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欣璞  朱潇雨  许博文  李杰 《中医杂志》2023,(21):2248-2252
肿瘤与双心疾病共病是临床常见状态,与肿瘤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探讨其核心病机及治法可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策略。认为心肾阳虚是双心疾病常见的核心病机之一,郁热毒闭是肿瘤生成及转移的核心病机,癌毒损络致血脉之心失荣,肺失宣降致神明之心郁结,从而导致或加重双心疾病。基于“以证统病”诊治思路探讨相关证治,辨证在前,四诊合参,明确核心病机及基本治则;辨病在后,识病佐证,兼顾疾病特殊性加减用药。实现肿瘤与双心疾病精准施治,减少多重用药副作用,冀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本集临床经验和医学基础为一体的医学著作,旴江名医李梃在《医学入门》中对肿瘤相关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仅蕴含了重视情志、痰气互结为发病关键,以脉为中心的辨证体系等论治思维,同时初步探讨了肿瘤转移的规律,其治疗时往往以注重和脾,重在治痰为原则,通过五脏辨证、经络辨证等选方用药,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肿瘤相关病,对后世肿瘤相关病的临床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本集临床经验和医学基础为一体的医学著作,旴江名医李梴在《医学入门》中对肿瘤相关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仅蕴含了重视情志、痰气互结为发病关键,以脉为中心的辨证体系等论治思维,同时初步探讨了肿瘤转移的规律,其治疗时往往以注重和脾,重在治痰为原则,通过五脏辨证、经络辨证等选方用药,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肿瘤相关病,对后世肿瘤相关病的临床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超林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657-1658
刘沈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对肿瘤的发病提出了正虚癌毒的概念,并将基因检测的肿瘤易感性等纳入癌毒的范畴,在治疗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当贯穿肿瘤病治疗的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遣方用药,注意时刻顾护胃气。对刘沈林教授的诊疗思想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力图窥一斑而见全豹。  相似文献   

5.
当前,肿瘤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因素,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壮医“毒论”是八桂庞氏毒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庞宇舟教授的核心学术思想,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价值。本文基于“毒论”角度,从壮医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肿瘤的辨析、诊治原则、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五个角度进行系统性探讨。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伏学  王兰英 《国医论坛》2019,34(3):48-49
目的:总结王兰英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跟师侍诊,分析病案,总结其用药经验。结果:王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肿瘤,把病位用药、病性用药、病机用药、病症用药贯穿于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王师治疗肿瘤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余承惠主任认为狼疮性肾炎的病机应以肾虚为本,湿热、瘀毒等邪毒乘虚侵犯肾脏,导致发病。其中肾虚和热毒互为因果,内外相合,是狼疮性肾炎发生的两个主要环节。治疗时应权衡患者的虚实状态,补虚扶正与祛邪清毒相结合,采取辨证用药与辨证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来复合组方,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8.
证候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癌毒病机理论,从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特异性致病因子的临床认识出发,总结出癌毒证候具有特异性、兼夹性、交叉性和可变性四个特征,并阐述其内涵。针对癌毒证候的四重特征,多法复合、复法组方、多环节增效是治疗肿瘤的基本策略,并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优效模式,以证候为基础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法,为更具中医特色的肿瘤辨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总结单兆伟教授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治疗的经验,就本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探讨,指出本病发病内因为脾胃虚弱,外因为感受邪毒。以健脾益气、清除湿热、疏通气血为主要治则,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方用药,独具匠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郭天灏  周红光  霍介格 《陕西中医》2020,(10):1455-1457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肿瘤的发生以癌毒侵袭与正气亏损并见,治当审病求机、多法相合,提出复法治疗肿瘤的重要思想,综合应用解毒散邪、升降结合、补泻兼施、活血化瘀、消痰软坚、化湿降浊、扶正固本、阴阳互求、气血互调、多脏兼顾的具体方法,分期论治,精准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临床疗效的突破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以中医病机辨证体系为指导,从病理因素、病位、病性三个方面解析中医癌毒病机辨证体系的基本要素,进一步阐述以癌毒病机为核心的中医肿瘤辨治体系的基本步骤,包括辨识基本病理因素、辨识具体脏腑病位、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以期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为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旴江名医喻嘉言是伤寒大家,在论著中散在着其对肿瘤相关病的辨证思想火花,其在明晰病机,验证古方的同时,提出脾气亏虚致水阻、瘀血、气滞三者互结形成肿块,以及邪热陷于营卫,滋生恶疮等肿瘤相关病理论,并将从石水与瘕病名统一,治疗时须辨证勘误、详解预后,并从理脾健中着手。其在肿瘤相关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有治善理脾健中,详解预后,辨证勘误,古方试验等方面的认识贡献,对后世肿瘤相关病的辨证治疗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临床疑难重症疾病,中医药治疗肿瘤疾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高社光教授是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工作近50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治疗肿瘤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思想,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高社光教授治疗肿瘤病及相关疾病的思想及用药经验:(1)审因论治,重视整体辨证,从心肝、脾胃等脏腑角度治疗肿瘤;(2)有的放矢,以人为本,反对滥用补法、攻法,反对见瘤单治瘤;(3)明确肿瘤产生的本质,根据辨病、辨证的思路选择恰当的抗肿瘤中药,且药味数量越少越好,药味重量要恰如其分;(4)积极运用综合手段治疗肿瘤;(5)分享笔者运用高社光教授的经验有效治疗甲状腺肿瘤术后相关疾病案例一则。  相似文献   

15.
论毒与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浊、毒并存 ,瘀、浊、毒可概称为毒。从病因、病机、辨证、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了毒与糖尿病的关系 ,指出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毒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何富乐  周维顺 《中医药学刊》2013,(10):2191-2193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机理和具体操作上探讨"虚毒致癌"理论指导肿瘤患者饮食治疗。从肿瘤的发病机理上看,阴阳失调是总因,具体可分为"因虚致毒成,毒聚使癌生"。针对肿瘤的病机,在其食疗应用上主张从补虚扶正气和解毒攻癌毒两方面着手操作,同时主张遵循辨证施膳等原则以提高肿瘤的食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癌辨病学说及其方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的特色和优势.以辨病治则指导、支配和规范辨证治疗;以辨证论治充实、丰富和完善辨病治则,两者结合运用将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由于胃癌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不同医家在综合痰、虚、瘀、毒、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地提出相应病因病机学说,并制定了相应的辨病基本方,本文将其综述,以便为临床医师辨病治疗胃癌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阳法辨治肿瘤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雪 《吉林中医药》2011,31(3):201-203
中医对肿瘤的形成多从热、毒、痰、瘀、气虚、阴虚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治疗上采用相应的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法。“阳虚毒结”亦为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阳气乃生命之根基,肿瘤的形成与阳气的虚衰密不可分,故温阳法在肿瘤的治疗中颇具意义。中医治疗肿瘤须标本兼顾,应用温阳法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辨病论治,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切不可仅重寒凉药而轻温阳药。  相似文献   

19.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王老师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病案展开讨论。从少弱精子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现状、治疗难点与策略、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老师指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少弱精子症诊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少弱精子症“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的主导病机;阐述了升精赞育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以及生殖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出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少弱精子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老师论治少弱精子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具有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和注重治未病等学术特点,对中医学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辨治肿瘤经验与运用经方的特色,从辨病辨证、遣方用药、治未病三个方面论述《金匮要略》在肿瘤诊治中的运用,提倡临证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以扶正为本,适时祛邪,全程强调防复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