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现行疟防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 1996~ 2 0 0 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 ,分析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 :(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 ;(2 )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 ;(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 4~ 10月份 ;(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 ,疟疾发病率从 1996年的 8.4 9/ 10万下降至 2 0 0 1年的 1.2 4 / 10万。 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 ;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疟疾疫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南通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03~2007年疟疾年报表、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表、“三热”病人及流动人口血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通市2003~2007年共发生184例疟疾病例,年发病率为0.323/10万。间日疟164例,恶性疟20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数分别为5、4、10、13、27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共血检发热病人88 285人,阳性68例;其中本地人口血检发热病人82 240人,阳性27例,外来流动人口血检发热病人6 045人,阳性4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流动人口采取切实有效的疟防措施是当前南通市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对南京市近1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南京市原为疟疾高发地区,1985年全市疟疾发病率高达307.94/万,经过多年防治,90年代后逐渐下降到1/万以下。1996年以后间日疟为单一流行虫种。1996年、1998年六合县和江宁县相继出现暴发点,市区和市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已占相当的比例(47.70%)。南京市的疟疾防治仍应坚持以消灭传染源、控制媒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论 今后重点应提高基层疟疾镜检站镜检质量,建立健全报病奖励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思南县原系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区,经过40年3个防治阶段,于1990年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发病率降至0.3以下。为了解本县疟疾情况及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我们开展连续7年的“四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口(流行强度、流向)和疟疾发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疟疾年发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降到0.2/10万以下。结论武汉市实施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居民点海拔431~1567m,全县辖23个乡镇,247个行政村,1996年有人口412953人。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其后加强了监测工作,使疟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将1987-1996年疟疾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①发病率十年共发病826例。1987—1991年共发病58例,年平均发病率3.07/10万。1992—1996年分别为15例(3.82/10万),79例(19.87/10万),366例(90.78/10万),238例(59.30/10万),70例(17.37/10万)。③十年间,回归人员发病798例(占总病例的96.61%),外地来本地发病10…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疟疾回升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为非稳定性疟疾地方性流行区。建国后的1960和1970年曾发生两次间日疟暴发流行,1970年全省发病率高达16944.40/10万。经过广大疟防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全省疟疾发病已降至较低水平。到1994年全省仅发生疟疾813例,发病率降至0.91/10万,实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95年全省发病757例,较上年下降7.69%。但是在豫南的局部地区却出现了疟疾暴发流行,个别村发病率高达37.81%。由于局部暴发流行的影响,1996~1998年连续3年全省疟疾发病呈逐年回升趋势。为了探讨疟疾回升的原因,为今后防治制定对策,我们对其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1951 - 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描述重庆市疟疾流行区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重庆市自1951年至今,曾发生过4次大流行,分别为1954年(109.34/万)及1963年(45.80/万)、1970年(40.87/万)、1983年(19.37/万),约10年1次流行高峰。主要分布于永川、璧山、江津、长寿等郊县和沙坪坝区等近郊区,疫情波动大,难以控制。嗜人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璧山、永川、江津等区、县人房嗜人按蚊比例最高,分别为83.33%、30.69%、49.49%,疟疾流行也最严重。在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以灭蚊为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96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无1/万以上的区、县。结论经过10余年的监测,证实重庆市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南京市近1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南京市原为疟疾高发地区,1985年全市疟疾发病率高达307.94/万,经过多年防治,90年代后逐渐下降到1/万以下.1996年以后间日疟为单一流行虫种.1996年、1998年六合县和江宁县相继出现暴发点,市区和市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已占相当的比例(47.70%).南京市的疟疾防治仍应坚持以消灭传染源、控制媒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论今后重点应提高基层疟疾镜检站镜检质量,建立健全报病奖励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掌握泉州市过去50年来疟疾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为制定适合本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1963-2012年泉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情况, 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泉州市50年来疟疾发病 率呈周期性增高, 季节分布不明显, 经济发达的县 (市、 区) 发病率明显低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内陆县区, 发病人群主要为青 壮年, 职业以农民、 工人、 民工为主。