绍如下。1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穿刺要点1 1脱水与休克病人的静脉穿刺此类病人的静脉塌陷、血管壁弹性差 ,充盈不良 ,为使静脉穿刺成功 ,可先按摩要穿刺的部位或采用0 25 %的利多卡因热湿敷局部 ,即可使表浅静脉迅速充盈 ,此时在近心端扎紧止血带 ,再用右手的拇指向回流方向充分推挤 ,使血管更加充盈 ,立即常规消毒皮肤 ,迅速进行穿刺 ,有时针尖虽进…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护理操作 ,笔者在长期工作中 ,发现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的大小等因素对产生疼痛的轻重有着直接影响。现作简单介绍 :1操作要点(1)穿刺时适当掌握进针角度 ,一般成人进针角度为30~40°,小儿头皮静脉酌减 ,一般为15~20°。(2)不必用手拍打病人手背 ,嘱病人放松 ,术者用手适当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以握杯式为最佳)。2体会成功的静脉穿剌一般为两个针眼 ,第一是皮肤针眼 ,第二是血管针眼 ,因皮肤表面感觉神经分布较多 ,所以当针头进入皮肤至血管时即引起痛觉 ,如果进针角度大 ,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19.
静脉穿刺是血液采集应用广泛且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对采血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1静脉穿刺技术的基本要求1.1血管准备在献血者上臂距穿刺部位5 cm处扎紧止血带,献血者握拳,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针头斜面向上,如静脉不够充盈饱满,可轻拍献血者欲穿刺的部位,使其加快充盈,然后进行皮肤消毒。1.2穿刺方法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病人对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横向按压穿刺点皮肤针眼处,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静脉血管方向同时按压静脉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两处)。结果:对照组疼痛反应及局部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并能将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