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肝脏发生弥漫性脂肪浸润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D)。目前,FLD呈现全球化发病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构成了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1])。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提高,FL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上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脂肪性肝病,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卢秉久教授从医四十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辨治经验,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消胀利水方配合肝病治疗仪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利尿及补充白蛋白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胀利水方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2次/d,30 min/次,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3%,对照组为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而白蛋白(ALB)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胀利水方外敷联合肝病治疗仪可活血行气、利水消胀。  相似文献   

4.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存在脂肪肝。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认为是引起隐蔽  相似文献   

5.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2015,10(2):149-152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杂机理相对应;3)抑制炎症、保肝降酶效应显著。并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抗肝纤维化、以及中药组分复方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  相似文献   

7.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  相似文献   

8.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  相似文献   

9.
张文玉  陈绍良 《陕西中医》2013,34(7):820-82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心源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使用黄芪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比较,连续治疗12d后患者心肌酶改变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蛋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球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且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西医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黄芪,能更快提高心源性肝病患者心功能并延缓患者肝病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治法于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对肝病外治法的认识不足、医护人员对其应用意识不到位以及缺乏系统的方案或指导意见等问题,导致肝病中医外治法的推广应用受限。针对存在问题,总结以中医的临床思维理念为指导,主动地学习肝病外治法、拓展其临床应用,将肝病外治法融入临床诊疗方案,建立操作规范以提高应用效果,并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是在临床推广应用肝病中医外治法、提高肝病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邵铭应用药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会敏 《河北中医》2012,34(3):327-328
邵铭系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知名肝病专家.邵铭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徐景藩教授多年,学验俱丰,深谙中医理论要旨,对肝胆疾病的诊治经验颇丰,其临床拟方遣药精妙有效,尤其擅长使用药对.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获较丰.兹将邵铭应用药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  相似文献   

13.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  相似文献   

14.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月召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中医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肝病红外治疗仪组40例和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47例。肝病红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肝病红外治疗仪进行治疗30 min/d;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30个工作日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Fibro Scan、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胁痛、腹部胀满评分及Fibro Scan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对失眠、腹部胀满、恶心厌食、腹泻、乏力倦怠的疗效优于肝病红外治疗仪组(P0.05)。在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中,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总有效率为41.2%,肝病红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3.22%,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疗效分级构成比方面,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明显优于肝病红外观察组(P0.05)。在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中,2组患者治疗后Fibro Scan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Fibro Scan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月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医药学领域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并和与会代表共同交流探讨。本  相似文献   

17.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肝病胁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肝病胁痛进行分析,并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方法如针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面研究中医治疗肝病胁痛的方法。中医药在治疗肝病上种类繁多,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中医外治在肝病胁痛的治疗上疗效尤为突出,值得大范围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在今后肝病胁痛的治疗中应加大对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力度,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为提高肝病胁痛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分享肝病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肝病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我国肝病用药学术交流,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