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1997年以后发病率稳定在1/10 万以下, 2004年以来均为输入性病例, 主要源自非洲和东南亚的务工人员。结论 结论 经过50多年来的综合防治, 目前泉州市 的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管理, 继续巩固疟防成果, 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单县疟疾疫情, 掌握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2-2011年单县疟疾病疫情相关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2002-2011年单县共报告疟疾125例, 年发病率为 0.18/10万~2.00/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浮岗、 黄岗及曹庄3个乡 (镇), 占病例总数的60.80%。本地感染121例, 外地感染 输入4例, 均为新发间日疟病例。流行季节为6-10月, 7-9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病例多于女性; 年龄1~83岁, 以46~60 岁发病较多。结论 结论 单县近10年来疟疾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南部3个乡 (镇) 为防治重点区。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 测, 加大防治宣传力度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扬中市疟疾发病率从1979年的883.48/10万逐年下降,至2010年降至0.36/10万;2005-2009年连续5年发病率为0;但2010年发现1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人。结果表明,扬中市疟防工作成效显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疟防意识的淡漠,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杜绝疟疾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1951-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疟疾疫情资料, 探讨疟疾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1951-2014 年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1951- 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共报告疟疾病例93 460例。疟疾发病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 年均疟疾 发病率分别为3 237.94/10万和1 572.12/10万; 20世纪80年代后疫情趋于平缓。2000年以前本地病例为主要病例类型, 2008年后再无内源性疟疾病例报告。20世纪50年代病例以恶性疟为主, 占45.01% (2 392/5 314); 间日疟和三日疟次之, 分别占33.72% (1 792/5 314) 和19.55% (1 039/5 314); 20世纪60年代后以间日疟为主, 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 三日疟所占 比例呈下降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再无报告。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 该时期共报告51例, 以间日 疟为主, 占98.04% (50/51), 感染来源主要为国内疟疾流行疫区; 2000年以后以恶性疟为主, 占60.00% (21/35), 感染来源 主要为非洲、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结论 结论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但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 加 强流动人口尤其是国外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是当前及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四川省珙县1996-2001年的疟疾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全县累计发病89例,其中当地感染病人36例,平均发病率0.15/万,外出感染病人53例,平均发病率0.22/万,后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基本消灭疟疾后期疟疾发病稳定,监测方法有效,但流动人口的抗疟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8县(市)2001-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及流行动态.方法 收集广西边境8县(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和疟疾病例个案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广西边境8县(市)查见疟疾发病总人数221例,疟疾发病率从2001年1.92/10万下降至2010年0.22/10万.其中,3个县2001-2003年和2005-2006年查见本地感染疟疾8例,占疟疾发病总人数的3.62%,5个县监测10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查见输入疟疾213例,占疟疾发病总人数96.38%.结论 广西边境8县(市)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传播媒介依然存在,应落实监测措施,防止传染源输入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9.
广西疟疾防治及消灭恶性疟的措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控制疟疾流行和消灭恶性疟。方法 以自然村庄划分疟区,分类防治;攻击期,采取以上年疟史率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灭疟后期,则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年血检率10%以上。结果 全区疟疾发病率从296.7‰降至0.07‰,1997~2001年,发热病人和疫点居民血检6241011人,只查出间日疟485例,没有发现恶性疟。结论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行之有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恶性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安徽省五河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疫情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总发病349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205例,女性144例,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00岁,11~、21~岁2个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疟疾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1-3月发病较少,4月开始上升,6-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11-12月仅占2.01%。349例中,县城2例,占0.57%,农村347例,占99.43%。县城人口疟疾年均发病率0.08/万,显著低于农村的1.78/万(P < 0.05)。发病率前2 位为丘陵区的朱顶镇和小溪镇,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3/万和4.78/万,丘陵区占发病总数的36.10%。患者多住平瓦房,纱门、纱窗使用率较低,少有疟防知识且多有露宿习惯。结论 五河县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发病与居住条件、疟防知识知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