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沈美玲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2)
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①沈美玲(衡阳市中医医院,衡阳,421001)中风是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用辨证施护的积极方法配合中风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我科自1995年以来,3年期间收治中风患者4... 相似文献
4.
5.
6.
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及中风的现代辨证研究文献,阐述了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提出中风阴阳辨证是在以传统阴阳为辨证总纲的基础上,根据中风"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的病机共性,结合临床实际中患者因不同体质而出现的从化和类化的现象,进而发展为简化的阴类证和阳类证辨证,这可使中风的临床辨治简约化、快捷化以及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苏金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
神经衰弱的中医辨证治苏金奎(河南省淮滨县乌龙酒厂门诊部,河南464400)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列三组症状:(1)失眠和神经过敏;(2)精神不振;(3)内脏机能紊乱。从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些临床表现,可归纳为4种症型。1肝血虚治以养肝血为主。药物:当...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包含了现代医学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疾病。便秘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而且因大便干结,患者排便时用力过猛,可致血压突然上升导致再次中风。 相似文献
9.
中医中药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历史悠久、方法繁多,近年来我们采用静脉点滴脉络宁注射液,配以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31例患者进行观察,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性24例,女性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A1)
目的探究中风病人恢复期在使用中药外治及中医辨证施护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入108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54例采用中药外治及中医辨证施护为观察组,另54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满意度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5%比对照组88.89%高(χ~2=5.629,P0.05)。结论对中风病人展开中药外治及中医辨证施护护理措施,针对性展开情志与饮食护理,配合中药熏蒸可极大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112例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特点,探寻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的MRI影像规律性。方法:分析112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MRI影像学特点,利用医学统计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学中的病变部位有相关关系。结论:头颅MRI影像学诊断可以成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8-2001年以来,运用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06例恢复期中风患者,疗效满意,现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重视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护理,为进一步康复奠定基础.方法 正确辩证施护,对患者急性期、康复期功能锻炼及饮食正确指导.结果 75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54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辨证施治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中风患者便秘开展中医辩证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因便秘引起再次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在该科室住院中风便秘患者共78例进行中医辩证护理,主要运用饮食辨证、针灸、中药足浴、药物通便等方法进行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患者便秘症状是否改善。结果对2012年住院共78例老年中风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护理的方法,72例患者能顺利地排便,6例患者便秘的情况得以改善。结论对中风便秘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决便秘问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血压突然上升从而引起再次中风。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风急性期因目前中医缺乏现代医学应急的、系统的抢救设备及措施,故患多住院以西医治疗为主。急性期后(包括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往往因疏于治疗或治疗不当,使患缺损的神经功能未能更好地恢复或再次发生更严重的中风。笔多年来将中风急性期后的患分为中风恢复初期、中风恢复后期、中风后遗症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6)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146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病例信息,探寻中风病各证型与头MRI影像学规律性。方法:梗死灶首先按循环系统划分为前循环梗死区、后循环梗死区,前循环梗死区又进一步分为皮层、皮质下白质区、基底节区,后循环供血区包括脑干、丘脑、小脑,均予头颅MRI平扫,利用医学统计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其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证在基底节部位发生的例数最多,气虚血瘀与阴虚风动多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结论: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影像学诊断能够成为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余江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40
持续发热是临床常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根据多年来临床治疗所得,将持续发热病人分别归纳为脾虚生湿,湿阻气机;表邪不解,入里化热;湿热不解,热入营血;肝肾阴亏,阴虚阳亢等4型,分别以清热化浊、表里双解、凉血解表、滋阴降火治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用2014年1~12月内科中风住院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同样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了辩证施护.结果:HTK出院前两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在肢体功能恢复、语言恢复和对疾病的认识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明显地好于对照组.结论:辩证施护能够明显地降低中风患者的肢体致残率,缩短治疗周期,并且在生存质量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