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板减压术后对脊柱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植骨融合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后对脊椎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8年2月~1994年5月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得到随访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合并退变性脊椎滑脱中的4例术后原有滑脱程度增加,32例术前无滑脱中2例术后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本文讨论了术后腰椎滑脱的原因。认为对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的植骨融合术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类与病理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68例,其中发育腰椎管狭窄症13例,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155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10个月,平均2年7个月。作者认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最重要的是合成把握临床表明、X线平片,尤其是脊髓造影及CTM所显示的病理改变特点,并据此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是取得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棘间入路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间入路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4例徐宏光李秀坤靳松作者单位: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科腰椎管狭窄症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迄今尚无一种完全满意的治疗方法,作者自1996年3月至1997年5月采用棘间入路法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4例,取...  相似文献   

6.
背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优势进行椎板减压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其中32例行传统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为开放组,46例行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手术为内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相比于传统半椎板切开减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减压要求基础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较少,更有效的保留了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减压与传统开放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患者90例,其中48例行显微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A组),42例采用传统开窗减压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症状缓解等方面的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B组2例硬膜破裂,术中修补。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1)。两组术后3月至18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较传统椎管减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附21例报告)钱金用,严怀宁自1978年5月~1994年10月我们采用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65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随访5个月~11年的有2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1例中,男12...  相似文献   

9.
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无需重建稳定性的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共15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序贯分为2组,A组行改良开窗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全椎板减压手术,评价术前与术后的腰痛、下肢放射痛、行走耐受性和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结果A组病例总的疗效优为89%,良为11%;B组病例总的疗效优为63%,良为30%,差为7%。结论改良开窗手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即使合并轻度的先天性腰椎管狭窄,其减压的效果也是足够充分有效的,且术后长期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可以作为治疗无术前腰椎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合并轻度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的标准手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钱金用,夏中联,徐国洪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28~66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38年,平均4、5年。发病部位:LL_(2~4)4例,L_(3~5)9、L_4、514例,L_3~S_11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3例,平均年龄65.8岁,病程9个月~21年.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B组).结果 术后随访7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 优良率分别为 84.5%、82.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英德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潜行减压组),21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全椎板切除减压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Fischgrund标准评估患者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潜行减压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时潜行减压组和全椎板切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全椎板切除组腰部遗留疼痛3例、继发性腰椎滑脱1例(4/21,19%);潜行减压组腰部遗留疼痛1例(1/22,5%),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两种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相当,并发症均较少;但与后者相比,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根欣  章进  祝健  倪增良 《中国骨伤》2000,13(9):533-534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疗的手术方式。讨论本病的病理特点和采用选择性开窗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对6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其术前CT等的定位、定性、定量及术中的具体所见,针对性地选择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开窗,行潜行减压治疗,并观察其后期疗效。结果 经治疗的63例患者,开窗潜行减压基本上达到了满意的减压效果。疗效达优27例,占42.8%。良33例,占52.4%;可3例,占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单纯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方法 椎板切除并部分关节突切除(双侧(50%)尤其注意保留剩余关节突,保证神经根走行空间。结果 本组共治疗9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2-5年随访,72例完成随访表。16例失访,8例死亡。术后1年内有3例进行了补救手术(因感染)没有其它补救手术。其中1例因深部感染而手术。另2例因浅表感染手术,手术效果;65人没有或有轻微疼痛,69人对于术治疗过程满意或比较满意。术后4年,96例病人不需再次手术,结论 单纯腰椎管减压术对于治疗稳定的,典型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早期下地,不易复发等优点。统计学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如脊柱侧弯,减压节段数量切除术等与术后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老年腰椎管狭窄症93例。59例行单纯减压术;34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6例,无死亡。平均随访3年1个月,Oswestry评分术前为平均61.48分,术后为平均15.61分。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受压症状均有改善。连续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理改变情况,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法(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与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有限减压。其中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29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22例,椎管环形减压术47例。所有患者未做融合及内固定术。采用Nakai分级结合腰椎正侧+动力位X线片所见,制定手术疗效判定标准。结果随访18个月~66个月,平均36.4个月。优86例(87%),良12例(13%),差0例(0%)。随访未发现手术节段失稳者。结论有限减压手术方式治疗不合并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微创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8年5月,对4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微创减压术治疗。男36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68岁。结果所有患者均经18~4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优26例(54%),良17例(36%),差5例(10%),优良率为90%。结论微创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较满意,老年患者较易耐受该术式。  相似文献   

18.
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还可能并发腰椎管继发狭窄.作者采用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治疗15例,优良率为93.4%。本术式特点:1.充分扩大椎管,包括神经根管。2.不破坏脊柱稳定性。3.保持原腰椎活动范围、4.不再形成新的压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33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单侧组采用通道下单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16例),开放双侧组采用双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双侧固定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指数、ODI评分、VAS评分。结果微创单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2个月。术后ODI及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固定具有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微创单侧固定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