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由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贲门、幽门组成。近端胃(相当于胃底及胃体上部)具有储存食物的功能;远端胃(相当于胃体下部及胃窦)的主要功能为搅拌和碾碎食物。胃内液体的排空近端胃有两种收缩运动:1.缓慢的持续性收缩,保持胃内的基础压力。2.较快的周期性收缩,对胃内压力几乎无影响。当吞咽食物或胃被扩张时,通过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使持续性收缩减弱,胃腔扩大。这种所谓容纳性松弛使胃体上部可容纳较多的食物,而胃内压力无明显变化。胃内液体排空由胃、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控制。应用胃内压力计改变胃腔内压力的实  相似文献   

2.
生物电阻抗胃动力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一种利用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联系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技术,具有无创、廉价、方便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采用生物阻抗方法,依据胃组织和胃内食物的电特性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提取与胃动力学状况相对应的生理、病理信息,研究胃的收缩、蠕动、传导及排空过程,实现胃动力功能的无创检测与胃运动状况的评价.本文回顾了生物电阻抗胃动力检测方法的发展,总结了阻抗胃动力信号的特征.从胃动力电-机复合机制的认识高度介绍了阻抗胃动力检测方法,综述了阻抗胃动力方法在胃动力基础实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检测、胃炎患者的胃动力评价,以及胃癌检测与普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阻抗胃动力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胃内霉菌感染与胃溃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胃内霉菌感染的报道渐增多,但迄今为止仍不足200例。胃霉菌感染的名称不统一,如继发性慢性胃溃疡(GU)的胃真菌病,胃霉菌性溃疡病,胃毛霉菌感染、胃慢性溃疡并发霉菌感染等。胃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镜检出胃底疾病的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年问有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14495例患者中检出158例胃底疾病结合其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4495例中检出胃底疾病的检出率为1.09%,其中胃底炎42例,胃底癌36例,胃底息肉21例,胃底静脉曲张、胃底溃疡各1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6例,胃底Dieulafoy病、胃底憩室各2例,平滑肌瘤、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MALT淋巴瘤各1例。[结论]胃底疾病中恶性肿瘤占第2位,尤以老年组居高,做胃镜时应及时作病理检查,以防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胃和 (或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幽门反流入胃内称为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 ,如进一步反流入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 ,若反流量大、频率高、持续时间长 ,则可能引起病理性损害。现就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以下综述。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若发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则首先要有十二指肠胃反流 ,许多结构或功能紊乱均可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 ,如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胆…  相似文献   

6.
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FD患者12例,设西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核素法动态测定DFD患者和胃胶囊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情况,并计算近端胃、全胃的半排空时间(T1/2)。结果:DFD患者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速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减慢(P<0.05-0.01),近端胃、全胃T1/2比正常人延长(P<0.05-0.01);和胃胶囊治疗后,近端胃、全胃排空速度明显加快,全胃T1/2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和胃胶囊能明显促进DFD患者的胃排空,是治疗DFD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广泛应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各种疾病的筛选、诊断以及治疗.由于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正确率较高,费用较低,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1].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分为诊断性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和治疗性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诊断性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用来诊断未明确疾病原因的胃肠道疾病;治疗性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吻合在残胃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残胃贲门癌行贲门胃底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全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胃瘘发生。认为残胃癌贲门胃底切除残胃食管再吻合的手术方法保留部分正常胃组织,比全胃切除更符合生理功能,既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又有效地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周及延脑内侧网状结构注射大黄素、胃电起搏对新西兰白兔胃电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外周注射及延脑内侧网状结构(P7、P8.5、P9.5、P11)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大黄素、电刺激胃起步点,胃浆膜双极四导联同步记录的方法,分析胃体及胃窦部胃电的平均频率、相位差、负相位比率、波形对应率、幅度等指标.结果:外周注射大黄素胃体1(P=0.031)、胃体2(P=0.047)频率减慢,胃体4(P=0.035)波形对应率降低.胃起搏可有效驱动胃电频率:胃体1(P=0.001)、胃体2(P=0.021)频率明显加快,胃体3相位差减小(P=0.037),胃体2负相位比率升高(P=0.007),胃体3(P=0.001)、胃窦(P=0.046)波形对应率降低.大黄素对于胃起搏引起的效应并无作用,但胃起搏可部分抑制大黄素引起的频率减慢.中枢不同部位微量注射大黄素的作用:P7:胃体2(P=0.026)频率明显减慢;P8.5:胃体1(P=0.045)频率明显减慢,阿托品可"翻转"大黄素引起的频率变慢效应;P9.5:胃窦(P=0.029)频率减慢;而P11:胃体1(P=0.011)频率明显加快.对照组中枢注射生理盐水,P7:胃体2的频率加快(pH8.5),其余部位胃电没有变化.结论:胃起步点起搏对胃电的驱动效应明显.外周注射大黄素对兔胃电主要起抑制作用,而中枢注射大黄素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观察胃左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研究胃左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宽(P0.01)。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6.5 mm为出血预测标准,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73.5%、76.3%。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截断值定于0.13时,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76.3%、69.8%。结论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以及检测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胃轻瘫是在无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慢性胃运动功能障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点。胃轻瘫常见症状有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等,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胃轻瘫和继发性胃轻瘫,其中原发性胃轻瘫,又称为特发性胃轻瘫,多见于年轻女性,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肉的肌间神经丛。继发性胃轻瘫常见病因有糖尿病、胃切除术或迷走神  相似文献   

12.
胃内所有的微生物和胃内环境共同构成胃内微生态系统,各个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包括幽门螺杆菌与其他胃内菌群的相互作用、胃内菌群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胃内菌群与胃黏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胃内微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能促进人体健康,反之则会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胃内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潜在致病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胃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在排除胃器质性梗阻性疾病后,由于胃动力不足、胃底调节受损、运动节律异常导致胃排空延迟的疾病,又称胃无力症、胃麻痹。主要症状为餐后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远期症状主要是营养不良。胃瘫的人群发病率不详,小样本量的研究得出男性和女性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4/10万和9.8/10万[1]。难治性胃瘫(refractory gastroparesis,RGP)通常指伴有严重、反复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经促动力药、止吐药常规治疗无效,过去1年中因胃瘫症状住院2次以上且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s index,GCSI)>2.3分的一类胃瘫,需长时间肠外营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上,胃瘫常见病因有特发性胃瘫(36%)、糖尿病性胃瘫(29%)、术后胃瘫(13%,包括外科手术后、意外或人为的迷走神经损伤等导致的胃瘫)[2-3]。近年来,胃瘫所占的住院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报道2004年胃瘫住院率比1995年增加158%[4],然而胃瘫的治疗方法却很有限,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RGP仍是当前胃肠病学领域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新兴的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pyloromyotomy 或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P/G-POEM)治疗RGP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轻瘫、胃无力或胃麻痹,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最常见于胃部手术后.研究发现,胃瘫不仅发生在胃手术后,还可见于其他腹部大手术后[1].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后一旦发生胃瘫,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本文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胃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可由多种基础疾患引起,如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中枢病变等。胃瘫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到目前为止,胃瘫的治疗主要依赖促胃动力药物。近年来,随着对胃瘫发生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促胃动力药物相继问世,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指征和副作用不断重新评价;针灸、外科手术、胃电起搏等治疗措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胃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段,显示出乐观的研究前景。本文就胃瘫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证候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共纳入69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分析证候类型与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贫血史、甲状腺疾病史、糖尿病史、类风湿性疾病史、肿瘤史、Hp感染史)、内镜特征(胃窦萎缩、胃窦轮廓征、胃体黏膜岛、胃体白浊黏液、胃底白色隆起、增生性息肉、胆汁反流)、活检病理特征(胃体嗜铬样细胞增生、神经内分泌微巢、胃体小凹上皮增生、胃体黏膜肠上皮化生、胃体假幽门腺化生、胃体胰腺腺泡、胃体黏膜表层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深层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胃体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胃体黏膜胃底腺内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成囊泡状腺管、胃窦黏化生膜小凹上皮增生、胃窦萎缩、胃窦纤维间质增生)的关联性。结果:脾胃虚弱证胃窦萎缩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胃体嗜酸粒细胞浸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脾胃湿热证Hp感染史、胃镜下增生性息肉、胃体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肝胃不和证胃镜下胃体白浊黏液、胃底腺内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阴虚血瘀证糖尿病史比例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称为消渴病胃痞,我院自2011~2013年对糖尿病性胃轻瘫采用中药《和胃散痞剂》治疗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环氧合酶(COX)-2在不同胃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胃正常组织、萎缩性胃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腺癌组织中PTEN、COX-2蛋白及细胞增殖水平,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组织中PTEN及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胃腺癌组织细胞增殖与PTEN及COX-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萎缩性胃炎及胃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正常组织、萎缩性胃炎及胃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而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萎缩性胃炎及胃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织中PTEN及COX-2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胃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与PTEN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TEN及COX-2在胃组织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细胞异常增生,致胃细胞增殖旺盛,从而参与了胃组织癌变的早期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养阴和胃方和西药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胃血流和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养阴和胃方低剂量组及养阴和胃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取腹腔注射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以建立糖尿病模型胃轻瘫模型,西药组、养阴和胃方低剂量组及养阴和胃方高剂量组分别用等体积的西药吗丁啉混悬液和低、高剂量养阴和胃方对大鼠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6周,于末次给药后30 min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胃动力与胃血流情况;取出全部胃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肌间c-kit阳性ICC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蠕动的频率和幅度、胃血流量、胃窦IC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DGP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给药的3组大鼠胃动力指标、胃血流和ICC含量均显著优于模型组(P<0.05),除胃蠕动幅度和胃血流量指标外,给养阴和胃方大鼠的其他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且高剂量养阴和胃方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相比,养阴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有更好的疗效,且高剂量中药疗效更佳,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上调胃窦部ICC的数量来实现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